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饮食习惯(7页).doc





《我国各地饮食习惯(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各地饮食习惯(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各地饮食习惯-第 7 页我国各地饮食习惯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从而使我国的饮食文化呈现复杂的地域差异。 1、东方型饮食特征 全球的饮食可分为东方型饮食和西方型饮食两大体系,其中东方型饮食以我国最为代表。它的发展历史、饮食结构、饮食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民族风情等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型饮食有很大差异。这是由我国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早在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饮食习惯
2、便进入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十二鼎食”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炒、煎、煮、酱、腌、炙等烹调方法,并外传到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都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又相当丰富。 我国的饮食结构复杂多样,以五谷为主食者为最多,即吃面食或米食,并配以各种汤、粥作饮料。这是因为我国广大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东部广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大多地区习惯于早、中、晚一日三餐。 我国的饮食调制方式各式各样,烹、炒、煮、炸、煎、涮、炖等
3、,加之丰富的佐料大葱、香菜、蒜、醋等,使我国的饮食和菜肴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这是西方型饮食所不能比的。 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又有各自的风味饮食及其独特吃法,更丰富了我国东方型饮食的内容。 2、地域差异 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大概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是水田,种植水稻;以北是旱田,种植冬小麦或春小麦。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人则以小麦面粉为主食。在气候方面,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尤其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稞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
4、食,同时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稞酒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 我国在饮食习惯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充分体现了我国饮食的地区差异。我国地域辽阔,饮食调制习俗、饮食风味也必然千差万别,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我国的菜系。我国有八大菜系或十大菜系之分,各菜系的原料不同、工艺不同、风味不同。川菜以“辣”著称,调味多样,取材广泛,麻辣、三椒、怪味、萸香等自成体系,“江西不怕辣、湖南辣不怕、四川怕不辣”即突出反映了四川菜系辣的特点。川菜以辣为特色,与当地人抵御潮湿多雨的气候密切相关。粤菜烩古今中外烹饪技术于一炉,以海味为主,兼取猪、羊、鸡、蛇
5、、猴、猫等,使粤菜以杂奇著称。而丰盛实惠、擅长调制禽畜味、工于火候的鲁菜,因黄河、黄海为它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使它成为北方菜系的代表,以爆炒、烧炸、酱扒诸技艺见长,并保留山东人爱吃大葱的特点。此外,淮扬菜、北京菜、湘菜等各居一方,各具特色,充分显示了我国饮食体系因各地特产、气候、风土人情不同而形成的复杂性和地域性。东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东北人主食多吃杂粮,除大米、白面、小米、玉米、高粱外,还喜食杂有豆类的二米饭,喜食鱼虾、野味,嗜肥腥膻,重油偏咸,并喜用拌、蘸食法。大酱及酱制品、酸菜、腌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佐餐食品。河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但农闲季节一日两餐,主食以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猪、牛
6、、羊肉,以及蛋、禽、菜、鱼为佳品。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大差异。“杂”是河北饮食习俗的显著特点,具有五花八门的饮食习惯。 山西人的主要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早饭稠,午饭好,晚饭稀。重主食,轻副食。主食以面和小米为主,素有“一面百样吃”的美誉。不搞一餐数菜。一般口味喜咸中带酸,醋是山西人惯用的调料。苏南人饮食的主要特点苏南人口味上喜清淡、甜咸、爽口,计究营养,普遍喜食新鲜、细嫩食物,忌食辛辣之物;少用调料、辅料,特别讲究保持食物菜肴的原味,且质高量少。 浙江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浙江人的口味以滑嫩爽口、糯而不腻、清淡纯鲜为主,酸辣次之。主食以米为主,辅以玉米、番薯等杂粮,部分地区且有一日四餐
7、的习惯。饮食习惯具有本地特色且多样,湖州、嘉兴一带人,喜吃鱼、虾、黄鳝;东阳等地喜食乌龟肉;海盐一带喜食“东坡肉”;金华地区喜食火腿和风肉;杭州一带喜食天目笋和虾蟆;温州沿海地区有生食鱼鲜的习惯。湖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湖南人一日三餐多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及薯类,极少食用面食。湖南人普遍嗜辣,且喜食苦味食品。湖南人口味多为辣、苦、酸、咸适中,对川菜、鲁菜也多能接受。江西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江西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辅以甘薯和米粉,且甘薯的吃法很多,米的食法也很讲究。发糕、灯芯糕、煨牛肉月饼等饼糕是江西人最爱吃的主食。江西人喜食各种水产品、鸡、鸭、狗肉和豆制品。习惯食用味浓油重、稠芡厚汁、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各地 饮食习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