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1、诵读领悟,把握情感脉络,体会“吟”这种自由体古诗在节奏上的变化美感;2、探究梦游“梦境”与现实生活、文章主旨的关系;3、体会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想象、夸张。【重点难点】1从文章内容上讲: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梦游天姥”和作者人生道路的关系,与“留别”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2从艺术手法上讲:李白是继屈原以后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李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意境张扬、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要引导学生吟诵细加体会。【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吟读法 + 鉴赏法【助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寻梦说梦,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做过梦的同学举手
2、?做过奇特的梦的同学请举手?梦中的景物、人物、动物或其他东西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影子吗?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会做梦,梦也很奇特。明确: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就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应。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是一个爱做梦,并对梦有着奇特体验的人,他在许多诗里直言不讳地说过,供奉翰林是一场梦。如“一官即梦寐”;“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鲁中送二从第赴举之西京);“长安如梦里”;“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登高丘而望远海”)等。现在我们就进入时间隧道,让时光倒流,重温诗仙李白的一个流传千古的奇梦梦游天姥吟留别。二、读梦听梦,把握吟诵。分四个小组进行接力吟诵,比一比谁读得好,谁能吟诵出诗歌中多变的
3、情感,多变的节奏以及他那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看练习题一的诵读提示。教师范读,学生点评。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为什么这样读?并归纳出诵读的一般要领。 用“畅”与“涩”来表其心。如:“天姥连天东南倾”、“别君去兮访名山”于畅中见其势;“忽魂悸烟霞”于涩中见其情。 用“轻”与“重”来抒其意。如:“安能摧眉开心颜”重读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梦闻天鸡”轻读中见轻松畅快。 用“长”与“短”来传其情。如:“开心颜”声音的延长,余韵无穷;“列缺霹雳轰然中开”短音字字铿锵。三、追梦析梦,探究神“奇”李白是世间难得的奇男子,他的诗文语言清新飘逸,意境奇伟瑰丽,风格豪放奔放,留“诗仙”美誉,
4、立浪漫丰碑,让百代称颂,令后人景仰。同时代诗人元稹评李白“以奇文取”。白居易也说李白“才矣奇矣”,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热烈的赞颂李白:“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既然是奇人,就做奇梦。既然是奇梦,必有奇事奇景。我们不妨找一找诗人梦到了那些奇事奇景?这些奇事奇景和现实又有什么联系?(一)吟诵“入梦之因”第一段,领悟诗人写天姥山的用意?明确写天姥山就是突出其神奇、高大的特点,隐喻他雄伟高大的政治抱负,主要运用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吟读指导:注意读出第一句突出天姥山神奇的衬托语气前轻后重;夸张语气特意意延长,如“八”;重复语气“东南倾”等;强调语气“
5、横”、“掩、”“拔”、“倾”读得较重等等。(二)重点吟读和评析“梦游经历”第二段1、启发引导:这个奇梦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可分为哪四个阶段?明确:月夜剡溪景,白昼山中景,傍晚洞外景,夜晚洞天景。那就让我们先来一睹为快吧!2、分小组进行吟读,体会各阶段的梦境究竟如何个奇法?如何读出这个奇?第一阶段主要赏析“飞”、“送”,配合清幽的景物,读出轻快语调;第二阶段抓住“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意象的理解,读得更加轻快愉悦,而后半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要逐渐缓慢下来,配合那种因对山中美景迷恋而迷路的意境;第三阶段要吟读出那种惊心动魄与变幻莫测的语调,注意前重后缓。3、重点吟读
6、“夜晚洞天景”,注意读出那种惊叹不已的语调(“列如麻”这个夸张的颤音的读法),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洞天仙府的?写出它什么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浓墨重彩的描写这样一个诗人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洞府的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仙人们出场的声势)。从这三个方面描绘了“洞天仙府”的富丽堂皇、声势浩大、热闹非凡。(1)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厌恶。(2)便于超脱现实,美好的仙境和黑暗现实做对比,反衬了现实的黑暗。(3)梦境是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其实就是他被召入宫时的心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
7、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出入官场的那种短暂的成功体验。而当他想逐渐融入时,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就是对官场的迷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象征着官场让人心惊胆战;“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象征着官场的变幻莫测。“云之君、仙之人”其实就是那些达官贵人。“日月照耀金银台”就是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宫殿;“虎鼓瑟兮鸾回车”就是达官贵人们出门时候的锣鼓开道。可见,梦游过程其实就是现实的曲折反映,梦中的仙界其实就是现实的官场,梦境中的奇特景象正象征着官场的险恶和变幻莫测。(三)吟读“出梦之叹” 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和第三段问:作者
