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35页).doc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35页).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 解决途径姜玥玮,范雪维,石宏博,王旭峰,涂淼鑫2016/12/28 指导老师:赵筱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大课题。我国粮食产量在一系列惠农政策鼓励下持续增长,但由于粮食作为农产品本身具有弱质性,因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战略时间长、涉及诸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体系。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势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产量实现“十一年增”后,仍然需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在此背景下对粮食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内国际,资源环
2、境,政治政策等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现状及隐患,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第 - 29 - 页目录概述- 1 -1. 什么是粮食安全- 1 -1.1 国际- 1 -1.2 中国- 2 -2. 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巨大成就- 3 -2.1 学者董文的观点- 3 -2.2 其他学者的观点- 6 -2.3 我国粮食产量在波动中稳步增长- 6 -3.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8 -3.1 我国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8 -3.2 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11 -3.2.1 粮食库存品种、质量和区域布局仍存在结构性不平
3、衡- 11 -3.2.2 粮食供求地区和品种仍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11 -3.3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因素增多- 12 -3.3.1 我国农业基础的脆弱性更加突出- 12 - 3.3.2 国际市场的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12 -3.3.3 跨国粮商对国内粮食产业链条渗入- 13 -4. 造成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 13 -4.1 资源的挤压- 13 -4.1.1 耕地“量”的减少- 13 -4.1.2 耕地“质”的下降- 14 -4.1.3 水资源短缺- 14 -4.2 生态环境的失衡- 14 -4.3 基础设施的制约- 15 -4.4 粮农素质的隐忧- 15 -4.5 体制与政策- 16
4、-4.6 比较效益的困惑- 16 -4.7 国际环境- 17 -5. 我国粮食安全的解决途径- 18 -5.1 生产能力保障- 18 -5.2 市场流通保障- 20 -5.3 储备制度保障- 21 -5.4 消费节约保障- 23 -5.5 加强国内与国际的联系- 24 -6. 案例:建三江分局发展现代农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27 -概述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世界粮食安全的起因始于19721974年爆发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安全危机高级别工作组2009年1月底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之际,潘基文秘书长及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联合发表文章指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5、要实现粮食安全,必须确保最贫困的人口有饭可吃,也必须致力于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支持农业生产和贸易。2009年7月10日在意大利闭幕的G8峰会所通过的拉奎拉粮食问题共同声明再一次在全球拉响了粮食安全的警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国际粮食形势的复杂化,使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增添了新风险,调控国内粮食市场的难度加大,实现粮食生产和供求平衡的形势更严峻了。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什么是粮食
6、安全1.1 国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出世界粮食安全系数为17%18%(安全临界点),但这一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人类粮食消费、居民营养与健康以及粮食安全的实际状况。2001年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对“粮食安全”概念的权威界定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取得足够的、富有营养和安全的粮食。同时,制定了衡量世界粮食安全的7项指标体系【1】:营养不足人口发生率;人均膳食热能供应量;谷物和根茎类食物占人均膳食热能供应比例;出生时预期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体重不足儿童率;体重指数的成人所占比例。这一指标体系被看成是关于粮食安全的最新概念。它更多地考虑民众,特别是贫困群体的食物
7、消费、营养状况,更具有人性化特点,其内涵是包括粮食数量安全在内的食物安全。1.2 中国我国粮食的概念主要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一般不包括经济作物和其他食品,如肉、蛋、奶、果、菜等农产品。我国的粮食安全概念根据自身国情,有众多学者提出各种侧重点不同的定义:朱晶、公茂刚认为,粮食安全的本质是既要确保粮食充足供应,又要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得到满足其生存、发展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的粮食;朱泽将粮食安全界定为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和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娄源功在此基础上认为,粮食安全是国家满足人们以合理价格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以及具备抵御各种粮食风险的能力,
8、这一概念主要增加了一个要件,即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是价格合理;田建民认为,粮食安全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即在保障充足的食物供给和分配数量的同时,还要求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有质量和数量保障的粮食,同时食物的生产和获取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新的粮食安全应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李瑞锋认为粮食安全归根结底是个体现象,粮食安全的终极目标是个人或家庭的粮食安全,并应根植于微观经济学对其进行研究。而基于粮食数量考虑制定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8项指标【2】:全国粮食总生产量;粮食总供给量;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自给率
9、;国家粮食储备量;广大居民营养状况;粮食市场供应体系的完备及效率;尚处在温饱线以下弱势群体人口的数量与营养状况等。因此,可以得出粮食安全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粮食安全主要指能满足整个国家(地区)的粮食需求,其取决于国家(地区)当年的粮食总拥有量(粮食生产量、粮食储备粮和粮食净进口量);而微观层面的粮食安全着重指能够满足家庭或个人的粮食获取,主要由家庭或个人的粮食获取能力来决定。宏观层面粮食安全是实现微观层面粮食安全的基础,微观层面粮食安全的实现是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其中保障国家宏观层面粮食安全又至关重要。2. 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而
