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14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第 13 页“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的开题报告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王春霞论 证 部 分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我们学校根据新课程精神,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有效教学的力度。但是,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过多的关注教材本身,甚至只着眼于教材本身,因而教学过程仍然停留在知识的灌输过程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立足点没有确立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拓展学生综合能力上。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努力,很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或进步,造成课堂效率不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密切相关。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
2、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角是教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我们的教学不仅是有行动,而更重要的是,要有所“作为”。要获得收效,就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我们的课题立足点有效的教学行为,期盼通过研究能构筑理想的课堂,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优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教育实践者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对教学目标
3、、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重新优化,努力探索教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在教学思想上,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关注统一规格教学向关注差异教学转变,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由程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以选拔为主的评价向促进个性发展的评价转变,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
4、也是科学。(1)国外:国外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已经成功地报告了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和与良好教学效果相关的教师教学行为,如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2)国内:近年来,各个省市对有效教学研究很活跃。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
5、一种反思的意识”;三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有的专题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等问题上,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有效教学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叶澜新课程理念,高慎英、刘良华的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宋秋前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胡庆芳的有效的课堂管理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等。这些研究对我校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行为与有效教学实践研究是有参考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6、,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的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
7、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的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
8、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 (一)研究的意义 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这些理论上的收获,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无系统的规律可循,尤其在教师的实践层次上的指导不够,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 “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收益。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经过课题组教师的集体讨论,我们将研究主题定位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上。 (二)理论价值 1理论假设:在单位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率。 2联系:本课题所说的“教师有效教
9、学行为的研究”与上述研究比照,它们之间在内在精神、本质涵义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 3区别和创新: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讨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性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模式;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我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爱岗敬业,工
10、作热情高,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教科研骨干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校级教学能手,能独立开展案例研究、公开教学、论文撰写等行动性研究任务。 2学校教研能力强。学校在近一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有效课堂”的研讨,已研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有获奖,承担专题校本教研开放活动,得到了市专家和各位同行的一致好评。3前期工作,本课题撰写的前期,学校针对有效教学开展了理论学习、部分学科研讨等多项工作。学习叶澜新课程理念、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宋秋前有效教学
11、的理念与实施策略、崔允漷的有效教学论、胡庆芳的有效的课堂管理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等相关文献和教育杂志。设 计 报 告一、课题名称的界定 1教学行为:教学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对于教什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最好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后产生的。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3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性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模式。具体表现为课堂
12、内管理与监控、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讨论与交流、辅导与练习以及语言与形态等一系列具体可感或不可感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系统。二、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在岗在编所有教师(50岁以下)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期“师、生、校”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 (二)成果状态目标 1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实现多元合作、多向互动;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2教师:打造一支集学习、工作、研究为一体的科研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13、3学生:勤于探究和实践,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学校: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水平,学校教学效果得到社会的肯定。 四、研究的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但更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直观体现,由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课前有效备课、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评价反思、辅助行为和管理行为这四个方面: 1有效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教学目标设计。围绕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意识。 (2)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
14、确定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需要和个性需求,以学生为教学内容选择的主体,从学生出发,寻找“教”和“学”的最佳契合点,从而使“教”更有效地为“学”服务。结合我校实际,可开展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创造等问题研究。 (3)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结合方式。一般包括全班研讨形式、分组学习形式、个别学习形式。通过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2课堂教学实施中主要教学行为研究 课堂教学,就是实施教学设计,不是照搬教学设计,而是要根据课堂情境进行调整。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组织、监
15、控和调节。教师的组织、监控能力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决定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行为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或需要处理的内容,为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行为达到有效,我们把教师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显性教学行为进行列举,并对每一个行为采取行动研究。如: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和质疑。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讨论的时机和方式,如何指导;课堂中在什么情况下需教师讲授,怎么讲;课堂中在什么情况下需组织合作学习,合作方式如何;课堂中如何提问有效,如何解决生成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有效;如何给不同的学生以激励,评价他们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
16、反思,进行哪些反思等多个方面的研究。3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思行为的研究 教师作为“实践反思者”要做好自我评价研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开展教学反思的研究,从而推动教师成为教学的实践者、思考者、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及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的
17、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与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与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设想的策略是:提问诊断改进。教学后,对于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改进?”“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得到培养,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改进?”等等。 4课堂辅助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研究 辅助教学行为指向课堂中的学生或情境中的问题,围绕学生的学生参与状况、学习
18、动机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等展开研究。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树立学习的信心,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等。课堂管理行为指向课堂中的学生所发生的破坏性行为或偶发事件。如在课堂上的分组活动中,教师要调控、管理学生的分组合作活动(时间、纪律、方向、个别学生、突发情况、安全等),要了解、参与、指点、帮助学生的分组活动(进程、观点、困难、错误、闪光点),要组织学生的组间交流和组内交流,引导不同观点的争论,要拓展必要的知识内容,要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教学的目标要求。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思路。我们将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刻
19、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探求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实现高效课堂。2方法: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了解、交谈、现场观察等形式,对研究前、中、后期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现状进行对比,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高效课堂教师有效行为的研究,不断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形成教师高效的教学行为。文献研究法:阅读、研究、分析关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指导课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
20、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课例、某一个教学片段等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提炼出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或品质。 六、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5月) 1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2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有效性现状的调查、分析,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请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指导和论证,完成课题设计方案。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1年6月2012年12月)1进行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各个层面的研究。包括备课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研究。开展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堂语言、课堂评价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和开
21、发科研能力。加强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力度,提高教师有效备课能力和课堂预设能力;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分析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制定出学科的学科评价方案,并予以实施,在探索中总结经验。2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共同分享研究成果。3收集具体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完成阶段研究报告。教师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总结出上阶段成果,分析不足,修正教学模式和程序,提高教师的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习收益。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12月) 1完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有效课堂的评价体系,形成成果,撰写结题研究报告。2出刊本课题的研究论文专辑(课题成果专著)及成果展览,请上级专家进行成果
22、鉴定。七、预期成果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个性实践与研究,努力构建平等、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五个优化”:优化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优化新型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阶段成果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召开开题报告论证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王春霞优秀教案汇编教案集黄学琴王会星优秀课例展示、课堂教学录像带或光盘的展示光盘雍伟邹 洋案例反思录案例集黄凤娥有效教学等课题方面论文汇编论文集王惠珍黄凤娥最终成果有效教学设计、案例集案例集王惠珍黄凤娥课题实
23、验论文集论文集黄凤娥王惠珍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研究研究结题报告王春霞八、课题保障: 1设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组 长:王春霞 副组长:邹 伟 黄凤娥 王惠珍 组 员:赵霞霞、任晓娟、初 波 、靳多红、梁玉莲、胡晓娜、 王会星 雍 伟 邹 洋2课题指导老师: 石嘴山市教育局研究室: 王少元 张依莲 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万东旺 程清梅 王翠霞 3.条件保障。我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爱岗敬业,工作热情高,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教科研骨干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校级教学能手,能独立开展案例研究、公开教学、论文撰写等行动性研究任务。 学校教研能力强。学校在近一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有效课堂”的研讨,已研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有获奖,承担专题校本教研开放活动,得到了市专家和各位同行的一致好评。本课题与学校课改校本教研、师培等工作相融合,每月进行一次实验交流,每一年进行1次小结。4.经费保障。学校全力支持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报刊,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外出学习、请进名师、校际交流、本校教研活动。九、主要参考文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