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挑战下教师何去何从(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挑战下教师何去何从(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如何做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是激流勇进?还是望而生畏?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答案应该是前者。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性质,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位。注重积累与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不断进取。一、让思考与实践同行一位刚参工不久的新教师一问我,如何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不假思索的告诉他:让思考与实践同行在教育科研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记得才师范毕业不久时,我就被安排当了一个“问题班”的班主任。家长们看不起我,认为一个外地人,又没有经验,肯定管不了一帮调皮鬼
2、,便纷纷要求把孩子转到其他班,跟我搭配的另一为教师也灰心丧气。我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本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来教育学生,别的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补课,我则组织一些有趣味性非常浓的活动,别的老师利用一天晚上搞题海战术,我则把那些时间拿来搞分析,研究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或研读好的篇章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个学期后“问题班”的问题少了,甚至超过了其他班,转走的学生又纷纷要求回来。可见,当你把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当课题,把教育教学中研究过程,富有探索价值的研究课题是源源不断的。比如对待考试,教师是念标准答案还是对学生实际进行分析,在追根究源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问题很简单,如果你对这些日常教育中的小问题
3、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你就等于拥有了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如果你能进一步学习、思考和实践,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你就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优秀教师!二、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不仅是教师自身的教法与知识面的深度,广度,还需要与他人的合作。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相应交往,共同发展的进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人参与、平等对话。随便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构建,不仅仅只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进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下,是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地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因此,新课程在改革后有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被置综合性的科学和教育活动,主张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科整合以及课程优化。
4、通过加强注意的是,新课改提倡教师进行校本研究,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对课改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教师个体是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与其他教师一齐交流和探讨,需要学校组织,管理上的支持,需要研究机构和高校研究机构的 帮助。可以说,新课程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式,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它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地有机结合,因此,教师之间的合作较为迫切,学校要提倡教师跟教师的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合作的,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只有这样,教师个人完善了,教学才得予完善。三、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文化转变新课程理念源生出的“新基础教育”,其一个鲜明的特点在于为教师的
5、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合作的平台。教师只有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实践中去做,去想、去辨、去不断反思与重建,他的智慧,他的课堂和对学生的解读能力,才能充分发现和发展起来。才能即“成事”又“成人”,才能实现教师自身的文化的成功转型。“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师与学生一样,也是活活生生的生命。只有教师的生命得到真实的成长,才会有学生生命的成长。何为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是教师的个性发展。事实上,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各个方面都健康和谐的发展了,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才能得于健康和谐的发展。凡此种种,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只有教师发展了,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精湛的业务和过硬的教育教学艺术,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这样描述教师的价值“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因此,教师在实现和谐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第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