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简答题(12页).doc





《方剂学简答题(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简答题(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己整理的方剂学简答复习题前面为问题 答案在后面 有对应题号简答题1白虎汤与五苓散主治证中均有“烦渴”,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2佐药的含义有几种,各是什么?3藿香正气散的配伍特点是什么?桔梗在方中起什么作用?4简述柴胡在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5真武汤主治何病证?方中用芍药、生姜的意义是什么?6简述麻黄汤的配伍意义。7完带汤中是否以白术、山药为君药?为什么?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意义是什么?9简述柴胡在败毒散、血府逐瘀汤中的配伍作用。10.祛痰剂、活血祛瘀剂、祛湿剂、消食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11.五苓散主治证中有口渴,为什么方中要配伍桂枝、白术等温燥之品?12.四神丸中何药
2、为君?为什么?13.举例说明补气健脾方中常配伍行气药的意义。14.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配伍特点是什么?15.肾气丸中补阳药仅桂枝、附子二味,且用量又小,是何道理?16.运用固涩剂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7.小柴胡汤为什么用人参?18.简述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茵陈蒿汤中的配伍作用。19.简述柴胡在普济消毒饮、完带汤中的配伍意义。20.小青龙汤主治何病证?方中为什么要配伍五味子、白芍药?21.生化汤为什么重用当归为君?22.镇肝熄风汤中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的作用是什么?23.麦门冬汤主治何病证?方中用半夏的意义是什么?24.藿香正气散是否以藿香为君?为什么?25.使用解表剂应注意
3、哪些问题?26.越鞠丸可治六郁,方中何以不用祛痰药?27.简述柴胡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中的配伍意义。28.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如何?29.简述定喘汤及阳和汤的主治病证及麻黄在两方中的配伍意义。30.银翘散主治何病证?方中荆芥穗、淡豆豉的配伍作用是什么?31.龙胆泻肝汤中的当归、生地黄是否为肝阴血亏虚而设?为什么?32.举例说明何谓“透热转气”?33.川芎茶调散、九味羌活汤均可治疗头痛,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34.方剂的组方意义是什么?35.清燥救肺汤主治何病证?方中人参、杏仁的配伍意义是什么?36.补阳还五汤中为什么以黄芪为君且重用?37.苏子降气汤主治何病证?方中当归的配伍意义是什么?38.清热剂
4、的使用注意是什么?39.麻杏甘石汤主治何病证?简述麻黄在方中的配伍意义。40.五苓散中为何用桂枝?主治病证有哪些?41.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是什么?42.简述半夏泻心汤的主治病证及制方特点。43.简述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及配伍意义。44.如何理解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45镇肝熄风汤以何药为君?为什么?46.活血祛瘀剂中配伍理气药、补气药的意义是什么?47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为何要轻用?48.天王补心丹是否以生地为君药?为什么?49.犀角地黄汤中牡丹皮活血散瘀,是否会加重出血?为什么要用牡丹皮?50.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中有“心下痞满”,方中为
5、什么要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等甘壅之品?51.简述桂枝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的配伍作用。52简述大承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53.运用仙方活命饮的依据是什么?方中为什么要配伍大队活血散瘀药?54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与主治上有何异同?55龙胆泻肝汤主治何病证?方中柴胡的配伍意义是什么?56.麻子仁丸主治何病证?为何又称作“脾约丸”?57.补阳还五汤属于活血祛瘀剂,方中是否以桃仁、红花为君药,为什么?58简述保和丸的药物配伍意义。59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60杏仁在麻黄汤与麻子仁丸中的作用有何不同?61请写出败毒散、当归四逆汤、三仁汤的组成。62.清胃散、补中益气汤中都含有升麻,其作用有
6、何不同?63保和丸主治何证?功效和用方要点是什么?64请写出四神丸、旋覆代赭汤、镇肝熄风汤的组成。65清营汤中为何要用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 66.请写出三仁汤、生化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67.平胃散的主治证、临床表现以及功效各是什么?68.请写出天王补心丹、完带汤、定喘汤的组成。69简述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70逍遥散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及功效各是什么?71请写出半夏厚朴汤、藿香正气散、清营汤的组成。72定喘汤的主治证、临床表现以及功效各是什么?73请写出麻子仁丸、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的组成。74败毒散中人参的配伍意义是什么?75麻子仁丸为何又属缓下之剂?76黄土汤中为何配伍
