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程延园(64页).docx
《《劳动关系》程延园(6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程延园(64页).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动关系程延园-第 64 页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劳动关系各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明晰,同时劳资矛盾不断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关系调节的一些制度也在纷纷建立起来,社会和市场对懂得劳动关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开始增加。在劳动关系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有些兄弟院校基础的情况下,学院领导捕捉和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比较有效率地将其纳入本科生教学体系中去。2001年3月到7月的这一学期,学院首次开设了劳动关系课程。授课对象是1999级劳动保障专业的本科生,当时课程被定名为“劳工关系”。为了和国内的其他院校保持一致,经任课教师提议,学院批准在当年下半年将
2、此课程更名为“劳动关系”。课程刚刚开设时引起了很多学生和同事的误解,认为已经有劳动法课了(劳动法课程在本学院开设较早,已经有十几年的开课历史了),没有必要再开内容相近的劳动关系课程。经过课程组的教师的解释工作,课程开展起来并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验,学生和其他教师逐渐了解了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框架,并且从主观的不熟悉带来的抵触,化为客观的接受和认可。回顾劳动关系课程的历史发展,从200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率先在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中对本院的劳动保障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开始劳动关系的教学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劳动关系课程从无到有;从部分专业的部分本科生的考察课,
3、直到目前成为全院四个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考试课;教学对象从本科生,转变为覆盖本科、硕士、博士所有大学各学历层次的多层次和多深度的课程。在这一发展时期,我们也在全国最先在劳动保障专业下开设劳动关系方向,进而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审批成立了劳动关系专业,这十年间的发展和变革,课程的两个重要特色不容忽视。1.我校是全国最早开设劳动关系学的院校之一我校是全国最早开设劳动关系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进行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与科研的院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劳动关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课程历经数十载锤炼,几代劳动关系教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积极开拓和创新,形成今日理论根基扎实,
4、科学体系完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一流课程。我校劳动关系教学,自创立以来,不仅在本校本科广泛开设,而且在博士、硕士和大专等层次开设。我校的劳动关系学课程,在全国有关院校推广应用,共同推动劳动关系学课程广泛和深层次的发展,成为全国本课程的领军先锋。2001年,我校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开始招收劳动关系方向的博士生,同年,劳动关系学成为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2005年,在劳动关系教学与研究者的积极推动下,我校开设了劳动关系专业,是第一批开设此专业的全国2所院校之一,该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就是劳动关系学。2008年,我院劳动经济学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的称号,在这一坚实的学科基础上,劳动关
5、系课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劳动关系学或者劳动关系学(双语)课程成为了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及经济类和管理类等其他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最终完全确立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相关各项制度的深入推进,其教学研究将会变得更为重要。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关系学者和管理部门的人才的重要任务,将劳动关系课程列为重点建设课程,将为更好地实现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做出我校独有的贡献。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首都经济
6、贸易大学遵循“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发扬“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校风,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教育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为成为国内一流的财经大学而奋斗。劳动关系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其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专门知识,能够在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各级工会组织以及社区工作部门中,从事劳动关系政策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在我国,我院是率先提出开设劳动关系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并于2006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我院劳动关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是:一方面沉淀了原有劳动经济专业的
7、许多精华课程;另一方面积聚了在劳动关系领域新创设科目,成为横跨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新型综合性专业。劳动关系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会、非政府组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二是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劳动关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愈益迫切。另外,随着劳动关系研究和教学的不断升温,政府有关研究部门、各类学术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也亟需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实践需要的不断突出,劳动关系课程逐渐成为了劳动关系专业、社会保障专业、劳动经济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专业基础课,也是社会学、经济学、保险学等学科的专业课。通过本课
8、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在国家社会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劳动关系相关制度的内容、特点,准确把握、分析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从而运用劳动关系学的独特视角,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序号章节内容学时分配讲课讲课讲课讲课1劳动关系导论3142劳动关系理论3143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4244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445管理方1126工会3147政府228集体谈判4489劳动关系模式比较22410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22合计19153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课程的重点、难点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本章重
