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_高考试题汇编(3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_高考试题汇编(34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
2、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B.C. D.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B C D 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
3、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 B C D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7.(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
4、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8.(07北京卷25)“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奥运吉祥物“福娃”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据估计,它会创造数十亿元的商业价值,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普通玩具。这说明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可以促进消费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第二产业经济效益A. B. C. D.9.(07广东卷21)在长期的
5、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 B. C. D.二、非选择题10.(09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材料三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6、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11.(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7、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
8、生活道理的?12.(08海南卷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南建省20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坚持生态立省,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材料一 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该公园总投资约6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材料二 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共投入120多亿元财政资金
9、支持生态建设,目前90%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建省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 总值增长21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13.(07山东卷28)2007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表2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农业科技贡献率(%)每万人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人)中国发达国家中国发达国家4870801.740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
10、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2)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2.【答案】B【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
11、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本题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背景。主题是“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读书活动的作用。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这一核心知识点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小项不准确,并非只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小项不合题意,亦不准确,文化能促进人而不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小项准确第体现了提干的关键词“激发、增强”“把握、实践”。4.【答案】B【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项错误。5
12、.【答案】B【解析】观点表述片面,错误在“普遍”“能否创造”;开发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发展价值,也有经济价值,这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联系,正确。本题考查对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成功经验的认识,属于文化生活知识。难度中等。6.【答案】B【解析】“启示”类题目一般是要求回答材料中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思想方法,侧重于“怎样做”。本题中C项的观点错误,A、D两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7.【答案】D【解析】该题以部分名牌大学的校训为切入点,考察优秀文化的作用,解答时应抓住关键点“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因此应当入选。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应当排除。8.【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文化
13、对经济的作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正确,文化创意也是一种劳动的付出,提高了商品的价值;错误,不能取代;正确,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正确,文化创意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第二产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其发展。9.【答案】C【解析】本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题必须把握在生产和生活中,人民创作经典音乐,说明了文化来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同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认为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是错误的。10.【答案】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
14、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11.【答案】“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
15、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解析】本题以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背景,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并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相关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本问考查模块界定为文化生活,体现类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组织答案的方式:材料分析+教材理论。12.【答案】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
16、升精神境界,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若考生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第1问中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实质是重视文化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对社会来说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个人来讲能首先满足人们精神要求,还能增强人们精神力量,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13.【答案】(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亿
17、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解析】本题以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为背景,坚持了高考命题迎着热点上的原则,考查发展文化的作用等知识,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第(2)题,应先答出理论上文化的作用(理论原因),然后再从文化推动农民素质提高的意义上回答,包括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和对提供农业人才的作用(意义原因)。第文化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江苏卷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
18、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A B C D.2.(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B.C. D.3.(08山东卷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
19、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4.(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二、非选择题5.(08宁夏卷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
20、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6.(08海南卷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南建省20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坚持生态立省,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材料一 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该公园总投资约6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
21、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材料二 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共投入120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目前90%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建省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 总值增长21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7.(07宁夏卷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
22、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8.(07广东卷39)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及教育对文化的传承的意义,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23、的能力。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的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故的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2.【答案】B【解析】本题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背景。主题是“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读书活动的作用。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这一核心知识点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小项不准确,并非只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小项不合题意,亦不准确,文化能促进人而不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小项准确第体现了提干的关键词“激发、增强”“把握、实践”。3.【答案】A【解析】本题以校园文化节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学校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使学校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学
24、生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C项错误,文化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只是一种外因的影响,不能夸大为决定作用。D项与题意无关。4.【答案】D【解析】该题以部分名牌大学的校训为切入点,考察优秀文化的作用,解答时应抓住关键点“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因此应当入选。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应当排除。5.【答案】(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
25、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解析】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是我国目前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题运用我国对圆明园保护和重建工作的争论,巧妙设置问题,符合能力立意的要求。第(1)问,从内容上看,此题以圆明园的保护和重建争论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承等知识;从形式上看,此题将几个方案一一列出,由考生选择自己认同的方案进行说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对能力的考查。材料中
26、的几种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必须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论述其理由。文化对人的影响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回答即可。保护重建方案还必须有利于文化传承,这一点必须结合教材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知识回答。6.【答案】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若考生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第1问中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实质是重视文化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对社会来说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
27、会经济发展;对个人来讲能首先满足人们精神要求,还能增强人们精神力量,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7.【答案】(1)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和从实际出发的知识,考查记忆和分析推理能力。回答第(1)题,“办大文化”的意义,首先回想课本上关于文化作用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就可知道应该从对经济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回答。8.【答案】 文化是人
28、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先进文化等知识,考查应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文化现象的能力。辨析题必须分层逐步解析。首先,人创造了文化,是讲文化的产生;其次,文化对人
29、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再次,我们要发展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文化;最后得出结论。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江苏卷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2.(09浙江卷33)“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A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
30、需要 B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 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 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3.(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4.(08海南卷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D
31、)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 B C D5.(08海南卷1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 9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C)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
32、6.(08广东卷31)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7.(08山东卷21)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33、的原则 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A. B. C. D. 8.(07山东卷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 B. C. D.9.(07广东卷32)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B.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C.文化是民族的,
34、又是世界的D.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10.(07宁夏卷19)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 B. C. D.二、非选择题11.(09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
35、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文化生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江苏卷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优秀文
36、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A B C D.2.(08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3.(08广东卷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这表明(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
37、民族性A. B. C. D.4.(08广东卷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5.(08广东卷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6.(08江苏卷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38、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7.(08江苏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8.(08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
39、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9.(07山东卷23)下列古训名言与漫画(图11)启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图11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B.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道德经) D.博学而无穷,
40、笃行而不倦。(札记)二、非选择题10.(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
41、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11.(08宁夏卷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
42、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12.(08广东卷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13.(07广东卷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取之不尽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文化生活第
43、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及教育对文化的传承的意义,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的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故的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2.【答案】 B【解析】A、D两项内容错误。因为文化未能成为思想的“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C项与材料中的内容没有联系。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3.【答案】 A【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明显不合题意;材料中的“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表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发展,正确。4.【答案】 C【解析】“千城一面”体现了一种单一的建筑模式,不符合人们多样化的需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肯定态度,不选。5.【答案】 AB【解析】材料中的C、D两项显然是错误的。A、B两项分别说明了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融汇的原因和意义。6.【答案】A【解析】“古城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