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冲突案例(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冲突案例(9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案例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方针指导下,M校决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发展。实现这种发展需要宽松、和谐、支持性的环境。由于种种原因,M校父母离异的孩子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此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6.7,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新学期开始,刘老师被委任担当初一某班的班主任。上任不久,刘老师就发现班里有一个新生A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课间总是躲在角落里,上课也不愿发言,平时基本不和同学交流,行为较为散漫。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会如此默然呢?带着这个问题,刘老师决定去家访,希望能够得到答案。通过走访,刘老师了解到,A
2、在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而且父亲一不顺心就打她。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和同学都歧视她,对她很冷淡,因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她不愿和人交往,天长日久就成为后进生。刘老师决定以行动去温暖她,唤起她的自信,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刘老师知道,她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她的家庭以及全体同学的协助、配合。为此,刘老师制定了以下方案并予以实施:1.从自我做起。首先,刘老师经常找机会在排队回班的时候和A拉着手一起走,谈她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她喜欢读的书等,并告诉她衣着要整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刘老师还经常为A补课,课堂
3、上简单的问题先让她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为了调动她的学习积极性,刘老师在班里组织了朗读比赛,并帮她选了一篇课文,然后指导她朗读。比赛时A发挥得非常好,获得了一等奖,她笑得很开心。当时,刘老师对她说,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聪明,你落后的原因是缺少赶上其他同学的勇气。她点了点头。慢慢地,A变了,她开始自觉学习,各项活动也都积极参加。刘老师看她身体素质比较好,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运动会上,她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2.发挥集体的力量。刘老师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特殊的家,在这个家里,先进的要帮助后进的,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要去帮助。与其他同学相比,A缺少母爱,所以要让她体
4、会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刘老师经常耐心地教育其他学生要关心A,还为她开展了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经常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为A购买学习用具。学习好的学生经常和她一起复习功课,慢慢地,她的学习成绩也变好了。A要过生日了,刘老师为她买来了生日蛋糕,同学们为她准备了小礼物。被同学们围在中间的她,露出了笑容。她笑得那么幸福。3.协调好离异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家庭解体使孩子的心理受到沉重打击。教师要让离异的父母知道,在他们追求幸福的同时,应该情系儿女,让孩子健康成长。刘老师请来A的爸爸妈妈参加“我爱爸爸妈妈”主题班会,并对他们说,你们夫妻关系解除了,但仍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从那以后,每次A的母亲来接
5、她时都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并教育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令人高兴的是,A的父母在对她的教育上达成了一致认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A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汪晋丰)思考题1.“以学生为本”在具体实践中要如何落实?2.“爱生学校”的意义何在?3.案例中刘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4.校长应如何激励老师们去关爱学生?5.还有什么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案例分析我们一向都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有些教育学家更进一步提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遵循这一理念。有些校长或是迫于上下压力,或是急于追求个人业绩,往往
6、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利益,没有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有违学校的办学宗旨。其实,校长追求个人业绩和实现教育宗旨是不矛盾的。如果教职工都能像案例中的刘老师一样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学校的办学质量会显著提高,校长自然也功不可没。联合国提出构建“爱生学校”的倡议,呼吁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充满爱心,而且要热心;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学生,无论外貌、民族、性别、性格;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案例中的刘老师很好地实践了这些理念,让学生真正从学校、从学习中获得了关爱,得到了成长。对于这种老师,校
7、长一定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奖励优秀教师有利于调动其他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向模范学习,使学校形成浓郁的“爱生”氛围。那么,该怎样对教师进行激励呢?校长要及时利用先进典型,教育教师提高思想认识,矫正行为,做好本职工作。教师学习的榜样大致有三种类型:1.社会上树立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这类榜样距离教师比较远,对教师影响往往不太大。2.顶头上司的榜样。这种直观的典型对教师影响较大,比如,校长就可以成为学校教师的榜样。校长要求教师做的,自己必须做到,且一定要比教师做得更好。校长只有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成为教师言行的表率。3.身边的优秀教师。这种榜样可信度高,可学性强。培养和树立这样的先进
