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物化学试题全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生物化学试题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物化学试题全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从N 端到 C 端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2: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的现象3:肽键:多肽链某一氨基酸的a 一氨基和另一氨基酸的a 一羧基脱水所形成的化学键,其本质为酰胺键。4:解链温度 /溶解温度:在DNA 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260 达到最大变化值得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称融解温度(m值 )。5:DNA 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 pH、离子强度)的作用下,DNA 双链间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双链DNA 解离为单链,从而导致
2、DNA 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DNA 的变性作用。6:酶:酶是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核酸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8: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 酶原和酶原的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酶的前体水解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肽键,致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这种无活性酶
3、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10: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为乳酸,产生少量ATP 的过程称为糖酵解。11: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 循环,是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是指在线粒体内,乙酰辅酶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台生成柠檬酸,经过4 次脱氢, 2 次脱羧,生成4 分子还原当量和2分子 Co2 如,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12:糖异生:由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13:底物水平磷酸化:能量物质体内分解代谢时,脱氢氧化或脱水反应使代谢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化合物,直接将能量转移给ADP(GDP)生成
4、ATP(GTP) 的反应,这种底物水平的反应与ADP 的磷酸化偶联生长ATP的方式为底物水平磷酸化。14:脂肪动员:是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15: 脂酸 B 一氧化: 指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 , 脂酰 CoA 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B 氧化多酶复合体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加水、雨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放出一分子乙酰CoA 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由于反应均在脂酰CoA 的 a 碳原子与B 碳原子之间进行,最后 B 碳原子被氧化为酰基,所以称为B 一氧化。16:酮体:指脂肪酸在肝
5、分解氧化时产生的乙酰CoA 可在肝组织中生成的特有物质,包括乙酰乙酸、B 一羟丁酸和丙酮三种。17: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由多种酶和辅酶组成的递氢和递电子的反应链,称电子传递链。18: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O2 氧化成H2O,并偶联ADP 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19: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先与a 一酮戊二酸进行转氨基作用,生成一种相应的a-酮酸和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而生成 n 一酮戊二酸和氨,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20: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如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色氨酸在代谢过成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一碳
6、单位,包括甲基、甲烯基、甲炔基、亚氨甲基和甲酰基。21: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利用游离的嘌呤碱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合成嘌呤核苷磷酸。22: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和一碳单位及CO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磷酸。23:酶的变构调节:某些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使酶蛋白构象改变,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作用称为酶的变构调节或别位调节。24、关键酶:代谢途径包含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其速率和方向是由其中一个或几个具有调节作用的关键酶的活性所决定的。这些能调节代谢的酶称为关键酶或调节酶。25、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7、: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不同催化单向反应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的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又称共价修饰调节。26: 半保留复制: 以 DNA 职链中的每一条链为模板,以 dmP 为原料, 在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台成两个相同的子代DNA 的过程。27: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眭DNA 分子末端结构。染色体DNA 末端即DNA 和它的结合蛋白紧密结合,膨大成粒状,像两项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28:冈崎片段:复制叉中随从链上的不连续片段。29:编码链: 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能指引转录生成RNA 的单股链称模板链,相对的另一股不用作转录模板
8、的单链称编码链。30: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为一个由连续AA 组成的完整蛋白质编码,故称断裂基因。31:内含子:指隔断基因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32:密码子: m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肽链上一个特定的氨基酸,称密码子。33:核蛋白体循环:广义的核蛋白体循环指活化的氨基酸由tRNA转运到核蛋白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狭义的核蛋白体循环指肽链延长在核蛋白体上连续性循环式进行,包括进位、成肽和转位。二:问答题: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有哪些特征?通常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答: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指在某些理化因
9、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并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1)生物活性丧失;(2)理化性质的改变,包括:溶解度降低;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由球状分子变成松散结构,分子不对称性加大:粘度增加;光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旋光性、紫外吸收光谱等均有所改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3)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加热,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和生物碱制剂。2、试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结构特点
10、。答: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主要包括,B 一折叠, B 一转角,无规卷曲四种结构类型,以氢键维持二级结构的稳定性。(2)a 一螺旋结构特点a、单链、右手螺旋;b、氨基酸残基侧链位于螺旋的外侧;c、每一螺旋由36 氨基酸残基组成,螺距O54nm;d、每个残基的一 NH 和前面相隔三个残基的一c0 之间形成氢键;e、氢键方向与螺旋纵轴平行,链内氢键是a 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3)B 一折叠结构特点:a、肽键平面充分伸展,折叠成锯齿状;b、氨基酸残基侧链交替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c、维系依靠肽链间的氢键,氢键的方向与肽链长轴
11、垂直;d、肽链的 N 末端在同一侧顺向平行,反之为反向平行。(4)B 一转角结构特点:a、肽链出现180 度转回折的“U”结构; b、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第二个氨基酸残基常为脯氨酸,由第1 个氨基酸残基的 C=O 与第 4 个氨基酸残基的N H 形成氢键维持其稳定性。(5)无规卷曲:肽链中没有确定规律的结构。3:试述细胞内主要的RNA 类型及其主要功能:核糖体RNA(rRNA),功能: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 ,它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为mRNA 、tRNA及多种蛋白因子提供相互结合的位点和相互作用的空间环境,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信使RNA(mRNA),功能:转录核内DNA
12、遗传信息的碱基排列顺序,并携带至细胞质,指导蛋白质合成。是蛋白质合成模板。成熟mRNAde 前体是核内不均一RNA(hnRNA),经剪切和编辑就成为mRNA 。转运RNA(tRNA) ,功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将氨基酸转呈给mRNA 。转运氨基酸。4:试述 Watson-Crick 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DNA 是一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两条链在空间上的走向呈反向平行,一条链的5 3方向从上向下,而另一条链的5-3是从下向上: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A 与 T 通过两个氢键配对,G 与 C 通
13、过三个氢键相配对,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DNA 是一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 10 5 个碱基对,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约为36 度。 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 237 nm,螺距为 354 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小沟。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之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碱基堆砌力维持。5:何为酶的Km 值?简述Km 和 Vm 的意义。答:酶的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是指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只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应条件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合力。Vma
14、x 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可用于计算酶的转换数。6: 何为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答: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两个特点,一是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呈可逆性结合,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二是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合力和底物浓度的比例,加大底物浓度可减轻抑制作用。典型例子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7:试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循环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为不可逆反应。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0 分子 ATP。循环的中间产物
15、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 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三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循环中有一次直接产能反应,生成一分子GTP。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a 一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TCA 循环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 TCA 循环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 TCA 循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TCA 循环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8: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是体内生成NhDPH 的主要代谢途径:NhDPH 在体内可用于: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合
16、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保护含一sH 的蛋白质或酶免遭氧化,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 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2)是体内生成5 一磷酸核糖的主要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 一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 6 P 脱氢脱羧生成, 也可以由3 一磷酸甘油醛和F 一 6 一 P 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9: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答:血糖的来源:(1)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2) 肝糖原分解:(3) 糖异生。血糖的去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生物化学试题全 2022 生物化学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