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研究(1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研究(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研究(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研究-第 13 页摘 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与此同时个人理财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人民币个人理财资金已达到1.50万亿元,比2009年年末猛增56%。根据央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股票、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多种融资工具在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的地位正迅速上升。其中,人民币个人理财资金占储蓄存款比例从2006年年末的0.75%提高到2010年年末的4.94%。同时,个人理财业务也在商业银行中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零售业务和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服务对象、业务管理和营销推广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文就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道路和方向进行研究和探讨。关键词:个人理财 商业银行 理财资金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ness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while personal finance has been growing attention. Data show that at the end of 2010, Chinas capital has reached RMB Personal Finance 1.5 trillion yuan, compared with
3、 the end of 2009 soared 56%. According to data released by the central bank show that the stock, financial products, bonds, fund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of our societys status is rising rapidly. Among them, personal finance funds accounted for RMB savings deposits
4、 increased from 0.75% the end of 2006 increased to 4.94% in late 2010. Meanwhile, the personal finance business is rapidly developing commercial banks into commercial banks to major retail business and a major source of income. However,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e business itself or there are
5、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on the status of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e, issues arising,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and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Keywords: personal finance Commercial Banks Money funds 目 录目 录1绪论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情况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程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31个人理财产品品
6、种不断增多3个人理财产品品牌化和系列化发展迅速4个人理财手段和营销策略的发展4个人理财服务方式的发展4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5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提示过于制式化5金融分业经营政策的制约5商业银行个人投资产品到期收益“代替”预期收益6产品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点6专业性理财人员的素质弱,缺乏综合性7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缓慢83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投资业务问题的主要对策9丰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提示方式,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9适应世界大环境的变化,积极准备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9标清投资产品的风险类型,选择适当产品10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差异性、个性化服务。11不断推进理财
7、产品的创新。11开发适用性产品11开发有价值的产品。11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建设高素质理财队伍12要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12建立我国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12集中力量,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全面发展134结论145参考文献15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研究绪论近年来中国经济连续保持快速稳健的增长态势,居民收入也有了较快增长,同时金融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理财热潮。虽然居民的投资意识在不断增强,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也在逐步形成,但是通过何种投资方式使自己多年的积蓄能够实现快速增值,还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尽管房地产,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
8、的投资渠道,可是对大部分的普通居民而言,缺乏基本的投资理财分析能力和法律保护意识都成为他们的投资短板,再加上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限,导致他们不是盲目投资就是不敢投资,使得个人资产始终得不到良好的使用和配置,更不会收到好的投资效果。于是,人们就迫切希望有这样一个机构或组织,能够成为自己投资理财的好参谋,帮助自己投资,激活手中的闲置资金,从而取得更大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商业银行纷纷投入到这场争夺个人理财业务的战斗中来,各自推出了有关个人理财的服务和产品。但是正当人们兴致勃勃的将资金注入其中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种种问题和硬伤又着实将个人理财推入了停滞期。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产生的问
9、题是当前个人理财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只有积极探索理财业务渠道,不断拓展和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体系,切实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才能把个人理财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情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程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服务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发展慢。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比如1995年招商银行发行的“一卡通”、 1
10、999年建设银行在北京等十地建立个人理财中心等。近几年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比如工商银行2005到2007年分别(发行)销售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190亿元、755亿元和1544亿元,年均增速达185.3%;而2008年仅上半年即销售个人理财产品54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倍。现在各家银行凭借各自独有的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习优势,形成了自己风格的个人理财产品和品牌,也使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占据国内个人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2005年9月末,为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
11、理指引,并于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这对于规范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经营,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以及实现个人理财业务有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可以看成是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里程碑。此后为规范和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从细化政策和部署检查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2009年中国银监会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使其变得不断的完善起来。虽然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给客户提供的个人投资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还是内容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我