7、黄芩?77.请写出逍遥散、朱砂安神丸、半夏泻心汤的组成。78.川芎在四物汤、川芎茶调散中的作用有何不同?79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配伍特点是什么?80请写出银翘散、小青龙汤、温经汤的组成。81结合半夏泻心汤的用药,说明该方的组方特点。82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功效及临床表现有哪些?83请写出真武汤、阳和汤、麦门冬汤的组成。84试分析小柴胡汤的方义。85.请写出完带汤、半夏厚朴汤、温经汤的组成。86.简述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在方中的配伍意义。87当归四逆汤中配伍通草的作用是什么?88五苓散的主治证有哪些?89.请写出川芎茶调散、清胃散、龙胆泻肝汤的组成。90二陈汤中为何配伍乌梅?9
8、1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意义是什么?92.请写出越鞠丸、小蓟饮子、当归四逆汤的组成。问答a) 举例说明活血化瘀方剂中配伍理气药,止血方剂中配伍活血药的意义。b) 固冲汤主治何种病证?为什么?c) 六味地黄丸是补益剂,为何方中还要配伍“三泻”之品,试分析之。d) 试分析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病证,以及病机方面的异同点。e) 结合方中药物论述六味地黄丸的配伍意义及制方特点。f) 试从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等方面比较理中丸和四君子汤的异同。g) 白术和茯苓相配伍,一般用来治疗什么病证?请从我们所学过的方剂中,找出三首同时含有茯苓、白术的方剂,并说出这些方剂的主治和功效。h) 桂枝汤证
9、本有汗出,为什么还要发汗?服药后应该如何调理?i) 白虎汤、补中益气汤均能治疗发热,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j) 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均能治疗什么病证?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k) 试分析麻杏甘石汤的药物配伍意义。l) 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中有“心下痞满”,方中为什么要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等甘壅之品?m) 试从组成、主治、病机、方义、功效以及配伍特点等方面分析补阳还五汤。n) 白虎汤的用方要点是什么?本方为什么选用生石膏、知母,而不用黄芩、黄连等苦寒之品?o) 试分析小柴胡汤的功效、主治、配伍意义。p) 川芎茶调散和血府逐瘀汤都能够治疗头痛,试从病因病机以及组方上阐明两方应该如何区别使用。q) 四逆汤
10、、当归四逆汤、乌梅丸均治厥逆证,三者在病因、病机,主治证候及用药特点上有何区别?r) 犀角地黄汤与黄土汤均可以治疗便血,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使用?s) 试举出三个常用来治疗咳喘的方剂,并阐明在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使用。t) 试比较归脾汤与黄土汤的功效、主治的异同。u) 朱砂安神丸为何能治疗心火亢盛,兼阴血不足之失眠证?v) 肾气丸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反多,是何道理?w) 叶天士在论述温热病的治疗时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试举出具体方剂说明。x) 龙胆泻肝汤、朱砂安神丸、小蓟饮子、天王补心丹中共有的药物是什么?并分别说出这些方剂的主治证
11、以及功效。y) 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有养心安神作用、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z) 试从组成、主治、病机、方义、功效等方面分析藿香正气散。aa) 藿香正气散的配伍特点是什么?本方与平胃散均能治疗湿滞脾胃证,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bb) 温经汤以何药为君?为什么?方中为什么要配伍人参、半夏、生姜、炙甘草?cc) 逍遥散主治何病证?试从方剂组成分析逍遥散的制方特点。dd) 败毒散、白头翁汤、乌梅丸三方均可治疗痢疾,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使用?ee) 清气化痰丸由二陈汤加减化裁而成,试比较两方在组成、功效及主治病证方面的不同点。ff) 试分析生地、当归、桔梗在血府逐瘀汤中的配伍作用。gg) 麻黄汤与麻黄杏仁甘草
12、石膏汤的组成仅一味之差,其主治病证和功效就发生了改变,试分析之。hh)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中均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两方的药物配伍及主治病证有何不同?ii) 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都能治疗中风后遗症,其功效与主治证有何不同?jj) 从我们已经学过的方剂中,任找三首含有柴胡的方剂,并说明柴胡在这些方剂中的作用。kk) 四物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五苓散都能够治疗眩晕,临床上应该如何区别使用?ll) 结合半夏泻心汤的用药,说明该方的组方特点。答案部分1答:白虎汤主治证中的烦渴,是由于阳明气分热盛,热灼津伤所致,治当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使热清烦除,津生渴止。五苓散所治的烦渴,是因为膀胱蓄水,气化失
