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2页).doc
《木兰诗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掌握词语读音。唧唧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燕山胡骑啾啾戎机朔气金柝策勋阿姊红妆霍霍帖花黄著鬓2. 诵读课文,抓住故事情节,品味富有情味的诗歌语言,体会木兰形象及其意义。3. 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品读过程中,通过再创造来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4. 体会木兰形象的特点,更加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继承中华民族无私质朴、英勇无畏的传统。教学重点1. 把握情节,品读木兰形象的魅力。2. 多方面理解民歌语言特点。教学难点木兰形象的把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
2、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学生交流预习内容,关于作品出处、北朝民歌知识、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等。1.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2. 一般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北魏统治期间(386557)。当时北魏曾与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交战地点。3. 北魏是鲜卑族人建立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经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4. 北魏末期时分裂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木兰 教学 设计 长春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