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 23 页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活动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本常识(第1课,共1个活动)、计算机常识(第2课,共1个活动)、Windows基本操作(第3、4、5、6课,共4个活动)、“画图”程序应用(第7、8、9、10、11、12、13、14课,共8个活动)、网络技术(第15课,共1个活动),共五个信息技术板块。旨在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基本常识”板块的活动,能使用调查和交流的方式了解学校主要信息技术设备的分布概况;通过“计算机常识”板块的活动,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发展阶段;通过“Windows基本操作”板块的活动,进人“机器城堡”,对“
2、小管家”(Windows2000系统)进行初步的认识,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了解键盘分区及基本键,会用比较正确的指法操作键盘,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通过“画图程序应用”板块的活动,了解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工具画图,能使用工具和菜单修改、组合和修饰电脑绘画作品;通过“网络技术”板块的活动,初步了解IE浏览器”窗口,会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内容。二、学情分析: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
3、学习。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三、教学措施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努力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四、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基本常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发展阶段。2、通过“Windows基本操作”板块的活
4、动,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了解键盘分区及基本键,会用比较正确的指法操作键盘,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3、通过“画图程序应用”板块的活动,了解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工具画图,能使用工具和菜单修改、组合和修饰电脑绘画作品。4、通过“网络技术”板块的活动,初步了解IE浏览器”窗口,会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内容。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在学生上机时,要防止学生没有利用好学习机会,走过场而没有真正锻炼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会点英文字母的键盘输入,有些学生对一部分学生已经摸清了
5、键盘上各个字母的位置,对Windows界面也有所了解。只是操作计算机的速度不太快,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段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并对画图软件进行深化教学。总之,这学期的教学内容都是建立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学习电脑的好习惯。二、教材分析本教材根据现实需要,选择了最有用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爱好、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按从简朴、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顺序。编写时力求做到易读易懂、易教易学,同时兼顾了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边听讲(或读课文),边上机操作”的方式把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教材中
6、的每一课的末尾都着意安排了适当的作业,除便于学生用来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与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获取、运用知识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每册书的最后都安排了一课综合训练,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融合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使学生把握xp的基本操作,能够对画图进行深化的编辑与修改。让学生能够用一种简单易学的中文输入法。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工具。”使学生了解使用拼音输入汉字、标点符号等方法;用画图画一些具体的组合图形。过程与方法
7、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电脑,了解电脑的组成,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浓厚的爱好。初步了解信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使用及重要性。初步了解组成计算机的几大部件。建立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准确的操作姿势,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良好习惯。通过应用画图软件进行图形处理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提供的图形处理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熟悉,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通过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
8、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五、教学措施通过讲授,使学生在感性上对电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基本操作。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完成某一个详细的“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书根据不同的模块可以分成几个大任务、每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每娇裎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任务。教学进度表 周 次 内 容 课时第1周 画图工具的应用复习 1课时第2周第1课 保存文件 1课时第3周第2课 查找文件 1课时第4周第3课 文件操作 1课时第5周第
9、4课 规范使用计算机 1课时第6周第5课 图形的剪贴 1课时第7周第6课 添加文字 1课时第8周第7课 航天飞机 1课时第9周第8课 七星瓢虫 1课时第10周第9课 小企鹅 1课时第11周第10课 小蜜蜂 1课时第12周第11课 小燕子 1课时第13周第12课 青蛙宝宝 1课时第14周第13课 花朵 1课时第15周第14课 樱桃小丸子 1课时第16周第15课 活用“画图” 1课时第17周第16课 创作画图 1课时第18周 期末复习 1课时第19周 期末考试 1课时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根据本册教材特点,本学期学生掌握的要点是:1、让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技能,掌握Word的
10、编辑、排版等的基础知识。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二、学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内容:第一周:走进电脑画室第二周:多彩的气球飞上天第三周:爱美的热带鱼第四周:汽车运输忙第五周
11、: 美丽的海滨第六周:梦中的雪孩子第七周:有趣的花手帕第八周:祝你生日快乐第九周:可爱的家乡第十周:我爱奥运,我爱福娃(二)教学(训练)要求: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word的编辑、排版等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声音、图像、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多个领域,让学生从多方面来感受和体验多媒体世界的精彩以及其它的应用领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了解和学会网上的会员注册、上传下载、论坛讨论等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及增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网络学习
12、活动的意识、习惯,以及对信息的评价、理解和处理。2、通过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三方面的实例介绍,旨在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从而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3、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四、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跳出学科本位,从教育的高处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因此,我觉得可以应用以下教学方法: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特殊媒体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
13、班级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对于基本操作的教学显然不能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广播方式,把操作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依此为模仿的对象,进行初步操作的模仿,从而达到基本操作的入门。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说,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任务设
14、计、任务布置、学生自主探求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评估。3、活动教学法:即是在活动教学法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来设计主题,以主题为线,以活动为形式,贴近学生生活,把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活场境、平常喜欢进行的活动同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一个交融点,以学生为本,关注人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在课堂上培养信息素养。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四年级共只有1个班级,经过一年多计算机的操作学习,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上学年对word及网络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
15、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继续巩固和加深对网络浏览器的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IE,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住处素养,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生学习与生活的工具。本册教材就是以网络为重点,提高学生在网络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IE到网上冲浪,感受互联网带给我的便捷,利用网络中的优秀资料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
16、理。三、重难点分析1.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以及对信息的评价,理解和处理。2.通过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三方面的实例介绍,旨在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从而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3.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例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四、教学措施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
17、、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
18、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扎有利丁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课本以外的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 设计 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