8、写作这个奇梦的真正目的何在?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留别往事,留别诸君,留别自己,以诗明志。要注意读出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惊醒后的失落,“万事东流水”的无奈,“别君去兮”的洒脱和“不事权贵”傲气。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文眼和点睛之句,要读得重(zhong)而重(chong),将全诗推向高潮。四、欣赏完李白这个奇梦,你觉得最奇特的写法是什么?分小组讨论,明确:1、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像奇特。以丰富的想像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
9、如将瀛洲与天姥、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明确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主要风格: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构思、瑰丽的境界。五、迁移手法,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一段话。2:李白面对逆境的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写一篇300字左右小文章。结束语:一代诗仙已经作古,但一面精神大旗却永远辉映在人间。老师祝愿同学们能在李白的浪漫中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用李白的大浪漫去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将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还是让我们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吟诵最后一段,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 板书设计
10、: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李白) 月夜 白昼 傍晚 夜晚 蔑 傲入梦之因 剡溪 山中 洞外 洞中 出梦之叹 视 岸 大胆的夸张 清幽 壮美 恐怖 仙乐 权 不 浪漫主义政治抱负 官场道路 人生感慨 贵 屈 奇特的想象 学目标1、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意与境的有关知识。2、品读诗中描写的梦境;理解诗人在诗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3、体味本诗奇特的构思和夸张多变的语言特点,学习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说明: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因此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意境
11、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这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听说的,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以意为主”,这是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里多次强调的中心论点。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云:“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口巾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将意(作品的思想内容、意旨)放在首位,就象军队的统帅一样。并认为“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等各种题材,“寓意则灵”。“心不孤起,仗境方生”, 这是清人吴乔在讨论“唐人命意”时所阐述的一个观点。围炉诗
12、话卷一:“心不孤起,仗境方生。熟读新旧唐节、通鉴、稗史、杂记,乃能于作者知其时事,知其境遇,而后知其诗命意之所在。”这里注意到了作诗时诗人环境和遭遇对诗歌立意的影响。吴氏认为作诗不是凭空立意的,而是由诗人的具体环境和遭遇决定的。熟读各种史书,才能了解唐代诗人作诗的命意所在。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
13、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倘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李白这首古体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诗,但这首诗又不完全记梦、游仙,而是通过记梦、游仙的形式抒发自己不满黑暗现实、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诗中的美好境界,寄托着诗人的生活理想,曲折地反映出他对上层社会中污浊、丑恶现象的鄙弃和厌恶,展示出诗人高尚的人格和铮铮傲骨。 全诗共分三段,首段从开头至“对此欲倒东南倾”
14、,借“越人语天姥”,极力夸写天姥山的雄奇俊伟和自己热烈向往的心情。中段,起句承前启后,度人梦境,不露痕迹,写梦游天姥山的种种惊心动魄的奇观幻景。末段,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勾连,写由梦游回到现实,慨叹述志,揭示“不事权贵”的主旨。 李白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高度夸张的象征的艺术手法,徜徉于梦幻与现实之间,虚虚实实,将一腔郁愤之情,凝聚成为生动的艺术形象,结构出一幅非幻非真的梦游图。因此,从本诗奇特的构思入手,品读诗中描写的梦境,是引领学生鉴赏本诗的关键。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梦游过程和语句的体味品读中,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2、教学难点: 梦游天姥
15、吟留别意与境的关系。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沉浸,教学过程是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理解认识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各种语文学力的过程。所以,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盛唐昂扬奋发、自信进取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他的诗抒写了“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对封建制度下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抒发了向往光明和自由的愿望,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歌颂了祖国河山的神奇壮丽。他的诗感情激越奔放,想象丰富、奇丽,夸张大胆惊人而又真实生动,形式自由多变
