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基础(53页).doc





《推拿学基础(5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基础(53页).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拿学基础马楚虹第一部分 推拿按摩简史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至今在我国很多地区还沿用按摩这一名称。推拿疗法是医者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发展和充实起来的一门学科。推拿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医疗方法,可以说它与人类的历史同样悠久,劳动不仅创造了人,也创造了推拿术。原始人类在采集和狩猎时,要经常爬山、攀树,有时还要与野兽格斗,部落之间也会发生战争,这样就难免发生创伤,另外由于工具简单,劳动强度大,日
2、久容易发生劳损。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衣食不保,故腰腿痹痛、胃肠病等经常发生。为了减轻疼痛,原始人类便本能地用手去抚摩患部,这种抚摩动作常常能使病痛减轻,甚至消失,经过如此长期的反复实践,原始人逐渐认识到按摩能解除病痛,于是就产生了原始的推拿术。随着人类的进化,经验的积累,远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当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炙,成功地抢救了尸厥患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按摩可以治疗痹症、痿症、口眼歪斜和胃痛等多种疾病,如素问血气形志篇中记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指出了经络不通,气血不畅,
3、人体某个部位就会出现麻痹不仁的症状,在治疗上宜用按摩手法。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有关按摩的工具,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说:“员铖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提铖者,锋如黍栗之锐,主按脉勿陷,以其致气。”“员针”、“提针”是两种按摩工具,可见那时按摩和针炙的关系较为密切,常常结合使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内经和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确立了按摩在祖国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古代按摩与导引是治疗骨关节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手段。素向异法方宜论所述的中央即我国中部地区,可见按摩疗法最早发源于中部地区。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已经有关于“膏摩”的记载,由此
4、可见,我国在秦汉以前,推拿疗法已被普遍应用。魏晋时期,按摩疗法在前人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发展,按摩不仅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同时还用于急症的治疗,如晋代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就有很多关于按摩治疗急症的记载,如治疗“卒腹痛”与“卒心痛”、“卒霍乱”等。这个时期也有按摩专著,如葛洪著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并说:“其肿痛所在以摩之皆手下即愈。”可见此时期也用按摩手法治疗伤科疾病。隋唐时期,由于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按摩疗法也随着发展起来。隋代太医署开始设有按摩医生,如隋书百官志记载在国家太医院内设有“按摩博士二人”。这说明隋代期间,按摩疗法不但为群众所欢迎,也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旧
5、唐书百官志载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按摩工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消息导引之法。”新唐书百官志也记载了“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可见唐代不但设立了按摩科,而且。专业人数可观,技术职称也齐全,并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有以自我按摩为主的“老子按摩法”。自我按摩的广泛开展,说明了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这个时期,治疗方法上也有发展,使用了很多种类的膏摩方法,即按摩时,涂上中药制成的膏剂,这样既可防止患者表皮破损,又可增加疗效。隋唐时期,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很大发
6、展,对外文化交流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医学在这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按摩成为日本人民非常乐意接受的医疗方法之一,后来由日本将按摩疗法传往欧洲。宋金元时期,统治者重礼教轻知识,从太医局内撤消了按摩科,按摩术有所削弱,但按摩疗法仍在广泛地应用,宋代按摩导引的特点是结合武功锻炼,形成了多种强身治病的练功方法,例如广泛流传至今的太极拳、易筋绎,八段锦,十二段锦等。北宋太医局增加“疮肿兼折疡科,至此骨科才正式从按摩科中分出而立为专科,按摩对中医骨科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今中医骨科仍保留按摩的内容。明代,按摩又有新的发展,专门设立了按摩科,并把它列为太医院中十三科之一。按摩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
7、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并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陈氏著的小儿按摩经、周于藩著的小儿推拿秘决等,其中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著作。按摩又称为推拿,正是从明代小儿推拿开始的,这一名称的演革体现了推拿手法的丰富和发展,随之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这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清代,统治者认为推拿是“医家小道”、“有损文雅”“非奉君之道”太医院不设推拿科,然而推拿在民间仍有很大的发展,陆续有不少推拿专著问世,吴谦等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书,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书中指出“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说明手法治疗早在伤科疾患中占有重要位置,伤
8、科手法已日渐成熟。该书对推拿的适应症和治疗作用也有详细的论述,如“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严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单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书中所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四句格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执行了排斥,打击,取缔中医的政策,祖国医学遭到了严重摧残,推拿疗法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解放前夕,推拿医师已是廖廖无几,但推拿疗法以其卓越的疗效经受了严重的磨炼,尽管在这艰难的环境下,推拿在民间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如一指禅推拿流派,滚法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的形成,便可见其一斑。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导下,
