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讲义基础篇--医学免疫学(41页).doc
《执业医师讲义基础篇--医学免疫学(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讲义基础篇--医学免疫学(41页).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执业医师讲义基础篇-医学免疫学-第 40 页医学免疫学第一单元 绪论医学免疫学绪论(5)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物学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作用,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免疫功能失调也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可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患。 2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免疫系统主宰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执行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机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固有免疫系统 由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及补体系统等组成,具有抗
2、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是与生俱来和非特异性的,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称为天然免疫。 (2)获得性免疫系统 包括抗体、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等。主要特点是对外来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免疫记忆和清除作用。 3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详见下表: 4克隆选择学说 20世纪50年代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McFarlune Burnet提出,其要点是: (1)各淋巴细胞带有的受体显示单一的特异性; (2)外来抗原选择必地以高亲和力结合相应的特异性受体并发生相互作用,使带有该受体的淋巴细胞激活并发生克隆扩增; (3)该淋巴细胞激活而分化成熟为效应细胞,其受体的特异性与亲代淋巴细胞相同; (4)带有能识别自身抗原的淋巴细
3、胞在发育早期被清除,在成熟的淋巴细胞库中不复存在。第二单元 抗原抗原的基本概念(5) 1抗原和抗原的两种性能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制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和/或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原通常具有两种性能: (1)免疫原性:系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功能; (2)免疫抗原性(免疫反应性或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2抗原决定簇 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又称表位。抗原可通过表面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
4、表面抗原受体结合而激发免疫应答,也可通过表面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发生免疫反应。可见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即由抗原决定簇的种类、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 3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和区别 T、B细胞通常识别抗原分子中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分别称为该抗原的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两者的区别详见下表: 4抗原结合价 是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大多数天然抗原分子结构复杂,表面具有许多或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为多价抗原。有些抗原如肺炎球菌多糖水解产物只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为单价抗原。 5共同抗原 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
5、上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或共有决定簇,亦称交叉反应性抗原。出现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出现于不同种属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 6交叉感染 抗原或抗血清除能与相应抗血清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外,还能与含某种相同抗体的它种抗血清或含某种相同抗原决定簇的它种抗原结合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交叉反应不仅在两种抗原决定簇构型完全相同时发生,也可在两种抗原决定簇构型相似的情况下发生,即针对某种决定簇的抗体也可与构型相似的另一决定簇发生反应,但结合力较弱。抗原分类(5)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是既指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抗原,如微生物和异种蛋白质
6、等。半抗原是指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如某些多糖、类脂和药物等。半抗原单独作用无免疫抗原,与蛋白载体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即可获得免疫原性。用该种复合物免疫机体不但可产生针对蛋白载体的抗体,也可产生针对半抗原的抗体,免疫学中半抗原与抗原决定簇或表位具有相同的含义和作用。 2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需要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天然抗原如微生物、类毒素、卵清蛋白和羊红细胞等大多为TD-Ag。TD抗原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可产生IgG等多种类别抗体,并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
7、抗原(TI-Ag)是指无需T细胞辅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天然TI-Ag种类较少,主要有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素等。TI抗原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且只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 3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 异种抗原系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例如(1)病原微生物及其结构成分,如细菌、鞭毛等;(2)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脱毒,保留原有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应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类毒素有破伤风类毒素(TAT)。(3)动物免疫血清/抗毒素。它们常用于相应疾病的特异性治疗和紧急预防。抗毒素对人而言具有两重性,既是抗体又具有抗