13、司,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当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水去气化,津液上行则烦渴自愈。2答:有三种,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佐助药:指在方中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其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佐制药:指方中用以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反佐药:指根据病情需要,方中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3答: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三:一是解表与疏里同施,升清与降浊互用;二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解表、祛湿与补脾合法;三是君以藿香,一药三用,即解表、化湿、和中。虽表里同治,但以治里为主;升降兼施,以降为主;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扶正祛邪,以祛邪为主。方中桔梗宣利肺气,既助
14、解表,又助化湿。4答: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配伍作用是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与黄芩配伍,以和解少阳。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是升阳举陷,与补脾益气药配,以益气升阳,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5答: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方中用芍药敛阴缓急而舒筋止痛,并利小便,且监制附子之温燥;重用生姜温胃散寒行水,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助白术、茯苓祛湿。6答: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作君药。臣以桂枝温经散寒、透营达卫,与麻黄相须为用,既加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又兼温通经脉以除头身疼痛。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配,宣降相宜以增强止咳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
15、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相合,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7答:完带汤是以白术、山药为君。因方中重用白术、山药补脾益气,祛湿止带,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以治带下之根本。其中白术土炒尤善人脾胃,增强健脾燥湿化浊之效;山药并能补肾固精以固带脉,使带脉约束有权,则带下可止。8答:“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是强调利小便是祛除湿邪最快捷,是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凡是水湿内盛所致的蓄水,水肿,小便不利,癃闭,淋浊,泄泻等病证,均可选用猪苓、茯苓、泽泻等利小便祛湿邪之药,否则就是未抓住要害,即“非其治也”之义。9答:柴胡在败毒散中的配伍作用是疏散外邪,
16、与解表药同用,以加强本方疏散外邪的作用。柴胡在血府逐瘀汤中的配伍作用是疏肝解郁,与枳壳,桔梗等配伍,以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瘀血自去。10.答:这四类方剂中常配伍理气药是因为痰涎粘滞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导滞;气顺则痰消,有利于痰邪消除。瘀血阻滞则气机不行,用以行气、行血,有利于气机通畅、瘀血之除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亦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气行则湿化。饮食之停滞也易使胃肠之浊气阻滞,用以使气机调畅,有利饮食之消化。11.答:五苓散所治烦渴,是因水蓄下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桂枝温通阳气,既
17、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又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二药合用使水行气化,津液上承,则烦渴自愈。12.答:四神丸中君药是补骨脂。由于四神丸所治五更泄泻是由于脾肾阳虚,火不暖土,肠失固摄所致,而补骨脂辛苦温,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之功,尤善补命门之火以散寒邪,为治肾虚泄泻,壮火益土之要药,在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所以为君药。13.答: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之证。由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而补气之品性较壅滞,易于碍胃,故补气健脾方剂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为佐,使之补而不滞。例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既调理气机,以助脾胃之升降,并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14.答: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