9、祖国医学得到蓬勃发展,推拿疗法也受到了重视1956年在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由于推拿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法,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根据客观的需要,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推拿专业。1976年10月后,随着国家形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央卫生部十分重视推拿事业的发展,于1979年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了针炙、推拿系。以后,北京中医学院和其它一些中医学院相继成立针推系。1985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了推拿系,并招收了第一批推拿研究生。全国各地的推拿机构相继恢复,推拿疗法的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手法的测定等,又继续开展起来,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在骨伤科方面,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推拿
10、治疗的范围和疗效都有突出进展。这时期推拿专著和论文也很多, 1987年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全国推拿学会,推拿事业在这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如今,推拿正以其独特的疗效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和学者,并越来越引起国际医务界和体育界的重视,在各个体育院校开设了推拿按摩的课程,推拿按摩技术在各训练队以及在各项比赛和训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卓有成效,许多国家派人来我国学习,并邀请我国推拿人员去工作和讲学。可以预言,推拿疗法必将随着医学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地发展,它必将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和体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第二部分 推拿的作用与要求推拿是以中西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利用专门的手法及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
11、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一、推拿治疗运动损伤的作用原理:(一)、舒筋活络,解痉止痛 运动损伤后,肌肉的附着点、筋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受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的信号。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如肌肉的收缩、紧张乃至痉挛都是运动系统处于警觉状态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这种防御性反射,可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以及对损伤部位的牵拉刺激,从而减轻疼痛。另外,损伤的组织还可产生炎性渗出、肿胀等病理变化,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就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至不断发出有害信号,加重疼痛和肌肉的紧张度,这样又可在周围
12、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恶性疼痛链,不管是原发病灶,还是继发病灶均会刺激、压迫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从而造成新陈代谢障碍,并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推拿按摩是解除肌肉紧张和治疗肌腱及韧带损伤等疾患的有效方法。它不但能减轻损伤的症状,而且能医治损伤的根源,因为通过推拿的手法,能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局部温度升高,以改善局部的代谢功能。另外通过适当的手法刺激,可使局部组织的疼痛阈得以提高,从而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最后,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肌腱被动拉长,从而解除病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二)、理筋正骨,整形复位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最常见的是因过于强大的外力,使骨、关节脱位而导致肌腱、韧带
13、滑脱,或肌肉痉挛及软组织损伤。医生运用推拿按摩中的牵引、归合复位的手法,可使用权脱位的关节整复,错开的骨缝合拢。用压、迫、提、圈晃等手法,使滑脱的肌腱、韧带理正,嵌顿的滑膜退出。用戳点的手法解除肌肉痉挛,修复拉伤的肌肉,以消除局部的疼痛和病理状态,使损伤的组织得以修复。(三)、剥离粘连,疏通狭窄 在运载中造成的肌肉、肌腱、韧带和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均会形成慢性劳损。这些都可因局部出血、水肿、机化而产生粘连,从而引起慢性疼痛和局部运动受限。慢性劳损再遭受风、寒、湿的侵袭,该处的肌腱、腱鞘就会肿胀、充血、鞘内渗液,久而久之,便出现纤维化,鞘壁增厚等现象,并使肌腱被束缚于腱鞘内
14、而影响关节的屈伸活动。运用推拿按摩的弹拨、点拨及对关节的圈晃、拔伸、牵引被动运动手法,起到松解粘连、消肿止痛、滑利关节、解除弹响等作用。以利于劳损组织的功能恢复。二、推拿对强身保健的作用原理 所谓保健按摩就是指按摩师将一定的外力,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使刺激信息通过反射的方式对人体神经体液调节施以影响,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调节体内信息增强体质等强身保健目的。(一)、改善代谢过程,消除机体疲劳 保健按摩主要是通过对肌肉、组织的揉、捏、拿、推等手法,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消除堆积在肌肉、组织内的代谢产物,从而改善局部的营养供应,通过调节体内代谢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另外,在保健按摩中,通过一
15、些轻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头、颈及四肢的肌肉,以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和使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逐渐减少,同时还对大脑皮质的活动起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达到消除疲劳、恢复体能的目的。(二)、纠正解剖位置,调整体内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感到自己胸闷、心慌,好象心脏有问题,但经医生检查诊断并无异常,通过一段时间的推拿按摩,症状明显减轻。从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来看,骨是人体的支架和运动杠杆,关节则是骨杠杆的支点,肌肉收缩是骨杠杆的做功的动力。当人体长期处于某种不正确姿势或因外伤的原因,使其骨、关节、肌肉的力学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为了维持机体整体平衡,其相应的骨、关节 、肌肉也会产生代偿性位
