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汽车制造工艺学试题库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形。2.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3. 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4.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5.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6.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7.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8.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 通用化 和 系列化。9. 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
2、_。10.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12.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 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13. 零件的几何(尺寸,形状, 位置)精度、 表面质量 、物理机械 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14.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 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15.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 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16.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1
3、7.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18.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19.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 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 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 、 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 工件的安装误差 。20. 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21. 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实用性_、可靠性和_经济性_三个方面。22. 通过切削加工方法获得工件尺寸的方法有试切法、静调整法、_定尺寸刀具法_、主动及自动测量控制法。23. _加工经济精度_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24.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
4、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形_。25. 工艺上的 6原则是指有_99.73_的工件尺寸落在了3范围内26. 零件的材料大致可以确定毛坯的种类,例如铸铁和青铜件多用_铸造_毛坯27. 表面残余拉应力会_加剧_ (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28. 车削加工时,主偏角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29. 切削液的作用有_冷却_、润滑、清洗及防锈等作用。30.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切削_、滑擦和刻划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31.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3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主要有_工艺过程 卡片和_工序_卡片两种基本形式。33.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
5、”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_通用化_、_标准化_和系列化。34.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 珩磨 、研磨、超精加工 及抛光等方法。35. 使各种原材料主、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称为工艺。36. 衡量一个工艺是否合理,主要是从质量、 效率、生产耗费三个方面去评价。37. 零件加工质量一般用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两大指标表示;38. 而加工精度包括形状精度、尺寸精度、位置精度三个方面。39. 根据误差出现的规律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第 2 页40.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加工原理误差、机床的制造误差和磨损、夹具误差、刀具误差、调整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工件残余应力引
6、起误差等41. 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_最后_形成、_间接_保证的尺寸称为封闭环。42. 采用 6 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_六个自由度_,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43. 在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其它所有环被称之为组成环。44. 互换法的实质就是用控制零件的_ 加工误差_ 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45.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 _ 尺寸精度_, _ 形状精度_,和 _位置精度_ 三方面的内容46. 在加工过程中,若_切削刀具_、_切削速度和进给量_、加工表面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工步。47.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称为
7、工艺过程。48. 工艺过程又可细分为毛坯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热处理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49. 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加工。50. 大量生产的工艺特点是按部件 组织生产,通常采用调整法进行加工。51. 组合夹具是在夹具完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积木化原理,针对不同对象和要求,拼装组合而成的专用夹具。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新产品试制。52. 通常,夹具由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等组成。53. 工件以内孔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刚性心轴和定位销。54. 通常情况下,对工件夹紧的基本要求的要求是夹得稳、夹得牢和夹得快
8、。55. 顺序式夹紧机构,由于工件尺寸误差会依次传递,因此用于工件的加工表面和夹紧力方向相平行的场合。56. 当车床导轨与主轴中心线在水平面内有平面度误差时,工件会被车成圆锥体。当车床导轨与主轴中心线在垂直面内有平行度误差时,车出的工件是双曲面回转体。57. 尺寸链环,包括封闭环和组成环。其中自然形成的尺寸大小和精度受直接得到的尺寸大小和精度的影响,并且自然形成的尺寸精度必然低于任何一个直接得到的尺寸的精度。58. 夹紧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和方向。59. 切削速度 、进给量(或进给速度)和背吃刀量,统称为切削用量或切削三要素。它是调整刀具与工件间相对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所需的工艺参数。60.
