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9.5 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3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年产9.5 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3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9.5 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37页).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产9.5 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第 33 页化工工艺设计课 程 设 计年产 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年 级2013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设计成绩完成日期2016 年 月 日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栏评定基元评审要素评审内涵分值评分签名栏设计说明,50%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格式是否规范10评阅教师签名内容是否完整10工艺计算正确、完整和规范物料恒算10热量衡算10设备设计和选型10设计图纸,40%图纸规范标注清晰方案流程图10评阅教师签名工艺物料流程图10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20 平时成绩,10%上课出勤上课出勤考核5指导教师签名制图出勤制图出勤考核5合计100化工工艺设计课
2、程设计任务书学 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设计题目年产 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设计技术参数1.生产能力: 95000 吨/年2.原料:丙烯85%,丙烷15%(摩尔分率);液氨100%3.产品:1.8%(wt)丙烯腈水溶液4.生产方法:丙烯氨氧化法5.丙烯腈损失率:3%6.设计裕量:6%设计要求1.确定设计方案,并画出流程框图(要求见4(1);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4.绘图要求:(1)流程框图(CAD或者PPT绘,截图在方案设计中);(2)方案流程图(CAD或手绘,A3图纸);(3)工艺物料流程图(带物料表,CAD或手绘,A3图纸);(4)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CAD或手绘,A3图纸);5.编
3、写设计说明书工作量1.设计计算:周2.工艺流程图与设计说明书:1周3.答辩:周工作计划第一周: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第二周:画图,撰写设计说明书,第三周:答辩参考资料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化学化工物性参数手册,青岛化工学院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目录第一部分 概述5第二部分 生产方案选择5第三部分 生产流程设计6第四部分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7小时生产能力7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7计算依据7物料衡算8热量衡算9空气饱和塔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11计算依据11物料衡算11热量衡算12氨中和塔物料衡算和
4、热量衡算13计算依据13物料衡算14热量衡算154.5 换热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17计算依据17物料衡算18热量衡算184.6 水吸收塔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19计算依据19物料衡算19热量衡算214.7 空气水饱和塔釜液槽22计算依据22物料衡算22热量衡算234.8 丙烯蒸发器热量衡算23计算依据23有关数据23热衡算求丙烯蒸发器的热负荷和冷冻盐水用量234.9 丙烯过热器热量衡算24计算依据24热衡算244.10 氨蒸发器热量衡算24计算依据24有关数据24热衡算求氨蒸发器的热负荷和加热蒸汽用量244.11 氨气过热器25计算依据25热量衡算254.12 混合器25计算依据25热衡算254.
5、13 空气加热器的热量衡算26计算依据26热衡算26第五部分 主要设备工艺计算26反应器26计算依据26浓相段直径27浓相段高度27扩大段(此处即稀相段)直径28扩大段高度28浓相段冷却装置的换热面积28稀相段冷却装置的换热面积285.2 空气饱和塔29计算依据29塔径的确定29填料高度305.3 水吸收塔30计算依据30塔径的确定31填料高度325.4 丙烯蒸发器33计算依据33丙烯蒸发器换热面积335.5 循环冷却器34计算依据34计算换热面积345.6 氨蒸发器35计算依据35计算换热面积365.7 氨气过热器36计算依据36计算换热面积365.8 丙烯过热器37计算依据37计算换热面积