10、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对解决我国庞大人口的食物基本需求以及保护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1 学者董文的观点董文通过考察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总产和单产的变化轨迹,我国粮食发展的历程很不平稳,粮食生产历史可划分为以下7个发展阶段。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通过参考其他材料对其进行了一点更新。【2】2.1.1 第1阶段(19491957年,生产迅速恢复和较快增长时期)通过土地改革,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了土地,再加上粮食价格政策合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很高,粮食生产获得较快恢复和增长。粮食总产由亿吨上升到亿吨,增长72.3%,年均增长7%;人均占有量由209kg增加到306kg,年均
11、增长4.9%。2.1.2 第2阶段(19581977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徘徊时期)由于农业生产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在农业经营制度上追求“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在流通上实行粮食统购制度,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粮食总产量只增加了1/3,粮食总产上升到亿吨,增长43%,年均增长约2%,人均占有量仍徘徊在300kg,在3年困难时期人均占有量下降到214kg,粮食处于极度紧缺状态。2.1.3 第3阶段(19781984年,粮食生产高速增长时期)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了由人民公社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农民积极
12、性提高,粮食总产由亿吨增加到亿吨,增长33.6%,年均增长5%。人均粮食占有量由319kg增加到396kg,增长24.1%,年均增长3.7%,首次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1.4 第4阶段(19851992年,粮食生产波动和徘徊时期)在我国粮食连年增长的情况下,人们过高估计了农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导致从1985年起国家采取了抑制粮食生产的政策、减少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份额等措施,挫伤了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处在徘徊阶段,总产量增长到亿吨,增长16.8%,但未突破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到369kg。2.1.5 第5阶段(19931999年,粮食生产调整和平稳发展时期)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宏观调控的力度
13、,实施了增加农业的投入、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省长负责制”等一系列保护农业的措施和政策,使我国农业生产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粮食总产量由亿吨上升到亿吨,突破5亿吨,达到历史最高时期,人均占有量由387kg增加到404kg。2.1.6 第6阶段(19992003年,粮食生产大幅下滑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耕地面积、播种面积、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4个连年减少”,粮食生产能力连年滑坡,粮食总产量由亿吨下降到亿吨,下降15.9%。人均占有量由404千克下降到334千克。国家粮食安全形势呈现严峻态势。2.1.7 第7阶段(20042007年,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幅度增加农业
14、投入,实施粮食补贴、最低保护价等一系列政策,粮食总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自1959年以来唯一一次“连续八连增”,并连续五年跨越了50000万吨的台阶。在此八年间,全国粮食增产量相当于1978-2011年三十三年间全国粮食增产总量的52.7%。与2003年相比,2011年全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万吨,增长了32.6%,年均递增3.6%。在此期间,全国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仅略低于19781984年的持续大幅增长阶段;但却要比1984-1998年的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阶段快一倍以上。这一时期全国粮食年均增产万吨,增产幅度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最大的。2.2 其他学者的观点对于我国
15、粮食安全的现状,学者吕耀等认为我国保障不同地区持续性获得食物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以及存在这种差异的主要制约因素也不一致。他通过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来判定农业主产区农业现状,农业生产要素与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方面的关系。【3】黄季焜比较乐观地认为我国目前没有较大的制约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在一段时期内,都能够保障粮食安全。【4】尹成杰认为我国粮食自给率从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一直保持较高自给率,粮食储备数量方面也非常充裕。【5】胡小平、星焱认为根据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的标准,从生产供给能力、购买能力、食物营养结构和市场价格方面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处于较高水平。【6】国内农产品加入国际市场,
16、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等影响,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隐患。尹成杰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基本能够保障粮食需求和供给的平衡。【7】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城镇化中一方面需要足够农产品满足城镇供给,一方面大量占用农业耕地、水资源。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不能满足粮食增产的需要。不可忽视的是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压力仍然存在,且呈现出带有预警性、趋势性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粮食产量在波动中稳步增长2.3.1 在2004年2004年以来,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粮食安全有了进一步保障。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782007)资料表明:1978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30477万吨增至52000万吨,29年间共
17、增加了64.5%,年均递增1.7%。2.3.2 在2008年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几年的高基数上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52850万吨,比上年增长850万吨,增长5.4%,比历史最高的1998年增长了3.2%,实现40年来第一次5年增产。2.3.3 在2009年2009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2.3.4 在2013年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十年增产,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创历史新高。如果按照每增加5000万吨作为一个台阶,这标志着中国粮食生产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意味着中国6亿吨的
