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11页).doc
《《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第 10 页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罗丹(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郑州 450046)【摘要】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诗中出现的众多思妇形象体现了东汉末年文人的生命哲学、价值追求、思想意识等,这些思妇形象成为当时文人的生活渴望和精神寄托。【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相思;哀怨。The Missing Women Image of Nineteen Ancient PoemsLuoDan(Chinese Department of Henan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Zheng Zhou 450046)Abstract:Nineteen A
2、ncient Poems represent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of the Han dynasty literati cource of poetry,poetry in many missing women image show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literatis philosophy of life,the pursuit of value,ideology,the image ofyearning women became the lierati life desire and spirit.Keaword: Nine
3、teen Ancient Poems,Missing Women,Acacia,sad.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编著的文选卷二十九,题目为“古诗”,共有十九首五言诗。目前学者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所作,不是作于一时一地,而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所作作品的集合。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评论家的推崇和高评,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道:“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P77.钟嵘诗品评其为:“文温以丽,意悲以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M曹旭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P3
4、6.鲁迅先生评古诗十九首说道:“或近楚骚,体式实为独造,诚所谓蓄神奇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者也。” 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P231.由此可见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地位之高。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丰富而复杂,学者对它的分析历来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马茂元先生和袁行霈先生都认为游子和思妇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是表现共同的时代主题的两个方面,以游子和思妇为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生活在汉末中下层社会的无名文人士子虽有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理想,但是生不逢时,志不得展的苦闷,抒发了他们相思离别的感伤、人生苦短的惆怅、知音难遇的悲哀和世态炎凉的愤慨等世俗情怀。古
5、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游子和思妇的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这也是其得以流传千年的魅力所在。古诗十九首中思妇主题的古诗共有十一首,分别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细细品味这些作品中的思妇形象,可以发现她们所表现的不仅是相思,还有哀怨和追求知音的感悟。 姑且不去深究古诗十九首中的叙述者是男子,还是女子,只看诗歌本身,单纯地从作品中的字里行间发掘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物形象,思妇形象是诗中女性形象之一。思妇形象是思念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妇人形象,在不同的场景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思
6、念之情,由此可以将思妇形象分为以下几类:一、哀叹年华虚度,渴望夫妻团圆的思妇形象 古诗十九首中明显表现这类思妇形象的作品有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涉江采芙蓉。以青青河畔草为例: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扑,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善用比兴,这首诗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首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和柳既是柔弱植物的代表,更是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而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象征,草和柳的体态妖娆随风飘逸也好似女性娇好的身段,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这两句诗起兴,如同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王秀梅译
7、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P9.也是由大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生命的相似之处引起共鸣,因而产生了由物及心的联想。春天是花草树木一生中最美好的季节,看到这些美好的生命如此欣欣向荣,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唐朝王昌龄有一首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P57.青青河畔草中的这位思妇也是如此,因春意引发游子的思念,渴望夫妻团圆。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当时的妇女化妆时“傅白粉使面部显得更加白皙的习俗流传已久,傅红粉以使面色红润则起源较晚,不过至少在东汉时期已开始使用。
