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2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24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第 24 页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经济关乎国计民生,是实现社会繁荣发展的物质基础。认清经济变化之态,把握经济发展之势,谋划推动经济建设之策,业已成为当代世界共同聚焦的话题。一、2015年我国经济建设回顾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
2、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万亿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全部工业增加值达228974亿元,比上年增长5.9%。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9%,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粮食产量达62144万吨,增产2.4%,实现“十二连增”。全员劳动生产
3、率为76978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实际增长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实际增长7.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实际增长10.6%,其中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增速最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年未,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去年全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55亿元,下降1
4、.8%;进口104485亿元,下降13.2%。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304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5127亿美元,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2284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1.4%。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63亿美元,增长6.4%,其中实际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商直接投资85亿美元,增长25.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1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8亿美元,增长18.2%。 去年的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后,引来国内外不少人士的关注和聚焦,担心、焦虑、猜疑、唱衰乃至“硬着陆”之声不绝于耳。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我国2015年的经济形势呢?(一)实现6.9%的
5、经济增长,来之不易而又十分珍贵。 2015年,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缓,但来之不易,不仅有较高的含金量,而且对稳定就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也十分抢眼。 6.9%的增速“含金量”较高。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6.9%的增速所对应的经济增量超过5000亿美元,不仅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了目前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从世界范围看,6.9%的经济增速仍然是比较快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6.9%的增速稳住了就业、稳住了物价。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额完成计划312万人;农民工总量达2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
6、1.3%。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粮食产量增产2.4%,实现“十二连增”。这些情况表明,尽管与过去两位数左右的高速增长相比,6.9%的增速有所回落,但稳定增长态势没有改变,继续处在合理区间。 6.9%的增速也来之不易。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持续乏力,国际贸易延续低迷态势,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地缘冲突加剧;国内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去产能去库存与稳增长、融资难融资贵与财政金融风险上升、“走出去”与国际市场萎缩等两难多难问题更趋突出,趋势性、阶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6.9%的增速难能可贵、来之不易。 6.9%的增速
7、还稳住了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力拉动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名列前茅,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增长之源。(二)去年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基础上取得的。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一方面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要素的流向和配置;另一方面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既坚定淘汰和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又加大对符合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使经济结构加速优化、更趋协调。 去年
8、全年,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7.0%,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0.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73,比上年降低0.02。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9和1.1个百分点。(三)在去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创业方兴未艾,经济动力正在积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去年
9、,党中央、国务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明显。 去年全年,创新创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422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出资金总规模达577亿元,投资创业企业1223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果显现,全年授予境内专利权157.8万件,比上年增长32.4%,签订技术合同30.7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在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和成果的支撑下,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孕育并迅速发展:去年全年,
1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6.8%;网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6%;快递业务量增长48%;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03%;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161.2%,工业机器人增长21.7%,智能电视增长14.9%,智能手机增长11.3%。科技创新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6.6%。(四)社会生产的能源消费结构深入优化调整,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针对资源环境对我国社会生产的约束日趋强化,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改变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
11、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去年全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4.0%,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7.9%,提高0.9个百分点;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铜、钢、烧碱、水泥等产品的单位生产综合能耗持续下降,使能源消费结构加速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五)虽然外部经济环境艰难,但对外贸易和投资仍取得可喜成绩,“一带一路”战略迈出坚实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12、,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推动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自贸区建设,加大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更好结合,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万亿元,超过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4,实际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和我国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均有大幅增长。(六)民生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民生优先,按照人人参与、尽力、享有的要求,大
13、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奋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确保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去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按照2300元/人年的农村扶贫标准,去年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36万人、365万人和682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人数分别为1708万人、4903万人和518万人。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仍在加大,城镇保障性安
14、居工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总体而言,去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可喜可贺的,它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正确的、有效的,不仅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而且有利于激发发展潜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些建设成就,为我们充分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风险与挑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准备。二、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看好”,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波动下行态势,同时也存在实现增长的强劲动力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处于两位数的高速发展,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也达到7.8%的水平。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同时也聚集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律,不可能总是维持高增长态势,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长期处于高位运行之后逐步回落到正常增长的状态,着力解决高速运行聚集起来的各种内在矛盾和问题,这是经济运行周期性的正常反映,也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较大,是周期性、结构性和外部性三重因素作用叠加的结果。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格局分化,负面因素增多,全球
16、贸易低迷,外部需求疲软持续,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去年以来,我国把经济政策的重心集中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上,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妥善应对来自于国内国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着力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的问题,尽管使一些经济行业的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增长下降,但是优化了整个经济结构,转变了发展方式,为下一步的强劲增长做好了准备。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增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之后作出的重大判断,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
17、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二是我国经济运行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经济结构不断改善、需求结构正在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等新经济增长点快速增长。万亿万亿万亿元,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4.2%。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领域的比重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4.3%,投资增长最快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整,引导着经济
18、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有效抑制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扩张,使社会生产朝着符合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同时,国家对创新创业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设立创业投资企业206家,投资创业企业1223家;全年授予境内专利权比上年增长32.4%,签订技术合同30.7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比上年增长14.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使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此外,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破国内生产总值的50%;全社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66.4%,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三是我国
