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教案+反思.doc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教案+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会认“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趣味,力求熟读成诵。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大意。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语文要素】5.通过学习文言文,丰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课时12课时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1.观看介绍山海经的视频资料。同学们,刚才视频里说山海经不但内容涉及广泛,关键还是我国古代
2、神话故事的汇编,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出自这本书,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齐读课题。2.精卫是一只鸟,它长什么样呢?(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及原著中描述外形的文言文)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精卫鸟的: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学生自读这段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1.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帮助学生明确生僻字的读音。2.生认读生字新词:炎帝、名曰、溺而不返、衔、堙。3.了解炎帝:炎帝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炎帝的资料,学生自读后谈认识)4.学习“衔”字。(1)课件展示:“衔”字的变形过程。明确古意:“衔”指的是为了控制马匹的
3、行进速度,横在马嘴里,两端系着缰绳的小铜棒。(2)读文中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句子中的“衔”是什么意思?(口里含着)5.在田字格里书写课文中的五个生字。三、反复诵读,读出韵味1.指名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练读后,全班按照节奏再读课文。3.课件出示:金文版精卫填海。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些历史故事刚开始是口口相传,后来就有了文字的记载,这是用金文记载的精卫填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4.汉字经过演变,人们慢慢地把笔画、结构、大小进行统一,就出现了篆书。课件出示:篆书版精卫填海。生齐读。5.汉字就是这样不断地演变着。课件出示:繁体字的精卫填海。这下子大家一定能认出更多的字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卫填海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13 教案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