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15页).doc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15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第 14 页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影响因素(重点掌握人体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夏季2628度,冬季1820度;可居住性标准:夏季不高于30度,冬季不低于12度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各种热环境改善措施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有效温度(ET*) 热应力指数(HSI)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PPD)生物气候图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当地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2、的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制冷期度日数”(空调期度日数):当地空调期室外平均温度与室内基准温度(26度)的差值乘以空调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室外热环境室外热环境主要因素(重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太阳辐射:地球基本热量来源,决定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建筑的得热状况 辐射量表征:太阳辐射照度(强度)和日照时数 直接辐射照度、间接辐射照度、总辐射照度 太阳辐射照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朝向 太阳辐射特点: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云量少的地方日总量和年总量都较大 海拔越高,直接辐射越强 低
3、纬度地区照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城市区域比郊区弱 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高层云的散射辐射照度高于低层云 有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大于无云天 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可照时数*100% 我国日照特点: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少 四川盆地日照时数最低 一般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有丰富区、欠丰富区、贫乏区空气温度:气温是常用的气候评价指标,单位摄氏度、华氏度(F=32+1.8C) 气象学中所指的空气温度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空气的温度。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迟滞效应) 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对流作用
4、 海拔高度、地形面貌 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周期性变化日周期和年周期 日较差和年较差: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日较差: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差空气湿度: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常用相对湿度或绝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一般用mg/L作指标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陆地海面,夏季冬季,晴天阴天,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趋势一般与气温变化相反。风:由于大气压力所产生的大气运动,一般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地表增温不同是产生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
5、因。风的根本成因是太阳辐射不均匀导致的地表增温不同。主要形式:大气环流:因太阳辐射在赤道和两极之间的不均匀产生,是各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季风:海陆间季节性气温的差异引起。冬季大陆向海洋,夏季海洋向大陆。 地方风:地方性条件的不同形成的风,如山谷风、水陆风、巷道风、庭院风风的表征:风速:气象上也用级来表示,一般分为12级 风向:描述来风的方位,粗略表示8个方位;风玫瑰图:各方位出现风的频率,主导风向降水:表面水汽经蒸发进入大气层,遇冷凝结后又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分,称为降水。是造成空气温度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形式:雨、雪、冰雹 主要表征: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小 降
6、水时间 降水强度气候因素对建筑的影响气候气候的一般分类:全球性气候 区域性气候 局域性气候(小气候):各地地方性因素,如地形、下垫层,水文及经济活动强度等的不同是形成该地局域性气候的主要原因。对建筑及规划形式影响较大,相辅相成。 城市气候特征:大气透明度差,削弱太阳辐射:直接辐射减少,散射辐射增多,晴天少,阴天雾天多 蒸发减弱,湿度变小:不透水硬化表面,人工管道排水 雾多,能见度差 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 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的影响:1)形成热岛环流,将城市边缘区工厂污染带入市区 2)酷热天气多,寒冷天气少,空调能耗多,采暖能耗少 热岛效应产生原因:1)人为排放:人类