9、点、难点:1、劳动关系主体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双方力量对比。2、劳动关系的整体框架。3、邓洛普的“产业关系系统”相关内容。本章的考核要求: 1、准确掌握劳动关系概念。2、熟练掌握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及各种表现形式和变化。3、了解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具有的一些重要性质,以及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劳动关系的类型和划分依据。4、掌握五大环境因素,并且掌握这些环境因素是通过怎样的作用方式来影响劳动关系的,以及这些环境因素所能影响劳动关系的程度。5、熟练掌握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变化6、了解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的含义,了解“投入产出”模式的具体内容,掌握邓洛普模式以及劳动关系系统的组成、机制、问题以及发展。
10、并对劳动关系系统的内部构成有进一步的思考。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本章重点、难点:1、新保守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2、管理主义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3、正统多元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5、激进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6、卡尔马克思及资本主义理论、埃米尔迪尔凯姆及工业主义理论、马克思韦伯及工业资本主义理论7、劳动关系调整的四种模式本章考核要求:1、掌握劳动关系的五个学派的理论观点2、了解劳动关系五学派理论观点的依据、立场和方法3、了解劳动关系调整的四种模式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本章重点、难点:1、冲突的四个根本根源2、冲突的三个背景根源3、合作的两个根源4、冲突与合作的
11、影响因素本章考核要求:1、理解劳动关系无论其形式发生如何的变化,它的实质冲突与合作这两个方面却不会改变2、掌握冲突的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3、掌握合作的根源4、了解冲突和合作的表现形式5、了解沟通和共同协商的基本内容和作用6、掌握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第四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本章重点、难点:1、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特征与时代背景2、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特征与时代背景3、冲突的制度化时代劳动关系的特征与时代背景4、成熟的劳动关系时代劳动关系的特征与时代背景5、劳动关系发展的新阶段遇到的新矛盾和问题本章考核要求:1、了解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2、掌握各个阶段劳动关系的特征和相应
12、的时代背景3、理解劳动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4、了解当今世界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五章 管理方本章重点、难点:1、管理方的概念和特征2、雇主协会的概念、类型和作用3、新古典经济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劳动过程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决策过程理论和战略选择理论对管理方角色和作用的不同看法4、管理模式和策略的四种分类5、企业管理模式、独裁/剥削管理模式、集权/宽容管理模式、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含义、特征、主要策略本章考核要求:1、熟练掌握管理方的定义2、掌握雇主协会的概念、类型和作用3、了解管理方的角色与作用4、理解四种管理模式及各自的特点5、能够运用四种管理模式理论解释实践中管理方的策略第六章 工会本
13、章重点、难点:1、工会的概念和性质2、工会的结构分类3、工会化的主客观原因4、工会的职能包括经济职能、民主职能、整合职能、社会民主职能、阶级革命职能5、工会的行为方式包括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和政治行动本章考核要求:1、熟练掌握工会的概念、职能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会职能的内容和实现方式2、了解工会的结构分类3、了解工会的承认和工会化的原因4、了解工会的组织结构5、了解工会民主第七章 政府本章重点、难点1、政府角色的定义2、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种角色:保护者、促进者、调停者、规划者和雇佣者的内容。3、五种学派对政府作用的不同认识本章考核要求:1、了解政府作为广义的
14、劳动关系的主体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政府五种角色的内涵和具体实现策略,并能够根据所学,分析中国政府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角色实现3、了解五种学派对政府作用的不同观点4、了解政府制定劳动关系战略的内容第八章 集体谈判本章重点、难点:1、集体谈判的概念、作用和范围2、集体谈判中双方的权力和权利3、集体谈判的结构和进程4、集体谈判结果的主要原因本章考核要求:1、熟练掌握集体谈判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集体谈判的范围3、掌握在集体谈判中双方的权力和权利4、了解罢工权力的行使与限制,5、掌握集体谈判的结构和进程6、了解集体谈判的立法目的和原则7、掌握影响集体谈判结果的主要原因第九章 劳动关系模式比较本章重点、难点
15、:1、劳动关系各学派的政策主张2、劳动关系模式应用3、主要国家劳动关系模式评价4、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之间的替代规律5、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本章考核要求:1、了解劳动关系各学派的政策主张,掌握劳动关系模式应用2、了解主要国家劳动关系模式评价3、了解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之间的替代规律第十章 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本章重点、难点:1、我国的工会制度2、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3、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特点4、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本章考核要求:1、了解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演变,了解中国工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2、理解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特点3、理解并掌握中国劳
16、动关系面临的挑战,加入WTO后劳动关系发展的趋势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采用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方法,营造学练结合、学用结合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案例讨论和展示、头脑风暴、多媒体教学、完成小论文、观看录像等等一系列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系统思考、准确阐述来达到关注热点、分享心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使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系统性、知识性、前沿性、时代性等优点,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课程内容设计集中体现理论性、现实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利于学生理解难点重点问题。劳动关系课程建设始终突出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知识与实践
