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循环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理学循环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循环学习.ppt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血液循环2.心室舒张期(图)一、心脏的泵血功能等容舒张期(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快速充盈期(period of rapid filling)减慢充盈期(period of reduced filling)第一节 心脏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1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2页/共39页(四)心脏射血功能的调节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1.搏出量的调节(1)异长自身调节(2)等长自身调节 通过影响心肌收缩能力来调节搏出量(提高射血分数) 心输出量搏出量 心 率 前负荷(静脉回流量) 后负荷(主动脉压) 心 缩 力 体液因素 神
2、经因素上一页下一页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 第3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五)心泵血功能的贮备 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心输出量随机 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一、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一节 心脏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4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一)、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2.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图)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极化(polarization):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为正电 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 去极化(dep
3、olarization):细胞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 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这种过程称为去极化。 复极化(repolarization):由去极化状态恢复到极化状态 的过程。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原有的极化程度增强,静 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兴奋性降低的状态。第一节 心脏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5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1)兴奋性的特点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特别长,不发生强直收缩。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图)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静息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钠通道的状态(二)生理特性 1.兴奋性(excita
4、bility)第一节 心脏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6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二)生理特性 2.自律性(autorhythmicity)(1)自律细胞的电位特点(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舒张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图)最大舒张期电位水平(图)阈电位水平(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第一节 心脏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7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二)生理特性(1)传导性的特点(2)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3.传导性(conductivity)上一页下一页第8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
5、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二)生理特性 心肌收缩性的特点:(1)对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有明显的依赖(2)不发生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extrasystole) 代偿间隙(compensatory pause)4.收缩性(contractility)上一页下一页第9页/共39页v期前收缩: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一次额外的(人工或病理)刺激,可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和收缩,由于它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所以称为期前收缩。v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第10页/共39页第二节 血管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11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二、血
6、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1.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脉压(pulse pressure)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各类血管的机能特点(图)(一)动脉血压第二节 血管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12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2.动脉血压形成的原因(1)血液充盈血管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2)心室射血量是产生动脉血压的动力(3)外周阻力是构成动脉血压的必要条件第二节 血管生理上一页下
7、一页第13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前负荷(静脉回流量)后负荷(大动脉血压) 心 缩 力神经因素体液因素每搏输出量 心 率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小动脉管径 血液粘滞度 红细胞数目 血浆成分 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的作用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第二节 血管生理上一页下一页第14页/共39页(二)动脉脉搏(pulse)第15页/共39页第三章 血液循环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二)静脉回流 静脉回心血量(v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循环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