7、生产生活中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热,城市输入的各种能量最终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2)地面状态改变:立体化下垫层,通风不良,吸热多,散热难,不透水硬化表面多,蒸发散热小,表面温度高。 城市热环境改善措施:节能减排,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微气候:下垫层不同是造成微气候的主要原因。我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93) 温室效应 在城市化的地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 影响城市热环境的主要因素结合气候的设计策略(斯欧克来的建筑气候分区):根据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划分为四种气候类型:湿热气候区、干热气候区、温和气候区和寒冷气候区 区域性气
8、候建筑设计策略:四种气候类型(湿热气候区、干热气候区、温和气候区和寒冷气候区)的气候建筑设计策略(从材料选用、围护结构、体形、朝向、通风、采光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的5个热工分区(特点和设计要求)分区指标:主要指标:最冷月平均温度和最热月平均温度 辅助指标:日平均温度不大于5度或不小于25度的天数传热的基本方式:热是物质分子能的外部表现,是能的一种形式。当热流由一种物体流向另一种物体时,可能引起物体温度变动,这种现象称为显热,即可以感知或测知的热。热流动可能不会引起温度变化,称为潜热,包括熔解热与汽化热。比热:1kg物质升高1摄氏度(或1K)所需的热量,单位J/kg*K。热容是指是一定的物
9、体升高1摄氏度(或1K)所需的热量。传热方式:温差导致热量从温度高的地方流向温度低的地方。 导热: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导热肌理:不同温度的质点的热运动: 导热系数: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摄氏度时,单位时间内通过1平方米截面积的导热量(W/m*k)。 热阻R:衡量材料抵抗热量传递能力的指标 R=d/ 导热系数低于0.3,为绝热材料。 导热系数影响因素:材料 材料干密度:密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大;玻璃棉有一个最佳容量; 材料含湿量:时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大 其它:温度,材料内部结构,纤维走向 对流:流体与流体之
10、间、流体与固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产生的热量交换现象 对流肌理:温度不同的流体之间因宏观运动,相互掺合而传递热量。只发生于流体之间或流体与固体之间。 对流大小取决于层流层的厚度(流体运动状况、温差、流体本身特性、表面状况、倾斜程度等) Rc=1/ac 自然对流: 受迫对流: 辐射: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转向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和接受热辐射。热辐射过程中能量转换:物体内能电磁能内能辐射换热是物体之间互相辐射的结果,温度高的物体净失热,温度低的物体净得热。物体对外来辐射的反应:反射、吸收、透射(能量守恒)h+h+h=1能量反射系数h:吸收系数h:透射系数h:
11、绝对白体:h=1绝对黑体:h=1绝对透明体:h=1一般建筑材料为非透明体,所以h+h=1。同一材料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反射能力不同;不同材料对同一波长的地磁波反射能力不同。物体向外辐射的能力:辐射本领:全辐射本领 单色辐射本领辐射定律: 物体的辐射系数C:表征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能力,其数值取决于物体表层的化学性质、光洁度、温度等所有物体均处于05.68W/(m2K4)。 黑度: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的比值称之为灰体的黑度(亦称发射率)。表明灰体的辐射本领接近绝对黑体的程度,值在01之间。影响因素:材料、光洁度等。常温下,黑度正比于吸收系数,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不等于
12、其黑度。h=s玻璃一般可认为是部分透明体,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透射性能,对红外线基本不透明。角系数:把表面1上发出的辐射能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记为: 求解角系数的前提:所研究表面是漫反射;在所研究表面的不同地点上向外发射的辐射热流密度均匀。黑体表面辐射换热:灰体表面辐射换热: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强化辐射换热的途径:增加发射率 增加角系数 削弱辐射换热的途径:降低发射率 降低角系数 加入遮热板表面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合称为表面换热,其热流强度为二者之和:遮热板辐射换热计算:表面1传给表面2的净辐射热量将减少一半,当有n个遮热板时,净辐射热量减少为原来的1/(
13、n+1)平壁的稳定传热 (深入理解、会计算)平壁的传热过程: 平壁内表面吸热 平壁本身导热 平壁外表面放热: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是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有效方法,只要传热为辐射,约占70%,三种传热方式都存在,提高空气间层热阻的主要方法:表面贴强反射材料;空气间层布置在低温一侧;一个厚的间层不如几个薄的间层。平壁总热阻的计算:平壁的总传热组和传热系数:R0和K0是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建筑节能设计首要考虑因素。K0为R0的倒数平壁总传热阻:内表面换热热阻,平壁本身热阻,外表面换热热阻壁体本身的导热热阻:热桥问题(不是重点)计算看例题平壁内部温度的确定:(看例题)平壁的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物理 工学 复习 整理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