12、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力推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是显得由为重要和紧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个人理财产品品种不断增多 新世纪以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攀升,而且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同时节余的闲钱数量也急剧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局限于即期消费,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要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推出的个人理财服务品种也在不断增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一度出现了产销两旺的井喷势头。就发行数量而言,中国银行以1183款的发行量成为2010年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最多的银行,比2009年的发行冠军多发行了近400款。交通银行
13、、民生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发行量也均超过500款。这些理财产品涵盖债券、股票、商品、信用四大市场以及零售、公司、同业三大渠道,满足了各类客户的高流动性现金管理及中长期的投资需求。理财产品品牌化和系列化发展迅速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系列,如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等,成为理财市场的一大特色。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许多城商行在实现了跨区经营之后,开始加强了理财综合实力建设,理财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同时开始更加重视理财品牌建设,如南京银行打造的“金梅花”理财,宁波银行打造的“汇通理财”,北京银行打造的“心喜”系
14、列,都已经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并由此推动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和营销策略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银行的商业化,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电脑系统,由手工记账发展为电脑记账。银行电脑系统的建立也使代客理财的发展有了一个可以依托的技术平台和基础。因此,现代商业银行的理财手段已经变得十分丰富,还出现了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新兴手段。2010年2月,光大银行开设了新浪微博,成为首家开设微博的银行,目前共发表了900余篇博文,有2.05万粉丝。随后,招商银行也开通微博,至今已发表1500余篇博文,拥有粉丝13.6万人。至此微博开始成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新的营销方式。银行对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经历了一
15、个从无到有、从简单服务到全面服务的发展过程。现在随着银行对理财市场的细分,银行对不同情况的客户实行区别对待,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将一些存款余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大客户请到私人理财中心,并为其提供专家理财服务。这样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利用系统将客户群先行细分再开展定向营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日益发展,特别是随着外资银行入股国内商业银行后引入境外先进理财理念和模式,各商业银行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得大客户对其提供理财服务的银行的依赖性也变得越来越强。所以适应客户的要求,打造全国统一的系统的理财中心,并开展地区旗舰中心的建设工作,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16、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蓬勃的发展起来并且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从2005年的2000亿元,迅速膨胀到2010年的超过7万亿元,五年间扩大了35倍,已然成为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一块,但是从目前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提示过于制式化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提示过于制式化是目前个人理财业务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提示内容均为千篇一律的制式化格式,并没有针对不同的理财业务和不同的投资者揭示相应的风险,甚至故意省略并弱化风险提示。投资人根本无法通过这样的风险提示来判断出这些不同的个人理财产品相对
17、应的投资风险有何不同,也无法判断出这些个人理财产品具体的风险大小以及发生的概率。去年一年,上海一中院及其辖区法院受理银行理财产品纠纷案件80余件。该院金融庭认为,银行理财纠纷频繁发生,主要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销售过程夸大收益,回避风险,推销产品不分对象等问题。很多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对客户的风险评估重视不够,对客户的风险教育也仅限于形式。如果投资人因为此而选择了错误的理财产品,产生了巨大的财物损失,这样会对投资者的心理和信心产生巨大的打击,同时也会对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产生怀疑,就会造成从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撤资,进一步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这种恶性循环。金融分业经营政策的制约
18、由于我国现阶段还是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的实行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3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3个市场的客户资金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虽然金融的分业经营控制了业内风险,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金融的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也限制了个人理财拓展的空间。使得以吸收存款为主要来源的商业银行只能经营短期间接性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不能从事证券和保险类的投资业务。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无法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其理财服务也只能停留在方案上,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
19、即增值业务大多数无法办理,这也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服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因为银行提供给客户的理财产品比较有限,客户只能凭借自己的投资理念去证券、保险业投资,因此要实现资产的增值会产生很大的风险。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也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成国际金融的趋势起了很大的阻碍。商业银行个人投资产品到期收益“代替”预期收益随着利率的不断攀升,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如商业银行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某城商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近22%。可是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去年一家国有
20、银行的一款人民币信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15%,而到期收益率仅为1.53%,两者相差13.47%;然而另一家商业银行的一款证券投资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5%,而到期收益率为-5.81%,两者甚至相差40.81%。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有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到期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9228款,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8013款,平均到期年收益率约为2.83%,到期收益率能够跑赢CPI 5.1%的产品只有131款,而这些产品均为挂钩股票或黄金的结构性产品以及信贷类产品。另外有近百款个人理财产品到期并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结构性产品最多,占71.88%。特
21、别是近期多篇报告数据对比显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所上升。其中,中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经在3.5%以上,有的已经站上了4%。信贷类产品中,预期年收益率最低为3.90%,最高为4.60%。其中,1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年收益率为4.24%,6个月1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为4.44%。对于到期收益和预期收益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既会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信念造成冲击,也会加大投资者对银行的不信任感。产品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点近年来,虽然各家银行都纷纷推出个人理财品牌,如建行的“乐当家”、农行的“金钥匙”、交通银行的“圆梦宝”、中信银行的“理财宝”、民生银行的“钱生钱”、广东发展
22、银行的“真情理财”等品牌。截止2010年12月20日,2010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了约9958款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约为7万亿元,相比于2009年约4.8万亿元的发行规模增长46%。其中,保证收益型产品约3328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约1134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约5496款。初步测算各行五大类理财产品多达10000多款,总额超过50000亿,拓宽了公众投资渠道。但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还是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吸收性创新多(占90%以上),原创性创新少;负债类业务创新多(占85%以上),资产类业务创新少;发达地区创新多,欠发达地区创新少;政府主导型创新多,市场主导型创新少;追求盈利创新多,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商业银行 个人 理财 业务 问题 研究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