6、375.9 空气加热器37计算依据37计算换热面积385.10 循环液泵385.11 空气压缩机39中和液贮槽39第六部分 设计心得39参考文献40第七部分 附录41年产9.5 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摘要:设计丙烯腈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对原料,产品的要求和物性参数的确定及对主要尺寸的计算,工艺设计和附属设备结果选型设计,完成对丙 烯腈的工艺设计任务。第一部分 概述 ,闪点 -5 ,自燃点为 481 。丙烯腈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用来生产聚丙烯纤维(即合成纤维腈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苯乙烯塑料和丙烯酰胺(丙烯腈水解产物)。另外,丙烯腈醇解可制得丙烯酸酯等。丙烯腈在引
7、发剂(过氧甲酰)作用下可聚合成一线型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聚丙烯腈制成的腈纶质地柔软,类似羊毛,俗称“人造羊毛”,它强度高,比重轻,保温性好,耐日光、耐酸和耐大多数溶剂。丙烯腈与丁二烯共聚生产的丁腈橡胶具有良好的耐油、耐寒、耐溶剂等性能,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橡胶,应用十分广泛。丙烯氨氧化法的优点如下(1)丙烯是目前大量生产的石油化学工业的产品,氨是合成氨工业的产品,这两种原料均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2)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经一步反应便可得到丙烯腈产物。(3)反应的副产物较少,副产物主要是氢氰酸和乙腈,都可以回收利用而且丙烯腈成品纯度较高。 (4)丙烯氨氧化过程系放热反应,在热平衡上很有利。(5)反应
8、在常压或低压下进行,对设备无加压要求。(6)与其他生产方法如乙炔与氢氰酸合成法,环氧乙烷与氢氰酸合成法等比较,可以减少原料的配套设备(如乙炔发生装置和氰化氢合成装茸)的建设投资第二部分 生产方案选择对于此次丙烯腈的合成我选用的是丙烯氨氧化法,它的氧化原理如下: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AN)生产过程的主反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AN主要的副反应和相应的反应热数据如下:(1)生成氰化氢(HCN) HCN(2)生成丙烯醛(ACL) ACL(3)生成乙腈(ACN) ACN(4)生成CO2和H2O CO2上列副反应中,生成乙腈和氢氰酸的反应是主要的。可以由丙烯直接氧化得到,也可以由丙烯腈、乙腈等再次氧化得到
9、。除上述副反应外,还有生成微量丙酮、丙腈、丙烯酸和乙酸等副反应。第三部分 生产流程设计液态丙烯和液态氨分别经丙蒸发器气烯蒸发器和氨化,然后分别在丙烯过热器和氨气过热器过热到需要的温度后进入混合器;经压缩后的空气先通过空气饱和塔增湿,再经空气加热器预热至一定温度进入混合器。温合器出口气体混合物进入反应器,在反应器内进行丙烯的氨氧化反应。反应器出口的高温气体先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气体冷却到230左右进人氨中和塔,在7080下用硫酸吸收反应器出口气体中未反应的氨,中和塔塔底的含硫酸铵的酸液经循环冷却器除去吸收热后,返回塔顶循环使用同时补充部分新鲜酸液,并从塔釜排放一部分含硫酸铵的废液。氨中和塔出口气
10、体经换热器冷却后进入水吸收塔,用510的水吸收丙烯腈和其他副产物水吸收塔塔底得到古丙烯腈约的丙烯腈水溶液,经换热器与图1 丙烯腈合成工段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第四部分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按年工作日300天,丙烯腈损失率3%,设计裕量6%计算,年产量9.5万吨/年,则每天每小时产量为:4.2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计算依据(1)丙烯腈产量,即(2)原料组成(摩尔分数)丙烯(C3H6)85%,丙烷(C3H8)15%(3)进反应器的原料配比(摩尔比)为(4)反应后各产物的单程收率为表4.1 反应后各产物的单程收率物质丙烯腈(AN)氰化氢(HCN)乙腈(ACN)丙烯醛(ACL)二氧化碳摩尔收率(5)操
11、作压力进口0.203,出口0.162(6)反应器进口气体温度ll0,反应温度470,出口气体温度360物料衡算(1)反应器进口原科气中各组分的流量C3H6 C3H8 NH3 O2 H2O N2 (2) 反应器出口混合气中各组分的流量丙烯腈 乙腈 丙烯醛 CO2 HCN C3H8 N2 O2 C3H6 NH3 H2O (3) 反应器物料平衡表表4.2 反应器物料平衡表 流量组分反应器进口反应器出口kmol/hkg/h%(mol)%(wt) kmol/hkg/h%(mol)%(wt)C3H6 C3H8 NH3O2 2H2ON2 AN0000ACN0000ACL0000CO20000HCN0000合
