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26页).doc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第 26 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训练(1)1(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_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_相等(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10102151532020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3)用直线把每次实
2、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A.2cm B.1cm C. D.0cm2(2016呼和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_一些(选填“强”或“弱”);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的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的蜡烛,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3(2016新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
3、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_是否相等(3)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选填“实验”或“虚”)4(2016益阳)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
4、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_;(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
5、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6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
6、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序号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B到玻璃板的距离/cm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7小亮给小明提出一个思考题:桌面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玻璃,箱内有一只蜡烛A(如图所示)如何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测出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小明思考后利用支完个相同的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2)移动蜡烛B,直到_;(3)用刻度尺测出_的
7、距离,就等于A到MN的距离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B是为了_8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光学实验的探究(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当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_(2)接着利用图乙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则透镜焦距长度为_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此时移动光屏,屏上_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_的应用就是利用此时的成像特点(3)如图丙是小明制作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
8、了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A、B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当利用该装置观察较远的景物时,要_A、B间的距离,从而在A端承接到清晰的像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_;手指放在蜡烛_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_(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
9、观察位置应该是_(3)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_cm,理由是:_;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蜡烛放到B点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10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确定了_的位置;(2)小华通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3
10、)用光屏替代蜡烛B,直接观察光屏上没有像,表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像11(2016仪征市二模)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1)所需的器材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铅笔、白纸和_(2)在实验过程中,将蜡蚀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蜡烛B应放在玻璃的另一侧操作过程中蜡烛B不点燃的好处是_12如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
11、在_(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1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3)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理由:_14小成同学在做“探究
1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 一支点燃的蜡烛A,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2)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3)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15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
13、重合,原因可能是_(2)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3)平面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你列举一例:_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1)实验要保证镜面与桌面垂直,请你写出一种简易方案(2)实验中为什么要选取两只一样的蜡烛?应该从玻璃的正面(点燃蜡烛的一面),还是背面观察实验中的像?(3)他在实验中精确测量,但发现像到玻璃的距离总是小于物体到蜡烛的距离,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要完成该实验,需
14、要的主要器材是_(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2)为了使成像更清晰些,该实验宜在较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中进行;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无法确定像的位置,原因可能是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实验中小明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她根据_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18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
15、,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白卡片上_(会/不会)有A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_(虚/实)像19小明做“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物与像_关系(3)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好处是_(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原因是_20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
16、,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的目的是_(2)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3)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4)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置,该怎么办_(5)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_(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17、_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的关系(3)只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在蜡烛B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填“能”或“不能”)被点燃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如果以5cm/s的速度使蜡烛A勻速远离玻璃板2m时,蜡烛B应远离玻璃板_cm,有可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22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该实验中取用玻璃板而不用镜子,是因为通过玻璃板既能让我们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_,便于_,若有完全透明和浅茶色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的玻璃板做实验
18、,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_;(2)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关系;(3)玻璃板在放置时,必须_,否则物像可能无法重合23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薄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从蜡烛A所在的位置看向薄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A,A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薄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当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
19、上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2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的玻璃板(P和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所示)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
20、一些数据:物距u/cm像距v/cm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的是_(选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5)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选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25如图,小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若移
21、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小红选择玻璃板而不用镜子进行实验,目的是_(2)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通过观察: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小明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关系(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4)实验中应采用较_(填“薄”或“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面镜 成像 专题 训练 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