9、产生积屑瘤的条件是切削塑性_金属和_中、低切削速度_速度切削,应尽量避免产生积屑瘤。61. 车削时使用的车刀结构主要有整体式、焊接式和机械夹固不重磨的可转位硬质合金车刀等62. 常用的硬质合金材料有K (YG)、P(YT)和M(YW)类。切削铸铁类等脆性材料时,应选择 K 类(YG 类)硬质合金。63. 工艺系统的变形包括 机床夹具变形、刀具变形、 工件变形 。64. 工件定位中由于( 定位 )基准和( 工序)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65. 定位误差的构成及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基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位移误差。二判断题二判断题66. 加工表面上残留面积越大、高
10、度越高,则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大。 ()67. 工艺尺寸链中,组成环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68. 通常车间生产过程仅仅包含以下四个组成部分: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 )69. 切削速度增大时,切削温度升高,刀具耐用度大。 ()70. 同一工件,无论用数控机床加工还是用普通机床加工,其工序都一样。 ()71. 因为毛坯表面的重复定位精度差,所以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72.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Ra 值愈大,表示表面粗糙度要求愈高;Ra 值愈小,表示表面粗糙度要求愈低。第 3 页( )73. 热处理调质工序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进行。 ()
11、74. 刀具切削部位材料的硬度必须大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 )75. 因为试切法的加工精度较高,所以主要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76. 切削用量中,影响切削温度最大的因素是切削速度。 ()77. 积屑瘤的产生在精加工时要设法避免,但对粗加工有一定的好处。 ( )78. 工件定位时,被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完全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不完全定位。 ( )79. 定位误差包括工艺误差和设计误差。 ()80. 工艺尺寸链中,组成环可分为增环与减环。 ()81. 车床主轴的径向跳动不会影响车削轴类零件的圆度误差。 ()82. 加工原理误差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消除。 ( )83. 工序能力系数与被加工工件
12、工序公差无关。 ( )84. 一批工件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则这批零件的随机误差是 6。 ( )85. 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 ()86. 工件有两个以上表面参与定位称为过定位。 ( )87. 精加工时使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88. 车削时为获得高的表面质量应采用中速切削。 ()89. 复映误差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90. 单件、小批生产多采用工序集中原则。 ( )91. 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的。 ()92.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可以反复使用。 ()93. 轴类零件常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遵循了互为基
13、准原则。 ()94. 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每批调整一次。 ()95. 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 6 个自由度。 ()96. 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97.现代制造技术是一门信息、光、电学科融合的综合体。 ()98.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只包括毛坯的制造和零件的机械加工。 ()99.超声加工、电子束加工、激光加工都是特种机械加工方法。 ()100. 现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用切削和磨削方法加工零件的过程。 ()101.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工件、刀具、夹具和机床组成。 ()102. 退火和正火作为预备热处理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 ()
14、103. 工序集中优于工序分散。()104. 调质只能作为预备热处理。 ()105. 精基准是指精加工时所使用的基准。()106. 设计箱体零件加工工艺时,常采用基准统一原则。()107. 平面磨削的加工质量比刨削铣削都高,还可加工淬硬零件。()108. 积屑瘤在加工中没有好处,应设法避免。 ()109. 刀具前角增加,切削变形也增加。 ()110.切削热只是来源于切削层金属的弹、塑变形所产生的热。 ()111.为减轻磨削烧伤,可加大磨削深度。 ()112.加大进给量比加大背吃刀量有利于减小切削力。 ()113.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切削热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第 4 页114.车削细长轴
15、工件若不采取措施,会车出腰鼓形工件。 ()115.镗孔时,镗杆的径向跳动仍然能镗出工件的圆孔。 ()116.铣削和拉削时,由于切削力稳定,故不会引起强迫振动。 ()11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不会影响滚齿加工精度。 ()118.刀尖的圆弧半径和后刀面磨损量增大,将使冷作硬化层深度增大 ()119.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三三单选题单选题120.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 A)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后刀面121.钻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B)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122.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16、C )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123. 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A:刀具材料B:进给量C:切削深度D:工件材料124. 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A)的结果。A:残余应力作用B:氧化C:材料成分不匀D:产生回火125. 纵车外圆时,不消耗功率但影响工件精度的切削分力是(B)A:进给力B:背向力C:主切削力D:总切削力126. 前刀面上出现积屑瘤对(D)有利。A:精加工B:半精加工C:光整加工D:粗加工127. 钻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B)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128.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是(B)A:VCAP
