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化复习提纲 .pdf





《2022年生化复习提纲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化复习提纲 .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11 复 习 提 纲一、 蛋白质化学名词:.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蛋白质等电点:使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的现象。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碱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的种类答:结构特点: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 种,除甘氨酸外,均属 L-氨基酸。不同氨基酸R 基团不同。脯氨酸是 -亚氨基酸。带负电荷的 R 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带正电荷的 R 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2、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2.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维系键答:一级结构:肽键,此外,蛋白质分子中所有二硫键的位置也属于一级结构范畴。二级结构:氢键。三级结构: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四级结构:非共价键,主要是氢键和离子键,其次是疏水作用。3.蛋白质变性的本质和特点答:本质:是破坏维系空间结构的键(非共价键、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破坏肽键)构象破坏是蛋白质变性的结构基础。特点: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容易消化),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等。4.蛋白质 280nm 紫外吸收的原因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因此在28
3、0nm 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蛋白质的 OD280 与其浓度呈正比关系,因此可作蛋白质定量测定。5.蛋白质亲水胶体的稳定因素答: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分子的直径可达1-100nm,为胶粒范围之内。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和蛋白质胶粒表面电荷,是稳定胶粒的重要因素。若除去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电荷和水化膜两个稳定因素,蛋白质极易从溶液中析出。6.常见的不编码的氨基酸答: P64 在蛋白质组成中,除了20 种常见的氨基酸外,某些氨基酸,如二碘酪氨酸、羟脯氨酸、羟赖氨酸,胱氨酸等,在遗传密码字典中没有其对应的三联体密码子,所以被称为非编码氨基酸。它们
4、是由酪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进入蛋白质多肽链之后再被修饰成相应的非编码氨基酸的。二、核酸化学名词:DNA 变性 :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分子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 DNA 变性时其双链解开、碱基对暴露而导致紫外260nm 吸收值增高。1.核酸的分子组成与基本单位 DNA 和 RNA 组成的异同答:核酸的分子组成是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戊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磷酸。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比较因素戊糖脱氧核糖核糖碱基,2.核酸一级结构的概念与维系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5、2 / 11 答: DNA 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3,5-磷酸二酯键。3.DNA 的二级结构要点答: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绕同一轴构成的右手双螺旋,螺旋表面形成大沟和小沟。螺旋骨架由磷酸与核糖构成,碱基垂直居双螺旋内側,两链碱基互补,以氢键相连。(互补配对形式: A=T 。 G C)。 10 对碱基转一圈,螺距3.4nm,直径 2.0nm 双螺旋的稳定因素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4.RNA 的种类及作用答: rRNA 核蛋白体,核蛋白体组成成分mRNA 信使,蛋白质合成模板tRNA 转运,转运氨基酸5.DNA 变性的特点,和Tm 高
6、低有关的因素答:黏度下降:从双螺旋结构到无规则线团增色效应:变性后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碱基外露,在260nm 紫外吸收增加。Tm 高低和与分子中的含量有关,因为与有三个氢键。三、酶名词:酶的活性中心:在酶分子中由必需基团参与构成的、能结合底物并将其转变为产物的特定部位。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1.酶的化学本质与、酶作用特点答: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高度特异性和可调节性的特点。2.结合酶的组成和各组分作用答:结合酶由蛋白质部
7、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辅助因子是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只有全酶才有催化作用。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金属离子主要是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参与催化反应,传递电子;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便于酶和底物密切接触;稳定酶的构象;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等。3.酶作用的机制答:酶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底物中间复合物学说(中间复合物靠非共价键维系)。4.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六大因素),酶Km 的意义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Km 在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 可近似地反应酶与底物