8、人物,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案例中的刘老师就属于第三种类型的榜样。如果校长抓住时机合理地进行激励,会对学校日后的工作开展产生积极影响。不过,实行榜样激励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宣传榜样时要实事求是,人情人理,生动具体,不要随意拔高;2.要用榜样去教育和带动群众,把榜样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及时转化为思想成果和教育工作效益,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3.激励方法要得当,一是要讲求时机,二是要适度激励。在激励时,只有注意到这几个方面才能使榜样发挥其积极作用,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假如校长错过了激励的时机,没有适时给优秀教师以表扬和奖励,不仅对该教师不公,也达不到激励其他教
9、师的效果。一般来说,应该在每个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评定和表彰工作。就刘老师的事迹来说,校长可以挖掘以下教育点:教师要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尽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进步时,要教育他们做人应当有志气,鼓励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去增强自信心。人们常把家庭教育比喻成树根,树根茁壮才能枝叶繁茂,开花结果。教师要积极做好离异家长的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特殊的人际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力合作,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让爱唤起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父母离异的学生,让他们永远向着阳光奔跑,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作为教师,要珍爱每一个幼小的生命,懂得“爱”对于生命的独特价值,要
10、善于用“爱”去开发儿童的潜能,善于将“爱”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那么,这个“爱”是什么?我认为,这个“爱”是一种理解,一种信任,一种宽容,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这个“爱”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及交流,是一种能触及灵魂的、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能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成功的经验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念。我们将继续探索下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加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珍惜和孩子们的每一次互动,珍惜和孩子们的每一次交流。为了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将爱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田。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及时向全校教职工宣传榜样的作用,这样能够帮助全体教职工共
11、同进步,能够使学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很多途径开展德育工作。比如,可以组织师生观看一些教育影片等,通过艺术来感染师生情操,树立学校道德风尚。2.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案例P校是一所处于市区的职业中专学校。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学秩序井然,学生的行为习惯良好,学校被评为省重点职业中专学校。近几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从外界接受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轻,课余时间充足,同时P校周边环境不理想,各种“室”、“厅”、“店”、“,巴”等包围着学校,再加上对面是学生管理较薄弱的技校,所以,午休时间和下午放学后在学校周围各种“室”、“厅”
12、、“店”、“吧”等场所经常可以看到P校的学生。部分学生甚至与技校的学生结成小团伙,做出打架、敲诈等违纪、违法行为,给附近的社区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学校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午间施行“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一律在学校用餐,不允许在午休时间外出;改善午餐质量,开放学校的各种活动场所;召开各年级大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给学生家长发信经过一年的管理实践,效果比较明显。中午在P校周围的“室”、“厅”、“店”、“吧”等很少再看到P校的学生;校门口也清净多了,很少再看到游荡的不良社会青年,社区对学校的评价也高了。可是,下午放学时,学校周围还是经常有不良社会青年出现,也不时地有学生到“室”、“厅”、“店”、“
13、吧”等处活动。P校学生参与打架、敲诈等违纪、违法行为偶尔还有发生。学校管理应该封闭还是开放?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领导层展开讨论。教务主任说“封闭式管理”不行。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独特性,三年后他们要直接走上社会,若现在我们把学生关在学校,他们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现在应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发生,但这是正常的。政教主任说:学生的管理不应该靠“堵”,而应该靠“疏”。讨论多次,依然没有结果。(饶爱萍)思考题1.分析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利弊。2.怎样认识“封闭式管理”的影响?3.职业学校的管理应该封闭还是开放?对职业学校的管理你有什么高招?案例分析该职业中学为整顿教学秩序
14、、规范学生行为实行午间“封闭式管理”,但是下午放学后仍有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娱乐休闲场所活动,打架、敲诈等违纪、违法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学校为何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的利弊有哪些呢?学校封闭式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标志性特征之一。随着各类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和实验学校的蓬勃发展,学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校纷纷推出一些新举措以赢得生源。封闭式管理就是这些新举措之一。这种较为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与目前都市家长的工作节奏相适应,所以受到相当多家长的欢迎。社会系统论认为,组织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外部环境会对组织产生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微观环