16、而又运用自如,语言清新自然而又瑰丽多彩,形成了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成为后人追慕而又难以企及的典范,极大地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品的意境,又与作者的阅历、情趣、心境以至创作风格等密切相关。有的作者擅长表现磅礴的气象,抒写激越奋发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宏伟壮丽的意境;有的作者擅长描写雅静的景物,抒写缠绵细腻的情思,因而构成一种柔婉幽深的意境。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17、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鲐,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热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
18、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傈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
19、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薯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来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
20、,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1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
21、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
22、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l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听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平常人的伟大之处。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
23、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诗仙李白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可以一言以蔽之,那便是一个“奇”字。钱起说“才大语终奇”,元稹说“以奇文取称”,白居易说“才矣奇矣”。至于李白的诗歌,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特别称赞:“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杜甫虽然没有言“奇”,但“奇”已自在其中。 2、【提问】针对李
24、白的“奇”,能知道几首诗?能朗诵多少佳句?1、能答出一些篇名,但不能准确说出原因。2、能朗诵一些诗句,但不知“奇”在哪里。【提示】篇名: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其一)行路难(其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6)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1)“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俱怀逸兴壮思飞,可上九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1、交流积累,检查素养,激发温故知新的兴趣与热情。 2、问题较
25、开放,也难回答。只要能够说出或背颂一二句即可,目的是以点带面,吸引全体同学注意力,创设全员参与的氛围。 3、为下面讲析文本张本。 二、从“奇”字入手,理清思路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游”,把握对梦境的描写,理清思路。 2、通过朗读,了解诗作流畅自然而又夸张多变的语言特点。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范读指导。1、查看注释和练习题等信息点,组合整理。2、朗读全诗,体验品味。3、小组讨论,分清层次。 【结构层次提示】全诗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写“梦游天姥”,后一部分点明“留别”之意。 第一部分自“海客谈瀛洲”至“对此欲倒东南倾”,写天姥山的高大,这是诗人人梦的缘由。 作者开头一
26、二句不谈天姥,却从“海客谈瀛洲”人手,用“瀛洲”作为天姥的衬托。瀛洲难求,天姥可睹,两者并提,使天姥山也带上一层神秘色彩,为后面梦境的描写作了铺垫。是为人梦之缘由。第二部分自“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山的全过程。 这部分有四层意思: 第一层自“我欲因之梦吴越”至“绿水荡漾清猿啼”止。此为人梦。写梦中经行的路线及登山的起点。 第二层自“脚著谢公屐”至“丘峦崩摧”止。这一层写游山见闻第三层从“洞天石扉”至“仙之人分列如麻”止。由游山转入游仙,依然是梦中之境。第四层从“忽魂悸以魄动”至“失向来之烟霞”。此写出梦。正当诗人兴奋、陶醉于神仙世界的瑰丽辉煌时,忽然魂悸魄动,豁然梦醒,
27、于是倏忽之间,一切复归于平凡。第三部分自“世间行乐亦如此”至“使我不得开心颜”,写梦醒后的感慨。 这部分,作者向朋友们表明了为什么要南下吴越游天姥的原因。这里的感慨,集中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现了三方面的内容:1对世事的看法:如梦幻,如流水;2自己今后的打算:骑白鹿访名山,远离浊世;3傲岸坚强,不向统治阶级屈服。 1、 从诗歌形式入手,探求奇特的构思;品味语言。 【语言提示】语言流畅自然,毫无拘束,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首诗以七言为基础,随着感情的起落,句式有长有短、参差多变。使诗歌的节奏起伏跌宕。如描写雷电交加、山峦崩摧时,一连用了四个四言短句,急切的声势,把这种令人惊怖
28、的气氛推向了顶峰。 三、深入文本体悟诗中描写的梦境;理解诗人在诗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1、介绍适当的背景,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讲解有关意境知识。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1、李白为何要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研墨”、“杨贵妃斟酒”?2、 本诗中的梦境与“脱靴”、“研墨”、“斟酒”有何关系?【问题答案要析】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
29、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李白一生倘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李白这首古体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诗,但这首诗又不完全记梦、游仙,而是通过记梦、游仙的形式抒发自己不满黑暗现实、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诗中的美好境界,寄托着诗人的生活理想,曲折地反映出他对上层社会中污浊、丑恶现象的鄙弃和厌恶,展示出诗人高尚的人格和铮铮傲骨。 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思维量,不
