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第三章.pptx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第三章.ppt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细胞膜的电生理第1页/共60页一、静息膜电位的形成和维持(一)概念: 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也称静息电位。第2页/共60页 0+ + - -B BA A细胞细胞细胞膜细胞膜微电极微电极电位计电位计第3页/共60页 0+ + - -B B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0-90mVmV0 0mVmV0 0mVmV本实验本实验提示提示: :1.1.跨膜有跨膜有电位差电位差2.2.膜内膜内低于低于膜外膜外3.3.稳定直流稳定直流电位电位第4页/共60页 极化:活细胞的细胞膜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 生理学中将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定为0电位,大多动物神经纤维、各种肌细胞的膜电位-50-100mV的直流电位,表现为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第5页/共60页生物电产生机制 两个条件:1.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 2.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 两个力量
3、:动力浓度差、电位差 阻力电位差 一个平衡:离子的平衡电位第6页/共60页 静息膜电位形成的基础:Na+、K+等关键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不均等分布及选择性透膜移动。 电扩散:离子的跨膜渗透,与膜内外离子的浓度、跨膜电势差、某离子的渗透系数等因素有关。 离子运动的独立性法则每种离子的跨膜运动都是相互独立的(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第7页/共60页表3-1 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和电位 离子 细胞外液 胞 质 平衡电位 (mmol/L) (mmol/L) (mV) Na+ 145 12 +65 K+ 4 155 -95 Cl- - 120 . 4 -90有机负离子 155 _第8页/共60页1
4、、K+的扩散对膜电位的作用 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安静时膜对K+通透性大, K+顺浓度差外流,而细胞内的有机负离子不能透出细胞,便产生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当促进K+向外移动的化学力(K+的扩膜浓度梯度)与阻止K+向外移动的电场力(跨膜电位梯度)达到平衡时,则K+的净通透量等于零,此时的电位差称为K+的平衡电位,等于静息电位。第9页/共60页+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K+顺浓度差顺浓度差(化学驱动力化学驱动力)跨膜跨膜外流外流, 建立起建立起内内负负外正外正的的跨膜电位跨膜电位。第10页/共60页+A A-
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当当促使促使K+外流力外流力与与阻止阻止K+外流力外流力平衡平衡时时, 即即,K+的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的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 K+的的净净通量为通量为零零 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RP)第11页/共60页 大量实验证明:当细胞外的K+浓度降低时,静息电位增大;膜外K+浓度增高时,静息电位减小,而改变Na+浓度对其无明显影响,说明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的平衡电位决定的。 若知道K+在胞内外分布的浓度,可以利用Nernst方程来计算静息膜电位。第12页/共60页Nernst公式公式(1889):
6、RTEX= logZFX+iX+o简化公式:简化公式: EX= 61 log (mV)X+iX+o如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如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 K+i : 155mmol/L, K+o: 4mmol/L,则则 0.026, log = -1.59 Ek=61 -1.59-95 (mV) K+iK+oK+iK+o第13页/共60页 假定膜仅对Na+通透,膜外Na+流向膜内,建立起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平衡电位,其值为+60mV,幅度小于K+的平衡电位。2、Na+的扩散对膜电位的作用第14页/共60页 在活细胞中, K+、Na+是共同对膜电位的形成发挥作用的。 但在静息状态下, K+通透性是Na+50
7、-75倍。相对较大量K+的净外流建立了一个-90mV的膜电位,相对少的Na+内流部分消除或中和了K+的平衡电位。 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值为-70mV。3、K+和Na+对膜电位的协同作用第15页/共60页 静息状态下, K+和Na+的扩散时刻在进行,但胞内K+浓度没有持续下降, Na+浓度也没有持续增加,为什么? K+-Na+泵的作用:将胞内Na+泵出,将胞外K+泵入,从而抵消了两种离子的膜渗漏通量。4、K+-Na+泵和膜电位的维持第16页/共60页钠钠-钾泵转运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钾泵转运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第17页/共60页 总结: 由于膜内外存在不同的离子浓度,膜对这些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
8、,导致了静息电位的形成; 静息状态时,所有被动通透力与主动转运的力平衡,使膜电位保持恒定不变。 第18页/共60页二、细胞膜动作电位(一)细胞的兴奋与阈刺激第19页/共60页第20页/共60页1 1、分级电位(局部电位) ) 首先给细胞一个较小的刺激,然后不断增大刺激强度,所形成的电位幅值也会逐步由小变大,将这种具有不同幅值的电位称为分级电位。 分级电位特征:振幅随扩散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作短距离的扩散。 单个阈下刺激能造成去极化,未达到 阈电位水平,少量Na+Na+道开,Na+Na+内流 叠加产生局部反应(局部兴奋),很快 被K+K+外流所抵消。 第21页/共60页概念概念
9、: 阈下刺激阈下刺激引起的低引起的低于阈电位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的去极化(即局部(即局部电位),电位),称局部兴称局部兴奋。奋。第22页/共60页特点:特点: 不 具 不 具有有“全或无全或无”现象。现象。 电紧电紧张方式扩布。张方式扩布。 具有具有总和效应:总和效应:时间性和空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间性总和。 第23页/共60页 如果同时有多个突触活动,则它们各自所产生的突触电流可以累加起来。通过这种方式,神经元就把不同来源的信息加以整合。 突触电位与动作电位不同,它的幅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离开始发的膜区时,电位幅度便快速衰减,离开突触电位始发处数毫米,突触电位就消失了。这种扩布称为电紧张性扩布。
10、 在树突或胞体上发生的突触电位有累加效应,即可以相加或相减。加或减的电位结果传播到轴突基部。当电位变化达到了阀值,便可以触发动作电位。第24页/共60页时间性总和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第25页/共60页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细胞受到一个较大刺激时,产生的膜两侧的快速、可逆,并能扩散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此间,细胞膜的Na+通道打开, Na+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 特征:从产生的起点沿整个细胞膜传导,传导的幅度不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第26页/共60页去去 极极 化化上上 升升 支支下降支下降支3.3.动作电位的图形动作电位的图形刺激刺激局部电位局部电位阈电位阈电位去极化去极
11、化零电位零电位反极化(超射)反极化(超射)复极化复极化负后电位负后电位第27页/共60页 几个概念: 极化:静息时,膜电位呈现内负外正的状态。 去极化(除极化):静息膜电位变小的过程。 反极化:膜电位的极性倒转,变成膜内为正(+30mv+30mv)膜外为负的状态,又称超射。 复极化:从去极化向静息状态恢复的过程。 超极化:较比静息膜电位增加的状态。(负后电位) 第28页/共60页第29页/共60页(三)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Bernstein(1902)Bernstein(1902)提出膜学说:细胞内外钾离子的提出膜学说:细胞内外钾离子的不均衡的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
12、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不均衡的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是细胞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并认为动作电位是细胞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并认为动作电位是膜电位消失的表现。是膜电位消失的表现。 Hodgkin Hodgkin 认为细胞膜受刺激时,首先引起受刺激部分认为细胞膜受刺激时,首先引起受刺激部分的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膜上的的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膜上的NaNa+ +通道开通道开放,引起放,引起NaNa+ +电导增加,电导增加, NaNa+ +流入膜内,当流入膜内,当P PNaNa 大于大于P PK K时,时, NaNa+ +迅速内流,使膜内的正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课件 第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