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单元文化文学常识梳理(7页).doc
《必修一第二单元文化文学常识梳理(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二单元文化文学常识梳理(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一第二单元文化文学常识梳理-第 7 页烛之武退秦师的文学、文化常识归纳: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依孔子修订的鲁史大纲春秋创作的史书。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优秀先秦散文著作。2、晋侯、秦伯:亚侯指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秦伯指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春秋五霸另三霸为齐桓公、楚庄王,宋襄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4、寡人:寡德之人,古代诸侯王、君王对自己的谦称。5、执
2、事:办事的官吏,古代对对方的敬称。6、封人:古官名,管理边境以及筑城的官。7、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举行杀生、歃血(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涂牲畜的血在口旁,以示诚信),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荆轲刺秦王的文学、文化常识归纳: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记载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240年间,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
3、论。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3.足下:敬辞,对对方的尊称,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4.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6.变徵:故事音乐分宫、商、
4、角、徵、羽、变宫、变徵七声,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7.九宾:古代外交上的隆重礼仪,即君王接见外国使者时由九个招待官员一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8.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先秦时期,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都是“正襟危坐”。秦汉以前,除了礼仪性质的坐外,还有不少生活化的坐法,在非公开场合有蹲踞、箕踞等姿势。蹲踞与箕踞相对舒适、自由,是古人较为随意的休息性姿势。 “蹲踞”是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就是“蹲着坐”。根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文物造型的分析,蹲踞、箕踞这两种比较生活化的坐法,其实是殷
5、商时期东方夷人(今江苏、山东一带原居民)的坐法,与中原“文明”的安坐相比,自然显得原始、粗俗。9.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称谓。自秦始皇开始,太子不再代称诸侯、外姓王及藩属王的储君;也是从此开始,太子又称皇太子。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第一个太子是商朝的太丁(未即位),而第一个皇太子则是嬴胡亥(秦二世)。需要说明的是:太子,一般是帝王之子,但也不一定,特殊情况也有很多。10.郎中:战国时为宫廷的侍卫。鸿门宴的文学、文化常识归纳:一、人物称谓(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的;有称籍贯的。)1、封号加姓名的,如“留侯张良”,留,古地名,刘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第二 单元 文化 文学 常识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