高考理科数学一轮复习:第1章(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课件(含答案).pptx
《高考理科数学一轮复习:第1章(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课件(含答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科数学一轮复习:第1章(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课件(含答案).ppt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高考帮理科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 CONTENTS,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考点1 命题及四种命题间的关系,考点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法1 四种命题及其真假判断,考法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法3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B考法帮题型全突破,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情精解读,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考纲要求,命题规律,1.分析预测从近五年的考查情况来看,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广,全国卷主要以其他知识为背景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有时也以解答题的一问呈现,一般分值5分. 2.学科素养本讲主要以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复数等为载体,结合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查考生的转化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命题分析预测,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 命题及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考点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的概念 用语言、
3、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作假命题 说明: 一个命题要么是真命题,要么是假命题,不能模棱两可.数学中,通常把命题表示为“若p,则q”的形式,其中p是条件,q是结论.,考点1 命题及四种命题间的关系(重点),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说明: 在四种命题的构造中,其中否命题和逆否命题都涉及对一些词语的否定.一些常见词语的否定总结如下:,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由上表可知: (1)若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则它们的真假性相同; (2)若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
4、题,则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因此,在同一个命题的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要么是0,要么是2,要么是4.,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相关概念 (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条件; (2)如果pq,但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如果qp,且pq,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如果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注意 不能将“若p,则q”与“ pq”混为一谈,只有“若p,则q”为真命题时,才有“ pq”,即“ pq” “若p,则q”为真命题,考点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
5、件(难点),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 (1)对称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即“pq”“qp”. (2)传递性:若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即“pq且qr”“pr”(“pq且qr”“pr”).,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3.从集合角度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记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又可以叙述为: (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AB,则p是q的充分不
6、必要条件; (5)若A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若AB且AB,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辨析比较 (1) 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AB且BA; (2)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A且AB, 在解题中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以免出现错误.,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B考法帮题型全突破,考法1 四种命题及其真假判断 考法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考法3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法1 四种命题及其真假判断,考法指导 1.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1)直接判断 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严格的推理证明;说明一个命题是
7、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2)间接判断 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的方法 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 注意 (1)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 (2)当命题有大前提时,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示例1给出命题:若函数y=f(x)是幂函数,则函数y=f(x)的图象不过第
8、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3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3B.2C.1D.0 思路分析 解析 原命题是真命题,故它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为“若函数y=f(x)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则函数y=f(x)是幂函数”,显然逆命题为假命题,故原命题的否命题也为假命题.因此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3个命题中真命题只有1个. 答案 C,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根据原命题写出逆命题,判断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根据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得出真命题的个数,理科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突破攻略 在判断四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时,要先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再比较每个命题的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理科 数学 一轮 复习 命题 及其 关系 充分 条件 必要条件 ppt 课件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