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第 3 页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 (1)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0秒;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至心室,一些P波后没有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可能是2:1;3:2;4:3。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型。I型又称文氏(Wenchebach)现象,或称莫氏(Mobitz)型,型又称莫氏型,型较型为常见。第二度型传导阻滞(文氏现象):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与心室脱漏;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受阻;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比两个P-P间期之和为短。第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型):P-R间期固定,可正常
2、或延长。QRS波群有间期性脱漏,阻滞程度可经常变化,可为1:1;2:1;3:1;3:2;4:3等。下传的QRS波群多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第一度和第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其QRS波群不增宽;第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其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下,此时QRS波群常增宽。(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心房速率比心室速率快,心房心律可能为窦性或起源于异位;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QRS波群的形态主要取决于阻滞的部位,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分支以上,QRS波群不增宽。如阻滞位于双束支,则逸搏心律为低位心室自主心律,QRS波群增宽或畸形。邻近房室交界区高位逸搏心律的速率常在每分钟4060次之间,而低位心室自主心律的速率多在每分钟3050次之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 特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