8、的亲和力。Km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这表示不需要很高的底物浓度就可以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如果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m 值,其中Km 值最小者被称为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Km 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可以反应酶的种类等。5.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的区别、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答:不可逆抑制是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可逆抑制是抑制剂通常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抑制剂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除去。竞争性抑制是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抑制剂与底物相互竞争与酶活性中心结合;抑制程度取决于I/S 相对比例;增加底物浓度,可以减
9、少或解除抑制作用;Km 值变大, Vmax 值不变。非竞争性抑制是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不相似;抑制剂与底物相互竞争与酶的不同部位相结合;抑制程度只取决于 I ;增加 S不能去除抑制作用。Km 值不变, Vmax 值降低。四、糖代谢名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3 / 11 糖酵解:在缺氧环境下,葡萄糖或糖原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成乳酸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糖异生:糖异生作用是指非糖物质如生糖氨基酸,乳酸,丙酮酸及甘油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最主要的器官是肝。1.糖酵解的关键酶、特点、和生理意
10、义答:一次脱氢反应,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三个不可逆反应和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HK ,6-磷酸果糖激酶-1 PFK-1,丙酮酸激酶PK),反应部位在胞浆,是一个不需要氧的产能过程,一分子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产生分子。在缺氧条件下迅速提供能量;某些细胞(红细胞无线粒体;白细胞和骨髓细胞代谢活跃细胞等)在氧供应正常的情况下重要的功能途径;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是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前体,并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2.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和生理意义答:指乙酰CoA 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次氧化脱羧(氧化脱羧:异柠
11、檬酸脱氢酶催化;氧化脱羧: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三次不可逆反应和三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四次脱氢(三分子NADH+H,一分子FADH2)。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消耗一分子乙酰CoA,共生成分子。整个循环为不可逆反应。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在量上无改变,但可不断更新。生理意义: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为其他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提;为呼吸链提供和e。3.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答:关键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生理意义:为核苷酸的生成提供核糖;提供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4.糖原合成中活性葡萄糖的供体,肝糖原和肌
12、糖原分解的不同,糖原合酶和磷酸化酶催化的反应答: 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可看作“ 活性葡萄糖 ” ,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在由糖原分解为磷酸葡萄糖之后由于肝脏和肾中存在有葡萄糖磷酸酶,所以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糖原合酶糖原糖原磷酸化酶pi(磷酸葡萄糖)5.糖异生的原料、部位和生理意义,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答:糖异生作用是指非糖物质如生糖氨基酸,乳酸,丙酮酸及甘油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最主要的器官是肝。原料: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酶:葡萄糖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意义:作为补充血糖的重要来源,以维持血糖水平的恒定,补充肝糖原,维持酸
13、碱平衡。丙酮酸羧化酶辅酶为生物素(反应在线粒体)6.血糖的来源去路,调节血糖的激素和作用答:来源:食物中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去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糖原合成为肝糖原肌糖原;磷酸无糖通路等其他糖;脂肪氨基酸等;尿糖。主要调节激素: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五、生物氧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4 / 11 名词: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逐步分解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磷酸化:物质代谢过程底物脱
14、下的氢经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被利用磷酸化生成。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具有氧化还原功能的酶和辅酶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能传递氢和电子的链式反应体系。由于电子传递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又称为呼吸链。6.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体外氧化(燃烧)反应性质相同(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相同(二氧化碳和水)耗氧量相同环境细胞内体外条件体温,需要酶高温,不需酶能量释放方式逐步释放骤然释放产物生成方式水由代谢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二氧化碳由有机酸脱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产生7.两条呼吸链的名称、组成成分,产能的区别答: NADH 呼吸链: NADH FMN (Fe-S)