19、经济运行分化日益明显,经济增长中不同产业增长的速度分化,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运行分化,区域格局、宏观层面和微观感受也在分化。 经过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日益明显分化的特点。一是构成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此消彼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激剧变革之中。以过去五年来的情况为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呈现出明显的逐年缩减模式,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则不断逐年提升,领跑国民经济的运行,到去年底,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5%。二是在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的运行也在不断分化,呈现出不同的运行态势。比如,同样在工业领域,传统行业越来越受到资源约束加剧、上游价格抬升、产能过剩、市场需求
20、疲软等因素的制约,因而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降的局面,而新兴的产业则呈现出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良好、适应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较快的格局。以去年为例,我国的原煤、火电、粗钢、烧碱、水泥等生产行业,均进入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状态;而智能电视、核电、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生产行业,则出现快速成长和大幅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去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和0.7个百分点。又如,在电力生产行业中,去年火电的增幅比上年下降2.7%,但水电则又比上年增长了5%,核电比上年增长高达28.9%。这些分化,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走向
21、转型发展。三是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有取代传统行业、引领经济变革之势。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兴起,发展出一系列经济新兴业态。根据去年的统计,我国网上商品零售、快递业务、移动互联网接入等行业成长壮大较快,并给人们以切身感受,形成了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态势。此外,区域增长格局也在明显分化,中西部地区走向跨越式发展,新兴经济开发区正展现后发优势,老少边贫地区也正借助精准扶贫共同迈向全面小康。四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较大、增长缓慢、运行分化、内部环
22、境趋紧、外部挑战严峻等诸多困难,但我们也应当清晰地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高速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仅去年我国6.9%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量部分,就大致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已经走过了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阶段,转而进入“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阶段。13亿人口构成的大市场和3亿中等收入人群形成的新兴消费实力,市场产品供给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发展,刚刚超过50%的城镇化率,当前正加紧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速推动的三维打印、移动“互联网+”行动计划、
23、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变革,正在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亚投行”、“丝路基金”的营运等等,都正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强劲助力。因此,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是牢固的,经济韧性、发展潜力、回旋余地是巨大的,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其良好的,动力是强劲的,保持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是有充分保障的。五是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引领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动力,成为我国经济建设长期面临的工作重点。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定我国经济的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
24、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深刻的背景: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世界各国为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普遍认识到推动结构转型、改革原有经济运行模式势在必行。我国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主要针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如积极
25、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但时间一长,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加速减弱,以致社会经济震荡不停,直到目前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进行“探寻病根”“对症下药”。二是在我国现实经济结构中,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生产指数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亏损面达到80%,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大幅下降,而这些行业又占据着大量的人力、资金、土地资源,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势必要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三是在时下,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
26、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又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面对我国经济当前存在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叠加的结构性困境,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求经济运行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保持中高速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使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强调,要实施相互
27、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与此相一致,会议认为,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1)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2)帮助企业降低成本;(3)化解房地产库存;(4)扩大有效供给;(5)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经济发展趋势 3月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
28、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和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提出了“十三五” 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并对今年我国经济工作重点做出了安排:(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三五”是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完成六大方面的主要目标: 1、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
29、。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升到12万元以上。 2、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
30、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3、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
31、市群和增长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4、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5、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
3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6、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
33、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李克强总理在报告强调:完成“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二)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作出这样的预期,是考
34、虑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等问题。有6.5%7%的增速,既能稳定增长,又能实现就业的充分。 为确保今年预期目标的完成,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
35、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的更大空间。通过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主要是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5、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
36、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6、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通过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全面在线监测排污企业,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7、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主要是:通过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等,充分体现为政之道、民生为本,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8、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
37、务水平。要求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三)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合我国现有经济基础、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等各个方面,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在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从过去长期的高速增长回落到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态势,将会有效避免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的“过山车”现象产生,带动社会生产进入到长期平稳运行之中。由于经济基数大、体量大,中高速增长
38、形成的经济成果和增量,将能够足以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使人们分享到更多更好的经济发展成果,生活水平、保障水平会逐年得到提高、更加广泛,对此应当坚定信心、充满希望。 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的经济体制改革,将加大推进力度并全面深入展开,消费需求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社会生产朝着符合人们需求的中高端方向发展,而经提质增效后迈向中高端的社会生产产品反过来又引领社会消费需求,形成社会生产与消费需求相互适应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三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这“三新”将会获得蓬勃发展,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领头羊”或“龙头老大”。与此相对应,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
39、方式、消费方式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追求低碳、绿色、环保、健康,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主线,贯穿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变为现实。 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民创造”形成的“创新驱动”方兴未艾、持续发力,将为我国经济发展聚集强大动力、增添旺盛活力、增强竞争实力、铸就生命力。创新与创造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格调,“中国制造”转变中“中国创造”,推动社会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五是:“走出去”步伐加快,“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经济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质好效高”、“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模式、新格局形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六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相更加灵活、适时、有效,“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互协调,社会经济秩序更加井然,政府简政放权,职能根本转变,治理行为规范,法制政府建成。 上述几个方面,足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当然也给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提出了要求,沿着这一发展趋势去努力和拼搏,储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适应这一时代的需要,为这一时代所接纳,并为这一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