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ppt
《张静“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静“好仁不好学_其蔽也愚”.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万万 世世 师师 表表论语选读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很可能不曾认真思考过:很可能不曾认真思考过:究竟什么是学习,为什么究竟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什么是学的基本内要学,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什么是好学,学什涵,什么是好学,学什么么先贤孔子就这些问题先贤孔子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下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下面就看看孔子的观点是什么。就看看孔子的观点是什么。疏通课文疏通课文1 1【原文原文】孔子曰:孔子曰:“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上上也;学而知之者,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民斯为斯为下下矣。矣。”【译
2、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评析】孔子虽说有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但他,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人。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人。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
3、去学习。俗话说: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了。 2 2【原文原文】子曰: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好古,敏敏以求之以求之者也。者也。” ” 【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爱好古代的东西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评析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上智”就是就是“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者
4、。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3 3【原文原文】子曰: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丘之好学也。”【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即使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
5、,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了。”【评析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坦率直爽的人,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在只有10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并不是“生而知之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4 4【原文原文】子曰: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
6、蔽矣乎?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对曰:“未未也。也。”“”“居居(1 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愚(2 2);好知不);好知不好学,其蔽也好学,其蔽也荡荡(3 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贼(4 4);好直不好学,);好直不好学,其蔽也其蔽也绞绞(5 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狂。”【注释注释】(1 1)居:坐。()居:坐。(2 2)愚:受人愚弄。()愚:受人愚弄。(3 3)荡:放荡。)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 4)贼:害。()贼
7、:害。(5 5)绞:说话尖刻。)绞:说话尖刻。 【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病了吗?”子路回答说:子路回答说:“没有。没有。”孔子说:孔子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
8、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评析评析】其实孔子强调的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回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回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不足。 本章谈本章谈“仁之度仁之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仁不好学,其
9、蔽也愚”,“学学”后省一后省一“礼礼”字,字,“礼礼”即即“度度”。好仁若无礼好仁若无礼度,则愚仁度,则愚仁。孔子对孔子对“仁、知、信、直、勇、刚仁、知、信、直、勇、刚”等美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求要好的品德都要求要有有“礼礼”有有“度度”,如孔子说:,如孔子说:“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仁而无礼度则仁而无礼度则愚;智而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直而无礼度则愚
10、;智而无礼度则荡;信而无礼度则贼;直而无礼度则绞(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在施绞(伤人);勇而无礼度则乱;刚而无礼度则狂。在施恩方面也有一个尺度。恩方面也有一个尺度。 5 5【原文原文】子曰:子曰:“恭而无礼则恭而无礼则劳劳(1)(1),慎而无礼则,慎而无礼则葸葸(2)(2),勇而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绞(3)(3)。君子。君子笃笃(4)(4)于亲,则民兴于仁,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故旧(5)(5)不遗,则民不不遗,则民不偷偷(6)(6)。” ” 【注释注释】(1)(1)劳:辛劳,劳苦。劳:辛劳,劳苦。(2)(2)葸:音葸:音 ,拘谨,畏惧的样,拘谨,
11、畏惧的样子。子。(3)(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4)笃:厚待、真诚。笃:厚待、真诚。(5)(5)故故旧:故交,老朋友。旧:故交,老朋友。(6)(6)偷:淡薄。偷:淡薄。 【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
12、对人冷漠无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情了。” ” 【评析评析】“恭恭”、“慎慎”、“勇勇”、“直直”等德目不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礼”作指导,只有在作指导,只有在“礼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则就会出现“劳劳”、“葸葸”、“乱乱”、“绞绞”,就不,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 6【原文原文】子夏子夏(1)(1)曰:曰:“贤贤贤贤(2)(2)易易(3)(3)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君,能致其身致其