8、原性。 同种异型抗原是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存在的抗原性物质,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HLA抗原。 自身抗原是同一个体中自身组织细胞在某些因素如感染、外伤、药物等的影响下,获得了抗原性,诱发对自身组织细胞的免疫应答,这类组织和细胞及其成分称为自身抗原。如晶状体蛋白等。 独特型抗原为TCR、BCR或Ig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构型结构,它们可成为自身免疫原(即独特型)诱导抗原型抗体的产生。 4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如动物、植物或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Forssma 首先发现在豚鼠脏器和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当时将这种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
9、原。超抗原(3) 1概念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的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的作用,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SAg)。 2种类 有两类:外源性超抗原和内源性超抗原。前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后者如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Mls。 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1)与MHC类分子1和TCR V结构域结合,从而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2)不具备抗原识别的特异性,不需APC的加工和递呈; (3)高比例的T细胞激活可引起诸多因素的释放,常导致十分严重的病理性后果。佐剂(3) 1概念 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人机体可增强机体对
10、抗原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称为佐剂。 2种类 种类较多,有生物性的如卡介苗;无机化合物性的如氢氧化铝;人工合成类的如胞苷酸;脂质体、免疫刺激复合物、CpG等是新型的佐剂。常用的佐剂有弗氏完全佐剂(CFA)和弗氏不完全佐剂(IFA)。 3作用机制 (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抗原在体内停留时间; (2)刺激抗原提呈细胞,增加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第三单元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4) 1概念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2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禽类特有的法氏囊。骨髓可生成多能
11、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及其他血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等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功能障碍,将严重损害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来自骨髓始祖T细胞(胸腺细胞)可在其内发育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新生期摘除胸腺的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缺失,体液免疫功能受损。法氏囊又称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来自骨髓的始祖B细胞可在其内发育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活性的B细胞。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其骨髓是与禽类法氏囊相当的中枢免疫器官。新生期去除法氏囊,禽类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缺陷,而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3主要功能
12、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和成熟。外周免疫器官(5) 1组成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2主要结构 (1)淋巴结 淋巴结由淋巴管密布相连,形成淋巴循环系统。主要参与免疫细胞的运输和组织液的回收与过滤,是T、B细胞聚集的部位。 浅皮质区(B细胞区)内含淋巴小结,主要由B细胞聚集而成,另有少量树突状细胞。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生发中心,内含B细胞和浆细胞。 深皮质区(T细胞区)主要由T细胞组成,有少量巨噬细胞和并指状细胞。 髓索和髓窦 髓索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髓窦为淋巴液通道,与输出淋巴管相通,内含大量巨噬细胞,能吞噬清除淋巴液中的细菌等异物。 (2)脾脏
13、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除具有与淋巴结相似的功能外,还有造血、储血和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细胞及免疫复合物的作用。脾脏分为被膜和实质,实质由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组成。白髓是淋巴细胞聚集的部位。位于白髓内弥散淋巴组织中的淋巴小结(又称脾小结)是B细胞聚集的场所,经抗原刺激后可出现生发中心,为非胸腺依赖区。红髓包括脾索和脾窦,脾索为条索状结构,含大量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脾窦由脾索围绕而成内部充满血液。 (3)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主要包括扁桃体、肠集合淋巴结、阑尾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 3主要功能 成熟T、B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则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第四
14、单元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概念(2) 免疫细胞(IC)泛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和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造血干细胞(HSC)系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造血细胞,出生后骨髓成为HSC的主要来源,各种血细胞均来自HSC。CD34+、CD117+是HSC的主要标记。T淋巴细胞(5) T淋巴细胞是胚肝或骨髓始祖T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发育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1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表面标志包括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表面抗原是指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表面物质;表面受体是指细胞表面能与相应配体结合的结构,有些表面受体可用特异性抗体鉴