15、CoQ Cytb Cyt c1 Cytc aa3 O2 有三个生成的偶联部位琥珀酸呼吸链:琥珀酸FAD(Fe-S) CoQ(泛醌) Cytb Cyt c1 Cytc aa3 O2 只有两个生成的偶联部位8.ATP 的生成方式、 ATP 的储存形式答:氧化磷酸化(主要方式):代谢物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的同时,释放能量用以使磷酸化生成,由于是代谢物的氧化反应与的磷酸化反应偶联发生,称为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键并伴有磷酸化生成的作用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与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无关。的储存形式主要是磷酸肌酸,储存于肌肉和脑组织。9.呼吸链阻断剂和解偶联剂的作用
16、答:呼吸链阻断剂又称为呼吸链的抑制剂,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可与铁流蛋白结合,阻断电子传递; H2S,co 及 cn-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电子不能传递给氧。解偶联剂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主要的解偶联剂有2,4-二硝基苯酚。10.胞液中 NADH 进线粒体的机制答:胞浆中 NADH 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磷酸甘油穿梭机制,1 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36 个 ATP,在脑组织和骨骼肌。联系琥珀酸呼吸链。在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使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不用载体。苹果酸 -天冬氨酸穿梭机制,1 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
17、38 个 ATP,在肝脏,心肌。联系呼吸链。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草酰乙酸还原为苹果酸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进入线粒体。联系草酰乙酸经天冬氨酸转氨酶()又称谷草转氨酶生成天冬氨酸经载体出线粒体。六、脂类代谢名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5 / 11 脂肪动员: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酶)血脂: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等)血脂以脂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三者总称为
18、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不完全氧化分解时生成的中间产物。1.必需脂肪酸的种类、激素敏感性脂酶答:体内需要,但是不能自身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常见的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在脂肪动员中,脂库中三酰甘油脂肪酶的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控,故又称为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化学组成特点及功能CM VLDL LDL HDL 名称乳糜颗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密度高低CMVLDLLDLHDL 主要脂类90%三酰甘油 (甘油三脂 ) 60%三酰甘油(甘油三酯)50%胆固醇50%的磷脂和胆固醇合成部位小肠黏膜细胞肝细胞血浆中由转变肝,肠,血浆作用
19、从小肠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至体内各组织从肝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至肝外组织从肝转运胆固醇之体内各组织将胆固醇从肝外逆向转运至肝内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转运内源性胆固醇逆向转运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正相关血浆脂蛋白是指血脂在血浆中与载脂蛋白按不同比例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是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及运输形式。按照密度法分为上述四类。3.脂肪酸氧化分解的步骤,彻底氧化的产物答: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由脂酰CoA 合成酶催化,消化分子(两个高能磷酸键),生成脂酰 CoA 。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依赖载体肉碱以及肉碱脂酰转移酶、肉碱肉碱脂酰转位酶、肉碱脂酰
20、转移酶三种酶的作用进行转运,肉碱脂酰转移酶是脂肪酸氧化的限速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酯酶)。每一次氧化进行步连续反应:脱氢(生成),加水,再脱氢(生成),硫解(生成分子乙酰CoA 和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最终彻底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能量。以十六碳软脂酸氧化为例,活化消耗个,生成个乙酰CoA,分子,分子一共生成:个净生成个4.?酮体种类、合成利用的部位,酮体生成利用的意义答: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三者总称为酮体,是脂肪酸在肝氧化分解时特有的中间产物。酮体生成部位是肝细胞线粒体。生成过程:分子乙酰CoA 在硫解酶催化下生成乙酰乙酰CoA,再与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2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6 / 11 一分子乙酰CoA 作用生成HMG-CoA ,后者经HMG-CoA裂解酶催化裂解生成乙酰乙酸,进一步还原成羟丁酸,还可脱羧生成丙酮。酮体利用部位:肝外组织心、脑和肾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有很强的氧化利用酮体的酶。利用过程:乙酰乙酸经乙酰乙酸硫激酶或琥珀酸CoA ,进一步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产能。意义:酮体是脂肪在肝内正常的代谢中间产物,是肝脏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酮体溶于水,分子小,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脑组织不能氧化脂肪酸,却有较强的利用酮体的能力。长期饥饿和糖供给不足时,通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生化复习提纲 2022 生化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