18、粮食生产能力己初步形成。这是改革后中国粮食生产迈上的第6个台阶,迈上这个台阶只经历了短短2年时间,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与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以及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相对较轻等因素密切相关。【9】 据此说明,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粮食已经摆脱了供给长期偏紧的局面,粮食安全度得到提高。中国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实践证明,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可以立足国内来养活自己。3.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在客观评估和判断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的同时,更应看到中国粮食安
19、全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全国粮食连续增长的前提下,由于影响粮食增产的因素复杂,继续增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在互为交织的严峻的国际“三大危机”金融危机、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下,对粮食生产和市场流通都会带来不确定性,加大了我国粮食增产与供给的艰巨性。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食物结构与营养状况难度加大。因此,当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隐患,即数量隐患、结构隐患、国际隐患。3.1 我国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3.1.1 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制约日益突出我国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量小,区域分布不均衡,且质量欠佳。国土资源部历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耕地数量呈现不断减少的态势。19
20、861995年间,仅建设占地便使耕地减少亿亩,相当于韩国耕地总量的4倍。【10】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亿亩,比2007年度减少29万亩。与1996年的亿亩相比,十二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亿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大省。在耕地数量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也在不断下降。许多地方优质高产田在减少,劣质低产田在增加。一是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据统计,中国目前水土流失的面积已达到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18%。有646个县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四川、山西、甘肃、内蒙古、陕西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0%以上。【1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仍在以24万hm2的速度扩展。【12】二是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据统
21、计,我国约有万公顷农田、万公顷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草原以每年130多万公顷的速度退化。【10】三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有资料显示,我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已平均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目前全国农田中缺磷地面积占59%,缺钾占23%,缺磷钾占10%。许多地方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局部地区出现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现象,个别地方的土壤重金属检出率高达90%以上。四是耕地污染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由于耕地污染,全国每年损失粮食约50亿斤。【13】3.1.2 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明显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
22、,农业用水占总用量的70%以上。今后,农业用水短缺的问题将会日趋突出。一是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全国81%的水资源集中在占耕地36%的长江及以南地区,占总耕地的64%的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却仅占有19%水资源且承担着全国约40%的人口的粮食供给任务。【13】二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非均衡发展,在粮食单产较高,水资源较为丰富的东南沿海地区,甚至长江沿岸、淮河沿岸地区,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导致这些地区农业发展面临日趋严重的污染性缺水问题。三是粗放型的用水方式加剧水资源短缺。有资料显示:中国陆面年降水量为6.188万亿m3,其中约3387万亿m3消耗于陆地生物圈,万亿m3转化为径流和
23、地下水等水资源。现阶段中国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的80%,单位灌溉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9%。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一直维持在4800万4870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中每年尚有667万公顷左右得不到灌溉。【14】到2030年,我国农业用水的比重将从目前的72%下降到52%。【15】3.1.3 农民种粮效益下滑趋势难以扭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经营效益和比较利益,对农民种粮和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对农民实行各种补贴,但农业生产的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而大幅上升。山东、河南、安徽三省农业部门的调查显示,2008年夏收小麦亩
24、均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分别增加元、91元和71元,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每亩不足63元。【13】3.1.4 农业科技存在的薄弱环节难有重大突破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8%左右,农业机械化水平为37%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80%。【16】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据统计,中国每年取得大约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是推广率只有35%左右,真正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不到20%。【17】3.1.5 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趋于频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我国每年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粮食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导致粮食产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粮食安全 问题 解决 途径 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