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估算教学研究(8页).doc
《新课程下小学估算教学研究(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小学估算教学研究(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估算教学研究城北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估算教学是世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纳入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在第一、二学段的“数与代数”中共有45条具体目标,其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并配有7个例子进行解释。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经得到重视。虽然老师们也在估算教学中进行着积极探索,但是由于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
2、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都缺乏相应的经验。致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如估算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估算结果?估算是否要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有人提出与新课程完全相反的观点“估算似乎不大有必要成为课本中的一个内容”。由此可见,估算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我们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教师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发现造成“估算教学难”主要因为下四方面的矛盾:1、教材提供的资源与产生估算需要之间的矛盾要求学生用估算,就需要有必要估算的情景和适宜估算的题目。教材中的情景有关估算的含量少、份量轻、并且脱离实际,在些确实没有必要估算:因为学生的口算能力早已达到
3、能立即精算的水平。设置这样的估算内容,似乎有点牵强。学生感受不到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2、估算的本质特征与教师认识之间的矛盾研究表明,教师对估算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对估算策略缺乏全面了解,对估算结果的评价缺乏评判标准。这些都是对估算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引发的:开放性。估算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得出的结论多种多样。导致教师评价难。推理性。估算问题不仅要计算,还要用计算的结果做推理和判断。概率的判断则要求更高。这比单纯的计算题要复杂一层。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对这类问题自然会觉得困难。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训练,缺乏思维的提升。策略性。估算问题与数的加减不同,没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需要自己选取
4、估算策略。导致教师不知如何教学。*课题负责人:庞云霄 成员:庞娇君 吴双燕 章如君 应维娟 执笔:庞云霄3、精算形成的习惯与估算特点之间的矛盾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 就在教师的影响下,对计算逐渐养成了“计算要准确、结果应唯一”的观念。而估算是允许有误差的,且结果多样。这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有了一个极大的反差,学生不愿意主动选择估算.4、估算对学习者的要求与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矛盾.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笔算、口算以及运算定律的掌握和运用基础上的。在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有相对广博的知识与常识。估算时要涉及到合理猜测、对运算结果范围的估计以及灵活推断等思维活动,远比直接口算和笔
5、算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复杂。因此,对于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困难就显得较大。基于以上四个矛盾,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解决估算教学难问题。(二)研究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1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所进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随着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或计算器来完成,但是与此同时,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估算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曾经有一个学者做过一个统
6、计,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确计算的机会和粗略估计的机会进行比较发现,后者多得多。如,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时,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作出解释。另外,估算还可以用于平时的计算,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检验结果的方法。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中,与估算相关的内容也很多,如估计商的近似值、试商、估计小数乘法的结果、用估算进行验算,等等。所以估算能力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重视、加强
7、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2、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估算因其属于非严格运算,其数学教育价值长期未被重视(或认为没有多少教育价值),在原来的浙教版教材中,只在二年级安排了“100以内加减法估算”,在三年级安排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而且在教学估算的过程中,基本思路是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如:26+12+3530+10+40=80;28943004=1200或者2904=1160。教师在这样一种教材的支持下,其教学必然引导学生记忆、模仿用“四舍五入”法,遵循“记忆事实运用算法算出答案”的模式。“学会估算方法,形成估算技能”是估算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如果将目标定位
8、于仅仅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及学生主动建构和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是相桲的。因此,注重估算的方法灵活和策略多样,应是新课程理念下估算教学的新追求。3、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四则计算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特征等原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虽然教师一再强调计算后要检查、验算,但是往往只有少数同学能验算并找出错误正确订正,而大部分学生却不能及时反馈首次学习成果。因此估算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自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教师有意识地穿插了估算内容,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后,能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
9、理性。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估算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从而改变了教师一味强调,而学生不愿验算的状况,学生能自觉地,饶有兴趣的自我检查、自我修改。4、通过估算,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根据其年龄特点带有灵活性,然而又有局限性。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估算就是一个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教材编制、估算的本质特征、估算的整体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探寻到有效的估算教学策略及评价标准。2、使学生在体验估算价值的同时,学会运用估算策略、灵活选择策略,并形成估算意识和习惯,最终达
