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7页).doc
《杜甫诗五首(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五首(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杜甫诗五首教师版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杜甫;背诵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会分析哀江头一诗中运用的对比、衬托、用典的写法;了解蜀相一诗中所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理清又呈吴郎一诗的思路;感受登岳阳楼中“坼”与“浮”字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教学重点:认识杜甫的诗歌往往结合时事,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月夜的学习,能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并进行分析。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杜甫简介】杜甫,字 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
2、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诗史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李杜”,被人誉为“ 诗圣”。月夜 【导入语】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品);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品);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品)。这三句诗,如果排名次,哪一句最好?哪一句最差?为什麽改一个字能如此之神奇?最后一句最好。因为:画要点睛,诗歌重眼。 【感受诗眼】 1、诗眼的内涵: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
3、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其中,位于某联、某句中最富有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生动性或情趣性的字词句也叫做炼字。 2、诗眼的位置:(1)在题目中:如书愤、春夜喜雨。(2)在诗句中:如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品味诗眼】3、内容定位:体会意境,联想与想象。(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内容。 译诗:今晚鄜州的月亮高悬, 我的妻子只有一个人独自看着月亮。我怜惜远方幼小的孩子,他们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散发着幽香的雾气使妻子的头发被沾湿了,清朗的月光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倚靠在薄而透明的纱帷之下,月光照进来,将两人脸上的泪痕
4、照干。4、分析诗歌。 (1)比较两幅图,哪幅更符合此情此景?(一幅突出儿女,一幅突出妻子) 参考:第二幅,本诗突出的是闺中,即妻子。小儿女只是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出妻子的“独看”,小儿女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这更增加了妻看月时的孤独感。施补华也说:“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妻矣。”(教师引导,由此可见,这里的诗眼是“独看”)。(2)为什麽主角是“闺中”,作者不是杜甫吗? 明确: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鄜州的家人,但他却不直接道出,而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妻子在鄜州对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对月思夫,但孩子们还不晓得想念身陷长安的父亲。妻子在月下伫望时间长了,露水沾湿了她的头发,清
5、辉使得她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时才能团聚呢?(教师引导,由此可见,这里的诗眼是“双照”)。全诗的诗眼:独看,双照(另一种说法,有人将“忆”字作为全诗诗眼也可以,将“忆”字作为全诗诗眼是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独看”与“双照”作为全诗诗眼是从局部出发,着眼于具体)。活用定位:移位意更深(此种诗眼更专业的说法叫做炼字。倘若考试时叫我们找出全诗诗眼,我们就找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或词。倘若是叫我们找出哪个字用得最好,那就是炼字)。全联的句眼:湿,寒。参考:湿:沾湿;寒:寒冷,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雾气使妻子的头发被沾湿了,清朗的月光
6、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明写妻子思夫之深,暗写杜甫思妻之切。 第二课时哀江头 【整体感知】 提问:从时间上说,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去住彼此无消息”是第二部分,写安史之乱前春日曲江的繁华盛景及李杨二人的悲剧。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沧桑巨变时的哀思,总结全篇。【内容解析】第一部分:吞声:不敢出声。潜行:偷偷地行走。住在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的偏僻之处。江边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1、诗人为何哭?是怎么哭的?为什么要这样哭?
7、明确:长安已被安史叛军占领,作者睹物伤怀,因而痛苦。诗人是“吞声哭”(“潜行”),因为长安被占领,笼罩着恐怖气氛,所以诗人不敢放声痛哭,不敢光明正大地行走。 2、诗人在江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特点?哪几个字体现了这个特点?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人看到长安沦陷后的曲江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锁”和“为谁绿”几个字体现了这个特点。“千门”,极言宫殿之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但加一“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构成对比。“细柳新蒲”, 细柳袅袅,茵茵蒲芽,生机盎然,景物是很美的。“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衬哀情,含有肝肠寸断的悲痛:江山易主,旧的主人仓皇出逃,如画江山沦入敌手。
8、第二部分: 3、面对眼前荒凉冷落的景象,诗人忆起什么?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的景象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的景象特点?明确:面对眼前荒凉冷落的景象,诗人忆起安史之乱前的曲江,那时它是一片繁华盛景,从“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可以看出安史乱前春日曲江的繁华,唐玄宗一行排场很大,彩旗飘扬,豪华奢侈,连南苑中的万物都生发光辉。4、“同辇随君侍君侧”和“一笑正坠双飞翼”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由此可看出作者对帝妃游曲江的态度如何?明确:这两句暗用了汉代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其用意就是讽刺唐玄宗荒淫好色和杨贵妃的骄纵得意之态(教师承接语:如此骄奢淫逸的李、杨二人,
9、结局如何呢?我们再看“明眸皓齿今何在”到“去住彼此无消息”四句)。5、李、杨二人的结局与“忆昔”部分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此写来,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李杨两人的结局与她们当年的荒淫骄纵有因果关系。对比强烈,效果明显。如此写来,既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真诚,又有对蒙难君王的伤悼。哀其不幸蒙尘,讽其荒淫误国。 第三部分:6、怎么理解“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这两句?作者为何“欲往城南望城北”?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哪两句?明确: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衣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草自枯荣,永无尽期。这是用无情衬有情,而更见情深。作者因为
10、忧心如焚,哀痛极深,因而一时懵懵懂懂走向了城北,走错了方向。最后两句与开头的“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照应。其中“胡骑尘满城”写出了叛军密集的巡视,营造出恐怖的气氛,这就是诗人要“吞声哭”“潜行”的原因。【总结】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蜀相【导入语】在卧龙岗,有一副对联,对联说“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 诗五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