18、君药;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虚,涩精固肾,三药滋养肾肝脾,称为“三补”。且熟地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药之和,故是以补肾阴为主。其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且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是平补少阴的常用方剂。15.答:肾气丸是补阳方,方中只用附子、桂枝二味补阳之药是取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用量小是取“少火生气”,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16.答:应用固涩剂时应注意:应配伍相应的补益药物,标本兼顾,以提高疗效;若外邪未尽者,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寇”;对于实邪所致的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精、湿热或伤食泻痢、血热或
19、瘀阻崩漏、湿热带下等不可用。17.答:小柴胡汤主治邪从太阳传人少阳,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入里,故方中用人参益气健脾,既扶正驱邪外出,又扶正御邪内人。18.答:大黄在大承气汤中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与芒硝相须为用,峻下热结;大黄在大黄附子汤泻下通便,荡涤积滞,与附子相配,其寒性去而走泻之性尤存,荡涤肠胃,攻下冷积;大黄在茵陈蒿汤中降瘀泻热,与茵陈相配,使瘀热从大便而解。19.答:柴胡在普济消毒饮中与升麻配伍,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使风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寓有“火郁发之”之意。柴胡在完带汤疏肝理气解郁,与白芍配伍抑肝扶脾,疏肝柔肝,养肝体而调肝用,以达疏肝解郁之效。20.答:小
20、青龙汤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方用麻黄、桂枝为君,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虑其温燥伤津,所以又配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喘,芍药益阴血而敛津液,并为佐制之用,使全方温通发散不伤气津。21.答:生化汤主治血虚受寒,瘀血内阻而致的产后瘀血腹痛。根据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结者散之的理论,治宜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但产妇是以血虚为主,故方中重用当归为君,养血活血,化瘀生新,且能温经散寒,一物三用,最切产后病机,使血气充盈,经脉周流,寒散痛止。22.答: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方用镇肝熄风,滋阴
21、潜阳。而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一味潜镇,恐肝之疏泄受抑,故配茵陈、川楝、麦芽,顺肝木升发之性,条达肝气而防郁滞,兼清肝热。麦芽与甘草相伍,又能养胃和中,防止金石介类药碍胃之弊。23.答:麦门冬汤主治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及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方中用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和胃止呕,又可使方中麦门冬等滋阴润燥之品滋而不腻,同时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犹存,两者相反相成。24.答:以藿香为君。因为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方中藿香辛温,其气芳香,外散在表之风寒,内化脾胃之湿滞,辟秽和中,升清降浊,用量独重,针对主证,内外同用,故为君药。25.答: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解表
22、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凡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 以助汗出。解表取汗,应以遍身微汗为佳。服药期间,应忌辛辣、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使用解表剂以外邪所致的表证为要。如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如病邪已完全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正虚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26答:越鞠丸主治气郁所致之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方中有香附行气,苍术祛湿,栀子泻火、神曲消食,川芎行气活血,诸药配伍使气机流畅,湿去火消,诸郁得解,则痰郁亦随之而消,故方中未用祛痰药,此亦治病求本
23、之意。27.答:柴胡在龙胆泻肝汤中疏畅肝胆气机以顾肝用,防火邪或湿热内郁导致肝气不舒,亦防方中所用苦寒渗利之品抑制肝之条达,并引诸药归于肝胆。柴胡在逍遥散中的配伍作用是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配芍药养血柔肝疏肝,补肝体利肝用。28.答:治法是指导临证应用成方和组创新方的依据,方剂是实现治法的具体手段和体现治法内容的载体。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29.答: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麻黄在方中宣肺平喘,解散表邪,与甘涩之白果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共为君药。阳和汤主治阳虚血弱,寒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答题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