10、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的目的。3、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三、课题研究的过程时间:2007年9月2008年11月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1月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定研究主题,成立课题组,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组内人员分工,提出实验构想。2、实施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9月(1)每个年级确定了两个班为实验班,对估算调查问卷草案的改进进行观察参照,为研究提供分析的素材。(2)根据对学生跟踪了解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制定实施方案。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及时改进并落实研究方案。(3)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研究体会及结果,
11、积极撰写相关的阶段研究成果。3、成果总结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材料汇总,各成员写结题报告,专家论证,修改总结。4、形成研究报告:2008年12月整理材料,形成研究报告。四、估算教学的具体策略与思路创新(一)把握估算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估算的实际起点将这些目标具体分析、定位,使估算教学有的放矢,有方可寻。我们对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关于估算内容的编排及教学目标作了分析总结。(见下表)教材分布关于估算的具体内容目标要点一年级下册1
12、00以内数的认识比大小活动利用比大小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估测对于生活的价值。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近似数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验估算对于生活的价值。能用近似数进行估算,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验估算对于生活的价值。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
13、的除法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能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体验估算对于生活的价值。从以上的目标要点不难看出估算教学的目标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意识培养的目标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在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第一学段的估算教学是学生学习估算的起始阶段,这一学段意识培养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现实中的意义,
14、理解什么是估算,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和口算、笔算一样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同时还要使学生在感受估算的便捷性中体验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可以不用精确计算用估算就能解决,并初步具备一定的能力判断在什么情况下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估算意识培养这一目标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这个“度” 体现在只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估算意识就行了,但这“初步要求”在每册的教学中又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目标。三年级下上册三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教材时间分布具备在情境中判断用估算或精算的能力体验到生活中经常用估算解决问题感受用近似数解决问题计算方便了解生活中可以用整十数表
15、示具体数量意识培养内容系统分析深刻体验初步了解达标程度要求初具印象一年级下册意识培养上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可以将一个具体数量估成整十数,具备估算意识的初步印象;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减法估算是估算教学的起始课,意识培养目标从这里开始要求学生需清楚地了解在不用数一数的情况下可以用一个接近具体量的整十数来表示一群事物的数量,知道用接近具体量的整十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从而感受到用一个估好的近似数来表示有它的生活作用和意义,并在与准确算的比较中感受到用近似数解决问题比较方便的过程中体验到估算的便捷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二年级下册是在先前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在感受估算的
16、简便中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和方便,从而使学生从难以接受估算的情况下慢慢地产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需要,是估算意识培养的再一次强化教学。三年级上下册的意识目标要求是对先前的提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乘法和除法中同样可用估算解决问题,在三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需要初步具备一定的能力判断在什么情况下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策略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第一学段中,学生应“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实施建议中还提到“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细读这两点,不难看出这一学段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生必须掌握估算的计算策略技能,并能说出其中的想法。这种技能的实质实
17、际上是简化数据,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为容易;二是能用多种方法、策略解决问题。估算不同与精确计算,它具备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有时对所得的结果需要进行调整,尤其是在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最佳的结果往往需要多次修正和尝试。同时“简化”方法不一样,所得的结果也不是不一样,因此在运用多种方法、策略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根据、有判断,只要有理有据所用的方法策略就正确。由于这一学段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还比较弱,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有序进行。 二年级上册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因为这里涉及到的数是两位数,对学生来讲用口算或笔算解决问题也比较方便,估算简
18、便的优越性无法明显体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允许学生用精确计算。但这并不意味着估算可以不用教学,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感受近似数的概念,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估算策略,并能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二年级下册仍旧是加减法的估算,但这里的是三位数的加减估算。课本中体现出这样的精神:估算方法多样,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估算、精确计算可以根据问题适当采用,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换句话说在具体估算的过程中,估算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估算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策略,这是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小学 估算 教学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