30、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圈划、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诗人在诗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并且能让他们进入李白的情感世界中,分享诗仙的浪漫飘逸,熏陶心灵,提升素养。 四、深入文本,分析体味关键句,鉴赏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关键句,将关键句以电子稿形式演示。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31、傈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3、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仙山
32、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4、“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
33、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 学习抓住关键的语句来进行探究,可能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但必须从文中找到支撑观点的依据。最后,归结到: 1、这首诗虽然将梦境写得扑朔迷离,却很清楚地表现了当时李白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状态。诗人借“留别”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叛逆精神,突破了一般留别诗“有别必怨”的老调,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2、诗作将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结合起来,夸张为想象服务,通过梦境描绘,刻画出想象中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隐喻了作者追求光明、摆脱困境的愿望。这愿望充分反映在对自由
34、率真、无拘无束的神仙世界的描摹之中。也正因为夸张了天姥山的高度,使后来云霞明灭、众仙往来的境界的出现,显得真实合理、统一和谐。3、语言流畅自然,毫无拘束,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首诗以七言为基础,随着感情的起落,句式有长有短、参差多变。使诗歌的节奏起伏跌宕。如描写雷电交加、山峦崩摧时,一连用了四个四言短句,急切的声势,把这种令人惊怖的气氛推向了顶峰。这确实是继承屈原风格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这首诗的形式十分自由,全诗十二次换韵,平仄错落有致。作者意到笔随,不受任何体律的拘束,表现了艺术上的独创性,生动完美地体现了诗人的创作意图。 对“诗的结尾,认为世事无常,对现实采取回避退让态度,是消极的”的看
35、法会存在分歧,然而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保持独立的人格,拒绝与之合作,客观上对统治者也是一种反抗,有积极意义。只要学生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各种情感,并渗透到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去,就能锻炼和提高语文能力,更能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五、布置作业1、命题作文:我心中的李白 (800字以上) 完成作业。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思路点拨还可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展开教学,要点如下:一、试从以下两个角度,比较饮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二首诗的意境。 1作品的意境,跟作者的阅历、情趣、心境以至创作风格等密切相关。有的作者擅长表现磅礴的气象,抒写激越奋发的情怀,因
36、而构成一种宏伟壮丽的意境:有的作者擅长描写雅静的景物,抒写缠绵细腻的情思,因而构成一种柔婉幽深的意境。请学生从这个角度说说二首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2。从“意”与“境”的关系这个角度,说说三首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二、联系饮酒诗的意境,体会下列诗句的含义,并讨论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其中的“见”能否改为“看”或“望”?为什么?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与前两句诗所表现的志趣是怎样和谐地统一起来的? 三,研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段可分为几千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 2这一段所写的梦幻之境
37、,跟诗的结尾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什么关系? 四、辨析下列诗句,比较两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1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且放白鹿青崖问,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两组诗句所表现的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否一致?“心远地自偏中是否包含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为什么? 从“结庐在入境”与“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来看,两位诗人面对现实所采取的生活态度有什么异同? 练习举隅1、 本文语言流畅自然,毫无拘束,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请从文中摘抄自己最欣赏的句子,作简单评析。2、 理解全诗,思考:(1)作者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盛唐气质?(2)你认为哪些方面最动人,为什么?3、李白一贯主张“积极用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本诗中却有这样的句子:“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试谈谈你的看法。(300个字左右)-第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