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陆的变迁教学说课稿 .pdf
《2022年海陆的变迁教学说课稿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海陆的变迁教学说课稿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海陆的变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海陆的变迁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的要求。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指导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课。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三)教材处理这节教材
2、内容分三部分: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原因);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3、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从海陆变迁的一般现象入手寻求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现在海陆分布格局进行理论解释,向学生介绍了具有前后联系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这样处理比较符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列举了较多的实例,配备了较多的图片,旨在加强内容的直观性。二、学生分析(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知道荷兰、 日本、澳
3、门填海造陆的事实。2、 初一学生认知特点: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三)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课时设计1 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了解世界上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
4、载2、能力训练(1)运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海陆分布格局,解释世界主要山系、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3、 情感培养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二) 教学难点1、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2、板块分布的记忆。六、教学方式(一) 教学方法设计1、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1)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
5、精神”的要求,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的生成性;(2)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要求;(3)遵循初一学生认知特点。2、教法选择讨论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读图分析法(二)学法设计1、逻辑推理法:根据一些生活现象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2、观察发现法:阅读地图,小组合作、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3 、精读课文,区分和掌握理论观点。七、教学用具大陆的轮廓简图、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师生活动设计依据时间分配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七大洲和四大洋,大家想想七大 洲 和 四 大 洋 的 位 置 是 恒 古 不 变 的吗?我们脚下的大地是静止的还是在不断的运动?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1 分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海陆的变迁教学说课稿 2022 海陆 变迁 教学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