16、移和力学结构的改变,这样,必然会导致有关组织、器官发生病变,通过定期而有规律地推拿手法,可缓解局部肌肉、肌腱、韧带的紧张性牵拉,再运用手法可纠正骨、关节不正常的解剖位置,消除或减弱因解剖位置失常而产生的病变信息,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三)、扶正祛邪,增强体质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曾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大量事实已证明,将推拿手法作用于机体,就可使周身气血流畅,阴阳调和,脏腑机能旺盛,经络疏通,就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到经常按摩面部等穴位可预防感冒,经常搓、推脊柱两侧,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就是推拿按摩的保健作用。三、适应症:推拿治疗疾病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涉及到伤、内、
17、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许多疾病,尤其在伤科中应用最广,疗效突出,现将伤科推拿的适应症介绍如下()间接暴力和慢性劳损引起的软组织损伤。(二)直接暴力导致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三)骨关节细微错动。(四)骨性关节炎+(五)骨折后遗症四、禁忌症:推拿虽治疗范围广泛,副作用小,但也有一些疾病不适宜推拿治疗,现将推拿的禁忌症介绍如下()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损伤症状者。(二)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局部肿胀和瘀血严重者。(三)传染性疾病售急性炎症。如急性肝炎,结核病及化脓性关节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四)严重的心,肺疾病及身体极度衰弱经不起推拿者。(五)各种恶性肿瘤。 (六)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
18、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七)手法部位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者。如烧伤、烫伤各种溃疡性皮肤病等o(八)未愈合的骨折,脱位在固定期间,局部不宜推拿。 (九)孕妇及产后不久,不宜在腹部和腰骶部推拿,(十)有精神病疾患不能和医生合作者。五、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辨证施法,严格操作。首先要诊断明确,辨证无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法。各种手法必须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做到心中有数。(二)治疗时要全神贯注。在治疗时态度要严肃认真,精力集中,认真操作,不可马虎或与旁人闲谈;并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中的反应。(三)手法力量要轻重适宜。手法力量是否得当,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
19、响,治疗时即使选择的手法是正确的,但由于没有掌握好手法的强度,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急性损伤手法宜轻,慢性劳损手法可重一些。对慢性劳损患者,开始一、二次的治疗手法宜轻,以后手法可重些。在每次的治疗中,一般来说开始手法要轻,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加重,治疗结束前,再次施用轻柔手法。手法的轻重程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耐受程度而定,要避免手法过重,防止加重原有的损伤。(四)患者体位要安置得当。推拿前要把患者安置在合适的体位上,使患者坐卧舒适,治疗部位肌肉放松。(五)医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一个合适的位置与步态,姿势有利于医生的发力和持久操作,随着操作手法的变换,体位也应随时调整。(六)医
20、生双手要保持清洁。医生必须勤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冬天治疗时,双手要保持温暖,以免治疗部位受到凉的刺激而引起肌肉紧张。同时可选择性的应用按摩介质。第三部分 推拿的常用手法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为推拿手法。其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手背、肘等部分在体表操作,因主要用手操作,故统称为手法。法是方法,也是技巧,就是说作为手法不是一般的简单的随意动作,而是有一定规范和技术要求的技巧动作.因此,严格地说,不讲技巧的简单动作不能称之为“法”。推拿治病主要靠手法技巧,而不是粗暴的蛮力,有些人认为推拿治病只要有力气就行,甚至认为力气越大越好,因此,在治疗中动作生硬
21、粗暴,把病人搞得痛苦不堪,这是片面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得好:“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强调手法技巧,并不是说手法操作时不要用力,更不是否定力的作用,而是强调力的运用必须与手法技巧结合起来,做到既不增加病人痛苦,又能治好病。推拿手法的优劣和熟练程度及如何适当地运用: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推拿医生必须熟练地掌握推拿手法及其临床应用。历代推拿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推拿手法提出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而达到深透的基本要求。“持久”是指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
22、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用力要平稳,速度不能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用力不能时轻时重,“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的温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上四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深透的,持久才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而熟练的动作才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和技巧的恰当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从而达到“刚柔相兼”的程度。要使手法达到持久、有力、均匀飞柔和,刚柔相济的程度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刻苦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到熟,熟能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做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的:“一旦临证,机触于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拿 基础 5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