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习题和答案(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习题和答案(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习题和答案(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逻辑和语文学习一、梳理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逻辑的角度看,“概念”揭示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 ,我们凭借概念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2)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 (3)“命题”是 ,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4)推理是 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 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5)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 ,不能中途 , 。“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 ,肯定
2、一个,就必须 ,不能两个都肯定。“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 。 2.根据所学知识举例。 (1)概念与词语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有的概念有许多词语与之对应,例如: ,有的词语能对应多个概念,例如: 。 (2)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例如 ;“包含关系”,例如 ;“交叉关系”,例如 ;“矛盾关系”,例如 ,和“反对关系”,例如 。 (3)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句子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小刚打碎了暖瓶”可以说成 ,或 ,三个句子表达的是同一个命题。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例如:“我喜欢杜鹃”,可以表达 和 两个命题。
3、(4)“三段论”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形式。例如: 。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1)下面的语句能表达命题的是( ) A.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B.能不忆江南? C.多么蓝的天哪! D.请把门关上。 E.你去过杭州吗? (2)下列命题不是真命题的是( ) A.鲸不是鱼。 B.一个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 C.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D.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4.指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A.看 B.瞧 (2)A.瞥 B.看 (3)A.瞥 B.仰视 (4)A.看 B.仰视 C.俯视 二、实践探究 5.请指
4、出下列句子的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 (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 (2)空军战士的雄姿在万里长空飞翔。 (3)行车速度的快慢是造成这次车祸的重要原因。 (4)隆重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5)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6.探究释疑。 (1)一位小学生了解了智能机器人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机器人会不会比人更聪明?” 教师回答:“不会比人聪明,因为机器人毕竟是机器。” 学生质疑道:“机器人会看病,而我们都不会,许多人下棋下不过机器人,这不是是说明机器人比人更聪明吗?要是它太聪明了,把人关进动物园怎么办?” 这位学生的思维犯了什么逻辑错误?如果你在场,该怎样为他释疑? 答
5、: (2)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求婚者可运用什么逻辑规律来猜测?请简要分析。 _ 参考答案: 1.(1)本质属性 (2) 根本属性 具体范围 (3)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 (4)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 复句 (5)同一 偷换概念 改换话题 同时都是真的 否
6、定另一个 同时都是假的 2. (该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答对即可)(1)例: 母亲、妈妈、娘等词语表示同一概念。“书”这个词语分别表示“书信”“书写”“书本”等不同的概念。 (2)例:全同关系的如“教师”和“老师”;包含关系的如 “数学”和“高等数学”;交叉关系的如“青年”和“解放军官兵”;“矛盾关系”如“生”和“死”;“反对关系”的如“哭”和“笑” (3)“小刚把暖瓶打碎了”“暖瓶被小刚打碎了” “我喜欢杜鹃花” “我喜欢杜鹃鸟” (4)例: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无一例外。 3.(1)ABC(D是祈使句,E是疑问句,都没有明确地做出判断) (2)D (努力奋斗只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条件之一
7、,仅此一项条件是不够的。) 4.(1)全同关系 (2)包含关系 (3)交叉关系 (4)A与BC是包含关系,B与C是反对关系 5.(1)自相矛盾。可改成“他是众多遇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2)概念不明确(词语搭配不当)。可改为“空军战士驾驶的战鹰在万里长空飞翔。”(3)自相矛盾。可改为“行车速度过快(或过慢)是造成这次车祸的重要原因。”(4)判断不当(句子杂糅)。可改为“隆重纪念五四青年。” 或“五四青年节来到了。”(5)推理不当(将目的关系误作因果关系)。可改为“他为了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6. (1)概念使用不明确,“人”既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整个人类,应该区别对待。正确
8、的解释是:机器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比某些人能干,但他的智能永远不会超过整个人类,因为它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求婚者可以运用排中律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从而赢得爱情。 金盒子与铅盒子上写的话刚好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的知识,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根据题意,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这句真话应该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即不在金盒子上,就在铅盒子上,而银盒子上的话肯定是假话。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盒里”是假的,相反的就可以断定肖像是放在银盒子里!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目标概说:1、教学目标与要求引导学生分析病文与典型材料,探究运用辩证分析的有效方
9、法;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表达自己的思想。2、教学重点病文的修改;材料的领悟;辩证分析法的灵活运用。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准确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教学创意:1、实用 本课设计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材料启发,让师生一起归纳写法,并当堂训练,让学生学有所获。2、时效 教案设计紧贴学生实际,也不乏社会热点的讨论。3、趣味 材料引用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的趣味,避免作文课的枯燥乏味。4、简洁 课件避免过多的动效、影音,还原语文课堂本色,追求简洁、雅致。5、自主学习 第一环节的方法由老师概括,二三环节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总结。实施过程:一、激情导入,初步理解“辩证思维”的
10、目的是理性认识事物。 教师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辨证分析。什么是辨证分析呢?我们从先哲那里获得启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香而不白,雪白而无香,说明事物既有优点,也有不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告诉我们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则启示我们事物是向前发展的。这些就是辩证分析。那么,如何对事物作出哲理性的思考呢?根据前人的经验,主要有三种做法: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让我们通过品味鉴别,去感受什么是“辩证分析”。 出示课件1 二