13、身(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矣。”【注释注释】(1)(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44岁,生于公元前岁,生于公元前507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张。 (2)(2)贤贤:第一个贤贤:第一个“贤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重贤者。 (3)(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
14、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4)致其身:致,意为致其身:致,意为“献纳献纳”、“尽力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君主。 【译文译文】子夏说: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学
15、习过了。” 【评析评析】上一章有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孝”、“忠忠”、“信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
16、读分析,就更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7 7【原文原文】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事而慎于言,就就(1)(1)有道有道(2)(2)而而正正(3)(3)焉,可谓好学也焉,可谓好学也已。已。” ” 【注释注释】(1)(1)就:靠近、看齐。就:靠近、看齐。(2)(2)有道:指有道德有道:指有道德的人。的人。(3)(3)正:匡正、端正。正:匡正、端正。 【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
17、,说话却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有品德)的人那里去匡小心谨慎,到有道(有品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评析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
18、,把注意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鉴的。 【名人事例名人事例 】宋代名臣宋代名臣王曾王曾考科举连中考科举连中三元,道贺的人说:三元,道贺的人说:“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着不尽。着不尽。”意思说你考出来了,一生不愁吃不意思说你考出来了,一生不愁吃不愁穿了,王曾正色回答:愁穿了,王曾正色回答:“曾生平志不在温曾生平志不在温饱。饱。”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但绝不能仅仅把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但绝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庸庸碌碌,甚至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庸庸碌碌,甚至为非作歹。
19、为非作歹。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这一章里,孔子提出敏事慎言即好学,敏事慎言即好学,这就意味着,言行也是学问这就意味着,言行也是学问。毛主席说:。毛主席说:“使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再有再有红楼梦红楼梦里那副名联:里那副名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练达即文章。 可以说,可以说,书斋里是一种学问,书斋外又书斋里是一种学问,书斋外又是一种学问,两种学问做通了,才是大学问。是一种学问,两种学问做通了,才是大学问。8 8【原文原文】哀公问: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有颜回者好
20、学,不迁怒不迁怒(1)(1),不贰过不贰过(2)(2),不幸,不幸短命短命死矣死矣(3)(3)。今也则。今也则亡亡(4)(4),未闻好学者也。,未闻好学者也。” ” 【注释注释】(1)(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上。(2)(2)不贰过:不贰过:“贰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不犯同样的错误。(3)(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31岁。岁。(4)(4)亡:同亡:同“无无”。【译文译文】鲁哀公问孔子: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
21、说: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 【评析评析】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
22、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解读解读】孔子回答哀公问孔子回答哀公问“孰为好学孰为好学”,孔子可以从方法、态度、孔子可以从方法、态度、时间上去回答好学的提问时间上去回答好学的提问。颜子。颜子“闻一以知十闻一以知十公冶长公冶长。”善于联想善于联想和推导。和推导。态度上,态度上,“语之终日而不惰。语之终日而不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为政为政。”时间上时间上,“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子罕。”但孔子但孔子没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回答,而是直接从道德修养角度去回答,
23、没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回答,而是直接从道德修养角度去回答,“不迁不迁怒怒”,“不贰过。不贰过。”朱熹说: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于后。于后。”“”“不迁怒不迁怒”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总之,怒于左者,移于右,怒于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总之,怒于左者,移于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强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
24、上者,泄于下,怒于强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强施于人强施于人”,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不迁怒不迁怒”,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不贰过不贰过”,需经过三个阶段:自知其过,需经过三个阶段:自知其过,“颜子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程子语)。自改其过。(程子语)。自改其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自讼其过,自讼其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也公冶长公冶长。”颜回之所以能颜回之所以能“不贰过不贰过”,关键是做
25、到了对待错误能,关键是做到了对待错误能“自知、自改、自讼自知、自改、自讼”。 另外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以另外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以“不迁不贰回答,并攻哀公之不迁不贰回答,并攻哀公之性迁怒贰过故也。因以问,则并以对之,兼以攻上之短,不犯其罚性迁怒贰过故也。因以问,则并以对之,兼以攻上之短,不犯其罚”。(论语集释论语集释卷二引卷二引别解别解)。)。反思反思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现在的父兄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现在的父兄是怎样做的?有弟子而不教,不必说了;有教是怎样做的?有弟子而不教,不必说了;有教的,也大多从利禄起见。你好好学,考不上大的,也大多从利禄起见。你好好学,考不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好 蔽也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