17、的统一,既要兼顾课程的理论深度,又要知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树立劳动关系的专业定位理念,熟悉劳动关系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实施与演变,分析现实案例,把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劳动关系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在知识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具有视角的前沿性、分析的缜密性、见解的独到性。(2)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解决课程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更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密切关注学科热点问题,结合本课程创新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情景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
18、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更有效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并有所创新。(3)高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在教学队伍上,该课程负责人文魁教授是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劳动关系教学研究几十年,与相关业务部门关联密切,在全国学术团体以及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主持和参与北京市以及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多项,是一名具有深厚理论造诣,教学经验丰富,致学严谨、课堂内容丰富的教师。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团队是一支结构多样、成熟又有朝气的教学团队,成员多为教授和副教授,在劳动关系领域研究积累多年,部分年轻教师既有在国外进修和学习的背景,自身的学术水平也成长很快。
19、(4)运用与实习基地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劳动关系这门课程的特点,仅靠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还不足以使学生接受到劳动关系学的全方位教育,深刻体会和理解部分知识重点和难点,因此学院探索和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从实验室设备分析,为了配合教学,我院早在1996年就建成了劳动科学实验室,现有设备的利用,可以为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和提高以及与实践的及时结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生可利用计算机设备分析数据、作方案、写研究报告、上网查阅资料、网上递交作业和与教师讨论。从实践教学基地来看,劳动经济学院与北京市宣武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签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时间长达20年,其业务管辖机构每年可以劳
20、动关系课程提供大量的实践教学支持。同时,除了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外,我院也设有资料室,拥有丰富的有关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等专业藏书,尤其是近几年学院利用劳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平台也为教师和学生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多项支持。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创造出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景,在教学中重视个人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去联想所学、所闻、所见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提高。根据我们对本科学生劳动关系教学的基本要求,劳动关系这门课程应该在掌握劳动关系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本科大学生的劳动关系专业意识和理论功底、劳动关
21、系管理能力以及对劳动关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面的能力。劳动关系实际上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性课程,故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队伍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来真正达到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充分培养。小组案例讨论和展示、头脑风暴、多媒体教学、观看录像、沙盘演练、定期举办劳动关系方面的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以及实际部门的领导针对劳动关系的某些具体分支来讲学和座谈,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劳动关系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现阶段遇到的劳动关系相关问题,达到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总之,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充
22、分开展,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和赞扬,提升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度,收效显著。实验(践)课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本课程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希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机整合与运用的水平,使得人才培养能够贴近社会现实。就本课程而言,学生只有首先具备了劳动关系的基础知识,才能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创造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但同时,劳动关系基础知识的学习最终是要服务于实践的,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必不可少。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既可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可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通过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应用音像视频等材料,
23、开展专家学者讲座等方式,力图引起学生思索与兴趣,为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劳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实务,让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学习专业的实用性与现实性提供基础。目前的教学实践表明,本课程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不仅符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了劳动关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还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实践课程的授课形式生动活波,内容丰富多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知识性、实用性的统一。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1.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劳动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关系 劳动 关系 程延园 6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