15、境和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案例中的职业中专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些因素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微观环境包括学校所在的社区、学生的家庭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根据社会系统理论可知,割裂组织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以案例为例,谈谈封闭式管理的负面影响。简单地说,封闭式管理即“关起门来办学”,以及在学校内部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学生被限制在学校的深院高墙内,除周末或学校圈定的少数几个“放风”时段外,不能踏出校园半步,社会各类人员也无法轻易进入学校。学生在校必须严守一大堆学习与生活制度,而这些制度往往与严厉的惩治
16、直接挂钩。实施封闭式管理意味着学校被人为地阻隔于社会之外。封闭式管理给学生发展带来了以下负面影响:1.封闭式管理割断了教育与社会、家庭的必要联系,不能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青少年。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能由学校单独完成。封闭式管理将学校与社会、家庭完全隔绝开来,剥夺了人的发展所必需的、完整的社会关系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据调查,在这样的学校学习的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他们的习作素材匮乏,学习效率低下。2.封闭式管理强调严格的纪律和规范,把学校等同于“军营”。在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学校里,一切都在监控之中,青少年被安置在固定的轨道中,时间被排好,空间被划定,青少年只能被动地遵从学校的安排。3.封闭
17、式管理着力营造过度纯净的学校环境,剥夺了青少年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降低了学生对社会消极因素的“免疫力”。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的一个初衷,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构筑一堵高墙,将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社会不良影响阻隔在学校之外,试图给学生构建一座“温室”,提供一方“净土”。事实证明,在社会高度发达、人的交往极度丰富、信息传媒无孔不入的今天,这种以实施封闭式管理来营造“温室”和“净土”的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封闭式管理只是一个给人心理安慰的“塑料大棚”而已,它并不能阻挡社会不良因素对学校的影响。这一做法暴露了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对德育工作认识上的偏差。P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是为了消除社会不良现象或消极因素
18、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出于无奈而采取的消极逃避的管理办法。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其成长环境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的教育并非由学校单独承担,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来承担。对学生来说,学校和社会、家庭一样,只是其生活的场所之一,而这一场所只有与其他场所保持密切联系,实现互补,才能保证学生生活的完整和人格的健全。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封闭式管理中的管理体现的是管制,对学生的自由发展十分不利。但是,面对学校教育外部环境的恶化,为了阻断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封闭式管理又可视为一种积极应
19、对社会变化的教育措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可现状是:学生在学校有校纪校规的约束,但是在校外学生就没有规范限制了。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需要有家庭、社会的配合。社会对学校职能的认识不清,对学校职能的定位不明,认为学生的教育任务是由学校来承担的,导致学校在教育中的所作所为非常谨慎。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免疫”功能,而不是“隔离”的功能。在法律上应该明确界定学校的责任,恰如其分地定位学校的职能,不要让学校的责任无限化、无边际化。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才能从封闭走向开放,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生活。学校应着手构建“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的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封而不闭”的。一方面,它
20、能有效地过滤掉那些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具有引导价值的教育因素;同时,它又能提供给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的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它应该既能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又能发挥自己的主要功能,是“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教育”的有机结合。3.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案例一天午休时间,乔老师照常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有一个学生急匆匆来找乔老师,他把乔老师带到办公楼的侧面,那儿围着一大群人,班里的学生小卢也在其中。乔老师找了几位同学了解了情况:小卢为了保护班上的女同学小颖而单枪匹马地找另一个班的某同学“谈判”。结果双方互不相让,僵持起来。根据最近的观察,乔老师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乔老师对小卢和小
21、颖已经关注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们俩的关系有些微妙。一天放学后,乔老师在回家的路上无意间看到小卢和小颖肩并肩地走在一起。已经放学一个多小时了,他们还没有回家,乔老师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没弄清状况前,乔老师只是走上前去说:“你们俩怎么现在还没回家?”小卢说:“我想买一本参考书,不知哪本好,想让小颖帮我去看一下。”站在一旁的小颖一句话都没说。乔老师从他俩局促不安的神情中感觉出一丝异常。出于对学生的尊重,乔老师采用了适当的方法与小卢进行沟通。乔老师心平气和地把小卢叫到了一间空会议室,与小卢朋友式地交谈着。小卢最终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乔老师。乔老师静静地聆听着,并不时用真诚的目光鼓励这个早熟
