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期末复习之二数学归纳法与极限.doc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之二数学归纳法与极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期末复习之二数学归纳法与极限.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数学期末复习之二数学归纳法及极限第一部分:复习目标:(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2)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第二部分:内容小结1.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证恒等式;整除性的证明;探求平面几何中的问题;探求数列的通项;不等式的证明.注意:(1)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两步缺一不可(2)证题时要注意两凑:一凑归纳假设;二凑目标2. 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设数列an、bn,当an=a, bn=b时, (anbn)=ab; (anbn
2、)=ab; =(b0)注意:(1)an、bn的极限都存在时才能用四则运算法则;(2)可推广到有限多个.(3)求数列极限时,如是不定型(,等),应先变形,再求极限,一般应如何变形?熟练掌握如下几个常用极限:(1) C=C(C为常数);(2) ()p=0(p0);(3) =(kN *,a、b、c、dR且c0);(4) qn=0(|q|1).3. 函数极限的概念(略). 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如果f (x)=a, g(x)=b,那么f(x)g(x)=ab; f(x)g(x)=ab; =(b0).注意:(1)上述法则对x的情况仍成立;(2)Cf(x)=Cf(x)(C为常数);(3)f(x)n=f(x
3、)n(nN *)f(x)=Af(x)= f(x)=A,f(x)=Af(x)=f(x)=A.4. 函数f(x)在x0处连续当且仅当满足三个条件:(1)函数f(x)在x=x0处及其附近有定义;(2)f(x)存在;(3) f(x)=f(x0).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若f(x)、g(x)都在点x0处连续,则f(x)g(x),f(x)g(x),(g(x)0)也在点x0处连续.若u(x)在点x0处连续,且f(u)在u0=u(x0)处连续,则复合函数fu(x)在点x0处也连续.注意:(1)连续必有极限,有极限未必连续;(2)从运算的角度来分析,
4、连续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运算与函数关系“f”是可以交换顺序的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反映到函数f(x)的图象上是在点x=x0处是不间断的.一般地,函数f(x)在点x0处不连续(间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如下图所示).图甲表示的是f(x)在点x0处的左、右极限存在但不相等,即f(x)不存在.图乙表示的是f(x)在点x0处的左极限存在,而右极限不存在,也属于f(x)不存在的情况.图丙表示的是f(x)存在,但函数f(x)在点x0处没有定义.图丁表示的是f(x)存在,但它不等于函数在这一点处的函数值f(x0).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与f(x)在点x 0处有极限的联系与区别:其联系是:f(x)在点
5、x0处连续是依据f(x)在点x0处的极限来定义的,它要求f(x)存在.其区别是:函数在某点处连续比在此点处有极限所具备的条件更强.首先,f(x)在点x0处有极限,对于点x0而言,x0可以属于f(x)的定义域,也可以不属于f(x)的定义域,即与f(x0)是否有意义无关,而f(x)在点x0处连续,要求f(x)在点x0及其附近都有定义;其次,f(x)在点x0处的极限(值)与f(x)在点x0处的函数值f(x0)可以无关,而f(x)在点x0处连续,要求f(x)在点x0处的极限(值)等于它在这一点的函数值f(x0).我们通常说“连续必有极限,有极限未必连续”,正是针对上述事实而言的.函数f(x)在点x0处
6、连续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函数f(x)在点x=x0处有定义;函数f(x)在点x=x0处有极限;函数f(x)在点x=x0处的极限值等于在这一点x0处的函数值,即f(x)=f(x0).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是我们判断函数在一点处是否连续的重要工具.第三部分:例题:【例1】 是否存在常数a、b、c使等式1(n212)+2(n222)+n(n2n2)=an4+bn2+c对一切正整数n成立?证明你的结论.剖析:先取n=1,2,3探求a、b、c的值,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nN*,a、b、c所确定的等式都成立.解:分别用n=1,2,3代入解方程组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由上可知等式成立;(