17、FB:VCFAPC:FAPVCD:APFVC129. 用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切削时,一般(C)A:用低浓度化液B:用切削液C:不用切削液D:用少量切削液130. 加工材料时,刀具前角加大,材料的塑性变形减小,切削力减小。 (A)A:铝合金B:脆黄酮C:灰铸铁D:铸铁131. 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A)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后刀面D:空气介质132. 对下述材料进行相应的热处理时,可改善其可加工性的方法是(B)A铸件时效处理B:高碳钢球化退火处理C:中碳钢调质处理D:低碳钢过冷处理133.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光轴, 加工后检验发现鼓形误差(中间大、 两头小), 其最可能
18、的原因是 (D )A: 车床主轴刚度不足B: 两顶尖刚度不足 C: 刀架刚度不足D: 工件刚度不足134. 若车床两导轨面在垂直面内有扭曲,则外圆产生(C )A: 圆度误差B: 圆柱度误差C: 尺寸误差D: 其它误差135. 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后的尺寸符合正态公布,且分散中心与分差带中心重合,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工件超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B)A: 常值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 C: 刀具磨损太大D: 调态误差大136. 某轴毛坯有锥度,则粗车后此轴会产生(C )A: 圆度误差B: 尺寸误差C: 圆柱度误差D: 位置误差137. 工件受热均匀变形时,热变形使工件产生的误差是(A )A: 尺寸误差
19、B: 形状误差C: 位置误差D: 尺寸和形状误差第 5 页138. 为消除一般机床主轴箱体铸件的内应力,应采用(C )A: 正火B: 调质C: 时效D: 表面热处理139. 定位误差主要发生在按(B )加工一批工件过程中。A: 试切法B: 调整法 C: 定尺寸刀具法D: 轨动法140. 尺寸链的其它组成环不变,某一减环的增大,使封闭环(B)A: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D:可大可小141. 车削一批工件的外圆时,先粗车一批工件,再对这批工件半精车,上述工艺过程应划分为(A)A:二道工序B:一道工序C:二个工步D:一个工步142. 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如壳体)应选用(A)A:铸件B:锻件C:型材D
20、:焊件143. 粗基准选择时,若要保证某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则应选择(B)A:余量小的表面B:该重要表面C:半精加工之后D:任意144. 工件的调质处理一般应安排在(B)A:粗加工前B:粗加工与半精加工之间C:精加工之后D:任意145. 大批量生产的形状较复杂的中小型轴宜选用的毛坯是(C)A:铸件B:自由铸C:模锻件D:渗碳淬火146. 由一个工人在一台设备上对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D)A:走刀B:工步C:工位D:工序147. 提高低碳钢的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常采用(B)A:退火B:正火C:回火D:淬火148. 大批大量生产中,对于组成环数少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常采取(
21、B)A:完全互换法B:分组装配法C:调整法D:大数互换法149.当精加工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选择定位精基准的原则是(D)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互为基准D:自为基准150.当有色金属(如铜、铝等)的轴类零件外圆表面要求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低时,一般只能采用的加工方案为( C )(A)粗车精车磨削B)粗铣精铣 (C)粗车精车超精车(D)粗磨精磨151.加工铸铁时,产生表面粗糙度主要原因是残留面积和等因素引起的。( D)( A)塑性变形(B)塑性变形和积屑瘤(C)积屑瘤(D)切屑崩碎152.在车削细长轴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变形和振动,故采用较大的车刀进行切削,以减小径向切削分力。
22、(A)(A)主偏角(B)副偏(C)后角(D)副偏角和后角153.车削螺纹时,产生螺距误差、影响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C)(A)主轴回转精度(B)导轨误差(C)传动链误差(D)测量误差154. 在主轴箱体的加工中,以主轴毛坯孔作为粗基准,目的是( A ) 。(A).保证主轴孔表面加工余量均匀(B)保证箱体顶面的加工余量均匀(C)保证主轴与其它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D)减少箱体总的加工余量155.在大量生产零件时,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效率,通常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为(B)(A)试切法(B)调整法(C)成形运动法(D)划线找正安装法156.工件在安装定位时,根据加工技术要求实际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六个,且
23、不能满足加工要求,这种情况称为(A)(A)欠定位B)部分定位(C)完全定位(D)重复定位157.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安排零件表面加工顺序时,要“基准先行”的目的是 ()(D)(A)避免孔加工时轴线偏斜(B)避免加工表面产生加工硬化(C)消除工件残余应力(D)使后续工序有精确的定位基面158.车床上安装镗孔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其工作角度将会比标注角度(D)第 6 页(A)前、后角均变小(B)前、后角均变大 (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前角变大,后角变小159.既可加工铸铁,又可加工钢料,也适合加工不锈钢等难加工钢料的硬质合金是 (A)(A)YW 类(B)YT 类(C)YN 类(D)YG
24、 类160. 定位基准是指( C )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161. 工序基准定义为()A: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B: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C: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D: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162. 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A:心轴外圆柱面B:工件内圆柱面C:心轴中心线D:工件外圆柱面163. 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A)A:定位元件B:对刀导向元件C:夹紧元件D:连接元件164. 工件以圆柱面在短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D)个自由度。A:5B:4C:3D:2165. 加工大中型
25、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D)A:卧式车床B:台式钻床C:立式钻床D:摇臂钻床166. 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均被限制。此定位方式属于(B)A:完全定位B:部分定位C:欠定位D:过定位167. 属于展成法加工齿形的刀具是(D)A:盘状模数铣刀B:指状模数铣刀C:成形砂轮D:滚刀168. 多联齿轮小齿圈齿形加工方法一般选用(B)A:滚齿B:插齿C:剃齿D:珩齿169. 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支承板相当于的支承点数是(B)A:2个B:3个C:4个D:无数个四简答题四简答题1. 冷作硬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答案】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受切削力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制造工艺学 汽车 制造 工艺学 试题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