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圆舞曲(详案)(7页).doc
《春之声圆舞曲(详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之声圆舞曲(详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春之声圆舞曲小学五年级欣赏课教学详案一、教学内容1、核心内容分析春之声圆舞曲从体裁上讲,带有明显的回旋曲的特点,从音乐情调来讲,旋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了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相关内容分析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其父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83年创作了这首圆舞曲,后被填词成为声乐曲。尽管作曲家本人在创作这首乐曲时已经年近六旬,但从音乐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无比的青春活力。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
2、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3、音响分析 本节课中,音响主要涉及管弦乐曲春之声圆舞曲,由于乐曲是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二、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本课学习前,学生接触过管弦乐曲,能够感受到学生是喜爱管弦音乐的,有学习和了解管弦音乐的需求。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和他人一起探究音乐,一起合作表演的愿望。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调查中,教师针对学生记忆主题方法进行了数据统计,喜欢用听的方法记忆音乐主题的占总数的23%,喜欢用唱的方法记忆主题旋律的占
3、15%,喜欢用听、唱、演等多种方法记忆主题旋律的有占62%。3.“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判断出活泼欢快、热烈奔放、优美抒情的情绪,对本首作品热烈愉悦情绪是能够正确判断的;学生没有掌握音乐曲式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曲式结构概念把握不准确;学生具备判断乐曲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四拍子的能力。三、教学目标设计(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喜爱管弦乐曲春之声圆舞曲。(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律动表演,体验乐曲热烈愉悦的情绪,表现力度变化。2.模唱、模仿乐器演奏,记忆旋律主题音乐。(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春之声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2.能够模唱主题旋律和聆听主题旋律的次
4、数。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对乐曲热烈愉悦情绪的感受和体验(二)教学难点对乐曲结构的判断和表现五、教学过程(一)初步聆听乐曲【阶段目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热烈愉悦的情绪。【设计说明】学生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感受不能是支离破碎的,所以要先对音乐作品完整欣赏,对深入学习乐曲打下良好的基础。1. 学生聆听音乐,判断音乐情绪是愉快热烈的,并说出类似过年,放鞭炮等场景。2教师介绍乐曲的标题叫晚会。(二)聆听乐曲第一大段【阶段目标】聆听乐曲第一大段,听辨第一乐段的拍子、第二乐段音乐力度变化以及第三乐段的主题旋律。【设计说明】采用扭秧歌、力度表现、乐器模仿3种形式表现乐曲第一大段的三个乐段,帮助学生初
5、步感知乐曲结构,并为乐曲第二大段听辨和表现做铺垫。1.聆听乐曲第一乐段(1) 学生聆听音乐,听辨并判断出乐曲是三拍子还是四拍子的。预设问题学生判断是三拍子解决方法学生随老师用“beng” 音哼唱下面的旋律:感受音乐是四拍子的。(2) 学生随1位舞蹈队员学习“十字步”,形体表现力弱的同学可随老师进行前后踏两步的表演。学习后随音乐进行秧歌表演。(3) 教师出示 学生随老师演唱旋律后,朗读匡. 令 匡. 令 匡令 匡令 匡 - ,并关注音响,在此旋律后,进行“十字步”表演。(4) 学生聆听音乐,随老师舞动红绸进行秧歌表演。2.聆听乐曲第二乐段(1) 学生聆听音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舞曲 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