22、的“男子汉”讲述他的内心世界。乔老师没有责怪小卢,而是将心比心,并告诉小卢自己在他们这个年龄时也有这样的感受。乔老师首先肯定了小卢是个讲正义、讲义气的孩子,同时也指出帮助同学应讲求方式方法,不能用强硬的方式。接着乔老师与小卢交流了这个年龄段男女间的“喜欢”是怎样的,这种“喜欢”是钦佩,是仰慕,是对别人的认可,这是友谊的开始。如果能够互相激励,你追我赶,才能成为真正的友谊。小卢在听完乔老师的一番话后,明白了很多东西,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和小颖的关系,最终没有陷入早恋的泥潭。(王颖)思考题1.如何看待学生的早恋问题?2.如何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什么方式最为有效?谈谈你的理由。案例分析中学生早恋现象屡见不
23、鲜。据国内一家权威网站调查结果显示,1317周岁的在校学生中,大约有32的学生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有7-8的学生坦然承认自己正在谈恋爱。这成为学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中学生这种因异性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朦胧感情,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但因为缺乏对各种社会因素的考虑,这种感情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自觉性和盲目性。所以学校和家庭应予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感情。首先,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正确看待学生早恋问题。刚刚步人青春期的中学生,性心理、性意识悄然萌发,这使得他们十分渴望和异性接触,而且容易对异性产生亲近和爱慕之情。这是处在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的一种健康心理。教师应适当引导他们正确看
24、待突然产生的朦胧感情,让他们认识到:如果能适当地与异性交往,不仅有利于智力的取长补短,还会加强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男女同学间的纯真友谊,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地度过中学这段美好时光。教师在处理早恋问题时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建立在对学生人性假设的基础上。如果将学生假设为没有自主能力、不能作出正确决策的个体,教师就会处处干涉学生,指责他们的行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间的对立;若将学生假设为具有自主性、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的个体,教师就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便会比较和谐。案例中,乔老师及时注意到学生的行为,在没有弄清实际情况之前
25、没有粗暴地加以干涉,而是在反复的观察后,与小卢进行长谈,并对他的感情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小卢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感情。乔老师在解决学生早恋问题上采取了比较艺术的处理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有早恋倾向的孩子,宜疏不宜堵。如果一味地斥责他们,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情绪,引起其逆反心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是管理者和教师应坚持的原则。现在的学生比较早熟,思想较为独立,遇事希望自己解决,他们希望老师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对待自己。因此,指导学生对已出现的情感问题进行观念和行为上的调整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处理某些敏感问题时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往往会取得意想
26、不到的效果。案例中,乔老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训小卢一顿,就将学生置于对立面。学生则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尊重,无法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当然也听不进班主任的肺腑之言,甚至加速陷入早恋的泥潭。乔老师运用疏导的方式,先肯定后教育,先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然后将心比心,使得小卢心服口服。2.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要有技巧。对有早恋倾向的学生,教师应本着尊重和理解、引导和感化的原则,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目的明确、态度诚恳地与他们谈心。在谈话中要捕捉学生的心态,找准问题的关键,多举例,耐心细致地说理。管理者和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这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从心理
27、学的角度来说,明白一个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话多并不见得有效,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进行交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对方感受到关爱。3.让学生适当了解陷入早恋的泥潭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早恋发生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心理躁动时期,学生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他们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理智,自我约束力较弱,有可能在一时冲动之下发生并非心里所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堕胎等严重后果。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青涩苹果”的误区,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班主任是班里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深信:每个行为后面皆有正向的目的,人在有选择余地时皆会为自己作最佳选择。唯有如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的态度、语调、措辞才能够一致,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并得到正面响应,才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的沟通。-第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