12、计100100100100 热量衡算查阅相关资料获得各物质0110、0360、0470的平均定压比热容表4.3 各物质0t平均定压比热容物质C3H6C3H8NH3O2N2H2OANHCNACNACLCO2011003602.6780470(1)浓相段热衡算求浓相段换热装置的热负荷及产生蒸汽量 假设如下热力学途径:470,浓相段出口混合气25,反应器入口混合气25,浓相段出口混合气110,反应器入口混合气各物质25t平均比热容用0t的平均比热容代替,误差不大,因此,若热损失取的5%,则需有浓相段换热装置取出的热量(即换热装置的热负荷)为:的饱和蒸汽(饱和温度143)143饱和蒸汽焓:143饱和水
13、焓:(2)稀相段热衡算求稀相段换热装置的热负荷及产生蒸汽量以0气体为衡算基准进入稀相段的气体带入热为: 离开稀相段的气体带出热为: 热损失取4%,则稀相段换热装置的热负荷为:的饱和蒸汽,产生的蒸汽量为:4.3空气饱和塔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计算依据(1)入塔空气压力,出塔空气压力(2) 空压机入口空气温度30,相对温度80,空压机出口气体温度170(3)饱和塔气、液比为(体积比),饱和度(4)塔顶喷淋液为乙腈解吸塔釜液,温度105,组成如下表4.4 塔顶喷淋液的组成组分ANACN氰醇ACL水合计%(Wt)100(5)塔顶出口湿空气的成分和量按反应器入口气体的要求为O2 N2 H2O 物料衡算(1)
14、进塔空气量查得30,相对湿度80%时空气温含量为水气/kg干空气因此,进塔空气带入的水蒸气量为: (2)进塔热水量气、液比为,故进塔喷淋液量为:塔顶喷淋液105的密度为,因此进塔水的质量流量为:(3)出塔湿空气量出塔气体中的的量与反应器人口气体相同,因而O2 N2 H2O (4)出塔液量(5)空气饱和塔物料平衡表表4.5 空气饱和塔平衡表成分入塔气出塔气入塔喷淋液塔釜排出液kmol/hkg/h%(mol)%(wt)kmol/hkg/h%(mol)%(wt)kg/h%(wt)kg/h%(wt)O220.285 22.799 1041.95 33342.40 16.485 19.900.00 00
15、.00 0N276.310 75.048 3919.72 109752.07 62.014 0.00 00.00 0H2O3.405 2.153 1359.06 24463.08 21.502 436665.98 415350.98 6AN000.000 0.000 0.00 0.00 0.000 0.000 21.84 21.84 3氰醇000.000 0.000 0.00 0.00 0.000 0.000 34.94 34.94 ACN000.000 0.000 0.00 0.00 0.000 0.000 2.18 2.18 3ACL000.000 0.000 0.00 0.00 0.00
16、0 0.000 0.87 0.87 1合计100 100 6320.73 167557.55 100 100 436725.81 100415410.81 100 热量衡算(1)空气饱和塔出口气体温度 空气饱和塔出口气体中,蒸汽的摩尔分数为:根据分压定律蒸汽的实际分压为:因饱和度为0.81,所以饱和蒸汽分压应为:查饱和蒸汽表得到对应的饱和温度为90,因此,须控制出塔气体温度为90才能保证工艺要求的蒸汽量。(2)入塔热水温度 入塔水来自精制工段乙腈解吸塔塔釜,l05。(3)由热衡算求出塔热水温度t 热衡算基准:0气态空气,0液态水。(a)170进塔空气带人热量,170蒸汽焓值为,干空气在0l70
17、的平均比热容(b)出塔湿空气带出热量90蒸汽焓,空气比热容取(c)105入塔喷淋液带入热量(d)求出塔热水温度 出塔热水带出热量用表示,则热损失按5%,则代入数据, 解得:因此,出塔热水温度为氨中和塔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计算依据(1)入塔气体流量和组成与反应器出口气体相同。(2)在中和塔内全部氨被硫酸吸收,生成硫酸铵。(3)新鲜硫酸吸收剂的含量为93(wt)。(4)塔底出口液体(即循环液)的组成如下表 塔底出口液体的组成组分水ANACNHCN硫酸硫酸铵合计%(wt)100(5)进塔气温度l80,出塔气温度76,新鲜硫酸吸收剂温度30(6)塔顶压力MPa,塔底压力MPa。图2 氨中和塔局部流程1氨
18、中和塔; 2循环冷却器 物料衡算(1)排出的废液量及其组成进塔气中含有的氨,在塔内被硫酸吸收生成硫酸铵。氨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的生成量,即需要连续排出的流量为:塔底排出液中,(NH4)2SO4的含量为30.9%(wt),因此,排放的废液量为:排放的废液中各组分的量:(2)需补充的新鲜吸收剂(93%的H2SO4)的量为:(3)出塔气体中各组分的量C3H6 C3H8 O2 N2 AN ACN ACL HCN CO2 H2O 热量衡算(1)出塔气体温度 塔顶气体中实际蒸汽分压为设饱和度为0.98,则与出塔气体温度平衡的饱和蒸汽分压为:入塔喷淋液的硫酸铵含量为,已知硫酸铵上方的饱和蒸汽压。根据入塔喷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产9.5 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37页 年产 9.5 丙烯腈 合成 工段 工艺 设计 3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