15、定,所以也属表现抗原。 T细胞表面标志 (1)T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如CD2/E受体(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CD3、CD4、CD8、CD28。 (2)有丝分裂原受体如PHA受体、ConA受体和PWM受体。它们被相应有丝分裂原结合后,能非特异地激活多克隆淋巴细胞。 (3)细胞因子受体如IL-2、IL-4、IL-10、IL-12受体等。 2TCR-CD3复合特的组成及结构 TCR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由异二聚体、或者、链组成。每条肽链均含有V区和C区,V区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区是受体的构架部分。TCR只能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CD3分子是T细胞的重要标志
16、,由、和五种多肽链组成,它们的胞浆区均含有ITAM,具有传导TCR信号的功能,使T细胞活化。 CD3分子与TCR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其主要功能是把TCR与抗原结合后产生的活化信号传递到细胞内,诱导T细胞活化。 3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因TCR构成的分子不同把T细胞分为、T细胞(约95%)和、T细胞(约1%5%)。、T细胞又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它们都表达、TCR。 (1)Th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辅助免疫应答(CD4+Th2)。 (2)TC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CD8+TC)。 (3)TS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抑制CD4+Th和CD
17、8+TC)。 (4)TD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CD4+Th1)。 (5)Tm细胞:具记忆作用,是长命细胞、参与再次应答。 4Th细胞的亚群及其功能 根据CD4+Th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Th细胞分为Th1细胞亚群。Th2细胞亚群活化CD4+ 的T细胞通过表面IL-12等细胞因子受体,接受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后,可增生分化为Th1细胞。该种T细胞可通过释放IL-2、IFN-和TNF-等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因此又称炎性T细胞。活化CD4+T细胞通过表面IL-4等细胞因子受体,接受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作用的,可增殖分化为Th2细胞。
18、该种T细胞可通过释放IL-4、5、6、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或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5) 主要表达于B细胞表面,能与补体裂解片段C3b结合,为C3b受体,又称补体受体(CR)。抗体致敏红细胞(EA)结合补体C3b可形成EAC复合物,B细胞通过表面C3b受体与EAC中的C3b结合可形成以B细胞为中心的EAC玫瑰花结。T细胞不表达C3b受体,因此。EAC玫瑰花结试验也可用来鉴别T、B细胞。 6B细胞抗原受体(BCR) BCR存在于B细胞表面,是B细胞的标志,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mIg的V区部分能与抗原特异性
19、结合。在BCR复合物中,还有两对异二聚体组成的信号传导分子Ig和Ig,其功能是辅助mIg向B细胞传导活化信号,参与mIg链的表达与转运。 7B细胞有丝分裂原受体 如脂多糖受体(LPS-R)、葡萄球菌A蛋白受体(SPA-R)和与T细胞共有的美洲商陆丝裂原受体(PWM-R)。B细胞与相应有丝分裂原作用后可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发生有丝分裂。BCR复合物的组成(2) BCR是B细胞表面能够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的结构,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人外周血B细胞表面大多具有SmIgM和SmIgD两种受体分子。通常B细胞表面BCR与膜分子Ig、Ig异二聚体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BCR-Ig、Ig复合受体分子
20、。Ig、Ig异二聚体的主要功能是将BCR与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第一信号传递到细胞内,诱导B细胞活化。SmIg也是鉴别B细胞的抗原性标志,可用荧火素标记的抗Ig抗体检测B细胞。B细胞亚群及其特征(4) 根据表面标志和功能可将B细胞分为B1(CD5+B)和B2(CD5-B)两个亚群,详见下表:自然杀伤细胞(5) 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类未经预先致敏就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淋巴细胞。 1NK细胞的表面标志 NK细胞没有T、B细胞所特有的抗原受体。人类NK细胞表面标志有CD56、CD16、CD11a和某些与其活化或抑制有关的受体。上述标志不是NK细胞所特有的。NK细胞表面具有低亲和性Ig
21、GFc(FcR,CD16),能定向杀伤与IgC抗体结合的靶细胞,这种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2NK细胞的受体 (1)KAR(杀伤细胞活化受体) 能广泛识别靶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胞浆区有ITAM结构,可转导活化信号,使NK细胞活化产生自然杀伤效应。 (2)KIR(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能识别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 类分子并与之结合,产生抑制信号。该抑制信号在胞内起主导作用,能阻断杀伤信号的转导,保护正常的自身组织细胞不被破坏。 (3)IgG FcR(FcR,CD16 ) 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结合,产生ADDC效应。 3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NK细胞能够识
22、别和杀伤突变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而对正常自身组织细胞无细胞毒作用。NK细胞通过自然杀伤作用、ADCC效应,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及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功能,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同时NK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IL-2和IFN可增强NK活性;活化NK细胞又可分泌IL-2、IFN-和GM-CSF等细胞因子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因此又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抗原呈递细胞(2) 1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抗原呈递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T、B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以及内皮细胞、肿瘤细胞的病毒感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执业 医师 讲义 基础 医学 免疫学 4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