11、、品味鉴别,锤炼辩证思维能力1学习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说“过头话”教师引导初学写作议论文,容易缺乏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犯说“过头话”的毛病,这是一篇以宽容为话题的学生习作,老师摘抄下了部分内容,请一位女生朗读下面一段话。出示课件2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一些摩擦:上公共汽车,你踩了我一脚,我就撞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以冷眼相待,顾客就反唇相讥。这种风气极端有害。究其原因是没有气量,是人们道德水平不高,思想认识很低的表现。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家要记住这句话,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气度大些。 教师提问这样的分析合理吗?严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学
12、生发言“必然要发生摩擦”一句中“必然”一词过于肯定,摩擦在生活中只是偶然现象,可以改为“有时”;“究其原因是没有气量”这句话过于绝对,可以改为“气量狭小了些”;教师示例出示课件3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摩擦。比如:上公共汽车,你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我就有意还击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碰到一位冷眼待人的售货员,你就以牙还牙,反唇相讥。这些现象不好,他破坏了生活的和谐氛围。究其原因,大概是这些人多了些计较,少了些宽容;多了些争执,少了些忍让;多了些怒气,少了些冷静一句话,修养欠缺了些,度量狭小了些。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真希望那些人能记住这句话,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使
13、自己大度一点,宽容一点。 教师总结通过修改,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我们在讲道理,作分析时,为了体现自己的观点,有时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的强调,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这样就成了站不住脚的”过头话”。 写法归纳为防止说“过头话”,我们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老师为大家概括的方法是横向联结法。我们作分析时,要横向了解事物的联系,捏拿事物的分寸,把握评论的尺度,从多方寻求解答,就能视通万里,抚四海于一瞬,进而增加认识的广度,获得客观的认识。出示课件5板书:症状1: “过头话”对 策: 横向联结法 捏拿分寸,把握尺度;多方求解,视通万里。2.学习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变“近
14、视眼”教师过渡掌握了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后,我们再来分析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名人逸事总是容易被人们津津乐道,下面为大家展示的是两位大师的故事。请一位女生朗读第一则材料,一位男生朗读第二则材料。大家思考巴尔扎克看人与曹操看人有什么不同之处。探究案例二出示课件6: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话说一天一位老妇人拿着一本学生的作文本给巴尔扎克看,要他看看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今后的前途又会如何?巴尔扎克看过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着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这位老妇人是巴尔扎克小学时的老师,而这个作文本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人们
15、说曹操有相人之术,袁绍当时“四世三门,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曹操却说,“色厉胆小,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小利而忘身”的袁绍不会成就大事业。相反他评价当时人单势孤,寄人篱下的刘备“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是真英雄也。结果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开创了蜀汉基业,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袁绍在官渡一战中被打得仓惶逃窜,结果真如曹操所料。学生讨论后发言参考 伟大的巴尔扎克也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看人。曹操是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人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教师小结巴尔扎克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结果
16、为后人留下笑柄,曹操能用哲学观点相人,对我们的生活同样有启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时,如果把它看成是绝对不变的,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防止变“近视眼”。教师提问刚才老师在第一环节中,对议论时说“过头话”的毛病提出了“横向联系”的对策,并将方法概括为“捏拿分寸,把握尺度;多方求解,视通万里. ”现在同学们自己来总结一下,如何应对写作中得“近视眼”的症状。学生发言写法归纳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变“近视眼”,我们可以运用纵向回顾法。每一个事物都有过去、现在、未来,当碰到问题时,要瞻前顾后,抚今追昔,
17、上下求索,就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从而增加认识的深度,获得新颖的认识。出示课件7板书: 症状2: “近视眼”对 策: 纵向回顾法 瞻前顾后, 抚今追昔; 上下求索, 思接千载。学以致用请同学们用自己总结的方法指导写作。我来辩辩理:有不少中老年人感叹,“回顾过去,我们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单纯、听话、有理想,而现在的中学生只讲个性,差远了!”请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为自己辩辩理。出示课件8 教师示例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单纯、听话、有理想,与当时的社会风貌息息相关,因为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文化的空白和压抑,高考制度的恢复,成千上万的中学生欢欣鼓舞。他渴求拥有知识,回报社会! 面对现实,我们体会
18、到,当今的中学生有见解有个性也是时代的必然,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信息社会,听话未必能探索新的奥秘、新的世界。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敢于实践又是时代的要求。因为未来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不创新、不探索、不实践就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出示课件93、学会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防止成“一根筋”出示课件10教师过渡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可以使我们的目光深邃,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可以使我们的视野辽阔。老师有一次召开家长会,有一位学生家长向我阐述了她对网络的看法:在我的眼里,网络就如洪水猛兽,我坚决反对孩子上网。首先,上网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把时间用来玩电脑,那
19、么,孩子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必然会大大地减少;其次,玩电脑游戏,尤其是长时间地玩,对孩子的视力和健康十分有害,当孩子沉迷在电脑游戏带给他的快乐中时,他的视力也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地衰退,甚至会搭上曾经拥有过的健康身体; 再次,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上网就会受它们的影响。一些孩子因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人就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请思考:家长的观点全面吗?我听了家长的看法,感觉颇有道理,可又觉得缺了点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琢磨一下,家长的评论到底缺少了些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又如何向家长解答这个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梳理 探究 逻辑 语文 学习 习题 答案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