8、” 朱大渭.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8 ,P100.红粉妆和素手恰是当时女性只能对外展示的两个身体部位,以极少的语言表现最大的力量,展现了女子的容貌风采,光亮照人。然而,这些描写并不仅仅是展示美丽的姿态,还有更多暗示。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中国传统中,男子生命的价值在于得到别人的知赏和重用,而女人的价值则在于得到一个男子的赏爱,所以女子的化妆修饰都是为了欣赏自己的人而做。这位女子把自己打扮得如此光鲜照人也暗示了她心中有一种对感情的追求。从诗人对女主人公身世的揭示,可以看出这位思妇的
9、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便与一般幽居怀人的思妇不同。一般传统的幽居思妇品性温柔敦厚,性格内敛婉约,如诗经郑风子衿、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所塑造的女性。而青青河畔草中的女子则与之截然不同。由于女主人公曾为歌妓,长期生活在灯红酒绿的欢场,是个率直大胆、个性张扬、情感外泄的人。再则从诗人对女主人公身世的揭示中,我们知道诗中这位女主人公所思的丈夫也有些与众不同。别的女子思念的是“游子”式的丈夫,而女主人公思念的却是“荡子”式的丈夫。游子一般是为了生计,为了光耀门庭,为了今后与妻子家人有更美好的生活才不得不外出游历;而荡子则不同,这些人往往不愁生计,经常出入欢场,四出游荡行踪不定,出家不念家。这样的丈夫给女人的安
10、全感是很低的。诗中的女主人公脱离欢场,嫁作他人妇,说明她追求的是能一种男女同居共欢的世俗生活,她希望后半生能夫妻恩爱相守白头,但不幸的是她却嫁给了一个行踪不定四海为家的“荡子”。这位荡子丈夫把一个如花似玉而又不甘寂寞的她孤零零地抛在家里,白白虚度年华,作为一个过惯了灯红酒绿欢场生活的女子,往往是忍受不了这份寂寞的,所以当她面对眼前的一片无边春色,不禁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呼喊。这一直抒心灵的呼喊,充分表现出她内心正在进行着“守”与“不守”的矛盾挣扎,表现出独守空闺的思妇的痛苦之情,这是一个女性的自我觉醒,是女性对本体的关注、对生命的认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11、。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憾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P54.中国传统的女性,涉及两性之间的相思离别之情,总是遮遮掩掩,她们的心理状态是曲折而微妙的。而青青河畔草等作品一改以往思妇形象,其所刻画的哀叹年华虚度,渴望夫妻团圆的思妇形象,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传统礼教的否定,大胆直白地抒发了
12、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忧愁,她们的心理状态比较单纯直率。诗人的写作视角由外部景物转入女性的内心深处,将其深层心理表露无遗,突显自我意识,可以说是对思妇形象的大胆创造。二、相思苦闷,忠贞不渝的思妇形象 古诗十九首中表现这类思妇形象的作品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以客从远方来为例: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客来访,带送礼物应当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在思妇眼中却是一件十分惊喜的事情。因为这位客人非比寻常,一是因为客人来自于“故人”所在的万里之遥的地方;二
13、是因为客人带来了久别家乡、身处万里之遥的“故人”寄给她的一件礼物。这一切又充分说明思妇日夜思念的“故人”并没有因为久别、因为身处万里之遥而变心遗忘自已。在封建社会,由于社会动乱,再加上交通、通讯的不发达,“故人”长期滞流异地他乡,音讯不通、会合难期。“故人”会不会另有新欢,这对孤居旧乡的思妇来说难免是内心的一大忧患。但今天“故人”托人从远方带来了礼物,可见“故人”对自己还是那样情深意浓,一下便扫除了她心头的疑虑,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因此,此时的思妇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故人心尚尔”的感慨。从另一个方面反衬了思妇的相思苦闷。这一句可以说是全诗的核心,波澜曲折由此展开,抒情亦由此得以深化。“故人”从
14、万里之遥托人带来“一端绮”已是十分值得珍贵的了,而且绮的上面又织有“双鸳鸯”的文彩,其中自然寓有浪迹天涯的“故人”热切期盼夫妻团聚的心愿。睹物生情,思妇长久孤寂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也由此激发了她胸中爱情的火焰。于是她手抚“一端绮”,展开了一番丰富的联想:要将这“一端绮”裁为象征夫妻团聚、同床共眠的“合欢被”,而且在被子里要装进象征“长相思”的丝绵,在被子外要缀上象征永不分离的“结不解”丝缕。这一系列的联想,充分表现了思妇对夫妻欢聚的强烈期盼之情。“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最后两句,以比喻作结,点出主题,表达了思妇对爱情的坚定誓言。胶和漆混合在一起,黏粘度就更加地坚牢,让人根本无法分解,这
15、里用以比喻夫妻间感情的融洽无间。“别离此”,语意双关,从比喻本身来说,“此”指“胶”、“漆”相投,不可分解。从诗的意蕴来说,则指夫妻感情如胶似漆,不可分离。“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这世上惟有“胶”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思妇对游子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可见一斑。今天,当我们再次读到这首写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诗时,不禁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这位身处深闺、孤寂痴情的少妇一种无限的同情,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不知她的期盼可否实现? 客从远方来等作品所表现的这类相思苦闷、忠贞不渝的思妇形象细腻真切,栩栩如生。面对
16、久别难逢的游子,她们没有挣扎,没有抱怨,只是一味的等待,将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寄托于物:客人从远方带来的“一端绮”,经过她精心裁制而成的“合欢被”,盖在身上如同游子睡在身边;客人捎回的“一书札”日日怀揣在袖中,精心呵护,几年过去字迹一点没有磨损,见字如见人;庭院中的树木、夜空中的星星、皎洁的月亮这些都成为她们的情感寄托,陪伴着她们思念、等待,其忠贞不渝之志可歌可泣,动人心魄。三、因游子不归心生埋怨,努力劝慰自己的思妇形象 还有一些思妇形象敢于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敢于表达离别相思对自己的折磨,敢于袒露对夫君的埋怨。她们更重视自己的生命本体,更自觉追求生命价值,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怨妇了。古诗十九首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十九首 古诗 十九 形象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