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文化(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联文化-第 7 页奇妙的对联校本课程研究报告李玉霞1、课题背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的优势日益凸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支持。结合学校传统和社区优势,开发符合实际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探索比较适合的校本课程模式,是每个学校的当务之急,也是应然之举。 我校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学生勤奋乐学,活泼向上;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且有一定研究能力。经学校调研分析,评估需求,充分酝酿论证,认为对联在当前农村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大多数学生对进一步了解这种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文化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学生中普及对联知识,还可以辐射作用
2、于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决定在我校开发实施对联文化校本课程。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被誉为“诗中之诗”。对联是承诗经、楚辞之绪,沿律诗一脉而来的,它与明清小说同为时代的典型文学样式;而且对联与中国书法、民俗等诸多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被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对联文化,包括对联的产生的渊源、发展;有关对联的民
3、俗习惯、社会功效;对联的基础知识,优秀对联,对联趣闻巧对等。现行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虽然选编了一些名联、趣联,但是没有系统地讲解对联知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对联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对联文化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发的课程,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课题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被誉为“诗中之诗”。对联是承诗经、楚辞之绪,沿律诗一脉而来的,它
4、与明清小说同为时代的典型文学样式,它与与中国书法、民俗等诸多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中应时而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施下的新产物,它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凸显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对联知识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有利契机。借助对联知识教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作文等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厚
5、实文化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教师层面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可以逐渐唤醒、催生教师开发、使用校本资源的能力。教师从教材的执行者转变成了开发者、执行者,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课程、研究学生、发现自己,从而提升专业形象、促进专业发展;还可以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自觉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夯实自己的人文底蕴。3、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依据对联文化可观的教育价值、课程资源开发前景,我校正式研究决定将对联文化作为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对象和内容,并预期从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实践模式、管理评价等方面做深入探索和研究。我校自接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通知以来,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6、先后完成了对教师的培训动员工作,组织教师完成了校本课程申报工作并组织实施。课题组主持人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了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纲要、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等,让学生掌握对联知识,具有初步的创作能力。2研究方法与步骤本课题拟采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法、资料整理法、实践验证法等。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深入学校调研,查找相关文献,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人员开展培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知识、理论以及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力量编写教材。实验阶段实验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探索校本课程的
7、教学评价方式。总结阶段继续开展实验和探索,进行教学实践验证;反馈实施意见,修改完善;总结提炼成果,检测结题。4、结果分析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的基本模式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是:骨干牵头,积累经验骨干培训;提高理论骨干带动;推广研究。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时候必须有人牵头,这个人是谁?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当中有一定的权威,骨干教师牵头,起到一点带面的作用。这个模式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走向成功的开始。课程资源开发成果制定了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纲要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的研究讨论,通过反复修改,制定了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纲要,这是课题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
8、,这个纲要对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有指导性的意义。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确定通过诵读对联文化,培养学生对诵读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浓厚兴趣及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责任心。通过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丰厚博大,借助经典诵读,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累对联创作的音律、词汇、修辞等基础知识,了解对联产生、发展、兴盛的历史过程,掌握其分类、用途与特点,能区分上下联,进行初步的欣赏,并进行简单的对联创作。了解对联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及格式,激发学生喜爱对联的情趣和创作对联的
9、热情。在赏析、诵读、品味、应对出句的训练过程中,通过自主锤炼文字、体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5、理论研究成果(论文)如表:序号作者题目是否发表附件页码1 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案例待发2以中华经典诵读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价值及其实现待发 3开发对联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否 4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否 6对联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否7对联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浅议否8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浅探否6、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1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沿动态,并
10、成立了以课题组成员牵头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其次充分挖掘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生特点、兴趣,通过图书、网络、远程教育资源、民间征集对联,家长、学生建议,整理选编对联文化相关的课程。2呈现动态的教材形式教材呈现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语文教师都是教材的编排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材呈现可以是以课时计划形式出现的文本,也可以是某一个主题的活动方案,还可以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或者故事。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读,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并随着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断改变教材形式。3设计丰富的教学流程在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学生和教师都有增减内容的建议,而且内容的结构
11、和呈现方式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4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对对子”、“对韵歌诵读比赛”、“对联人物故事会”、“对联文化博览会”、“书海拾贝”、“札记评比”等活动。以此激励学生快乐阅读,快乐积累,共享传统文化的乐趣,激励学生展示个性,发展个性,丰厚学生语文素养。5抓好校本培训,厚实教师文化底蕴为保障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真正走进课堂,我们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中,倡导教师读书风气,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注重专家引路,多次组织教师观看国学大师精彩讲座。并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规划,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学习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召开专题培训,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具体程序
12、;培训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和开发的程序等。6学科教学与对联文化的有效结合在目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环境里,传统文化经典的接触必须与学校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语文教学是与之结合的主要学科,现代文学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正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最佳途径。如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进行“习作三看活动”:看看谁的习作运用的古句多;看看谁的习作运用的对联好;看看谁的习作运用的经典诗文活。7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首先,对教师进行评价。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教师的案例、教学反思等,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听课等形式进行,做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引领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
13、高。另外,我们还把校本课程的评级与教师评优晋级、绩效考核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积极性。其次,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兴趣、诵读、语言积累的质量和数量、运用语言能力及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表现程度等进行评价。评价采取自我评价、组内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四者结合。引导学生做好“我的摘录笔记:对联与文化”。将学习中得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心得体会、书评,参加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作为班级每学期“文化之星”评比的依据之一。7、成效分析如表:组学生参与收集对联文化资料评价表组长 年 月 日第一阶段收集资料第二阶段小组交流第三阶段班上汇报第四阶段制作手抄报总分主持人组长组长学生代表学生
14、代表满分25252525100加分条例1、全程参与活动的加25分。2、超额完成资料每一份加5分。全程参与活动的加25分。以组为单位评选出名次,按照名次加分(名次分三等:25,20,17)以组为单位评选出名次,按照名次加分(名次分三等:25,20,17)扣分条例1、组内活动缺一次扣5分。2、不听从组长安排的一次扣5分。1、组内活动缺一次扣5分。2、不听从组长安排的一次扣5分。不听从组长安排的一次扣5分。不听从组长安排的一次扣5分。8、反思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虽然不算很长,还在尝试阶段,还很不成熟,却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15、;促进了学校自主特色发展。但也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定位不准,课程开发意识不强,跟不上实践的需要。校本课程的评价还比较单一,不够灵活。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随着校本课程的实施,部分教师的热情有所缓解。需要形成长效机制。课程更新不够。课题成员需要提高理论水平。9、我们的愿景继续加大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培训,使教师增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开发与实施工作当中。加大校本课程的教研交流,在校内,要定期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进行汇报交流,及时总结;在校外,与一些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突出的学校加强交流,学习这些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加强我校校本课程工作。加强课题研究,努力在今后形成有一定质量的教学成果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继续挖掘以对联文化为主的课程资源,尽快开发以对联文化、对韵歌为主的系列教材,实施集体备课,不断修订和完善教材,规范教学行为,加大课程管理力度,形成科学人性的评价机制,切实把以对联文化为主的实践活动做出特色和实效。总之,我们正在积极的准备和努力。虽然和预设的目标和方案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会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推进对联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