7、2)假设当n=k+1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左边=1(k+1)212+2(k+1)222+k(k+1)2k2+(k+1)(k+1)2(k+1)2=1(k212)+2(k222)+k(k2k2)+1(2k+1)+2(2k+1)+k(2k+1)=k4+()k2+(2k+1)+2(2k+1)+k(2k+1)=(k+1)4(k+1)2.当n=k+1时,等式成立.由(1)(2)得等式对一切的nN*均成立.评述:本题是探索性命题,它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一完整的思路过程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证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例2】(2003年全国)设a0为常数,且an=3n12an
8、1(nN*).证明:n1时,an=3n+(1)n12n+(1)n2na0.剖析:给出了递推公式,证通项公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证明:(1)当n=1时,3+22a0=12a0,而a1=302a0=12a0.当n=1时,通项公式正确.(2)假设n=k(kN*)时正确,即ak=3k+(1)k12k+(1)k2ka0,那么ak+1=3k2ak=3k3k+(1)k2k+(1)k+12k+1a0=3k+(1)k2k+1+(1)k+12k+1a0=3k+1+(1)k2k+1+(1)k+12k+1a0.当n=k+1时,通项公式正确.由(1)(2)可知,对nN*,an=3n+(1)n12n+(1)n2na0.评
9、述:由n=k正确n=k+1时也正确是证明的关键.本题也可用构造数列的方法求an.解:a0为常数,a1=32a0.由an=3n12an1,得=+1,即=+.=().是公比为,首项为的等比数列.=(a0)()n1.an=(a0)(2)n13+3n=3n+(1)n12n+(1)n2na0.注:本题关键是转化成an+1=can+d型【例3】 如下图,设P1,P2,P3,Pn,是曲线y=上的点列,Q1,Q2,Q3, ,Qn,是x轴正半轴上的点列,且OQ1P1,Q1Q2P2,Qn1QnPn,都是正三角形,设它们的边长为a1,a2,an,求证:a1+a2+an=n(n+1).证明:(1)当n=1时,点P1是
10、直线y=x与曲线y=的交点,可求出P1(,).a1=|OP1|=.而12=,命题成立.(2)假设n=k(kN*)时命题成立,即a1+a2+ak=k(k+1),则点Qk的坐标为(k(k+1),0),直线QkPk+1的方程为y=xk(k+1).代入y=,解得Pk+1点的坐标为ak+1=|QkPk+1|=(k+1)=(k+1).a1+a2+ak+a k+1=k(k+1)+(k+1)=(k+1)(k+2).当n=k+1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评述:本题的关键是求出Pk+1的纵坐标,再根据正三角形高与边的关系求出|QkP k+1|.【例4】 求下列极限:(1);(2)
11、(n);(3)(+).剖析:(1)因为分子分母都无极限,故不能直接运用商的极限运算法则,可通过变形分子分母同除以n2后再求极限;(2)因与n都没有极限,可先分子有理化再求极限;(3)因为极限的运算法则只适用于有限个数列,需先求和再求极限.解:(1)=.(2) (n)= =.(3)原式=(1+)=1.评述:对于(1)要避免下面两种错误:原式=1,(2n 2+n+7), (5n2+7)不存在,原式无极限.对于(2)要避免出现下面两种错误: (n)= n=0;原式=n=不存在.对于(3)要避免出现原式=+=0+0+0=0这样的错误.【例5】 已知数列an是由正数构成的数列,a13,且满足lganlg
12、an1lgc,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c是正数(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和Sn;(2)求的值解:(1)由已知得anan1,an是以a13,公比为c的等比数列,则an3n1.Sn(2) .当c=2时,原式;当2时,原式;当02时,原式=.评述:求数列极限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例6】 已知直线l:xny=0(nN *),圆M:(x+1)2+(y+1)2=1,抛物线:y=(x1)2,又l与M交于点A、B,l与交于点C、D,求.剖析:要求的值,必须先求它与n的关系.解:设圆心M(1,1)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d2=.又r=1,|AB|2=4(1d2)=.设点C(x1,y1), D(x2,y
13、2),由nx2(2n+1)x+n=0,x1+x2=, x1x2=1.(x1x2)2=(x1+x2)24x1x2=,(y1y2)2=()2=,|CD|2=(x1x2)2+(y1y2)2=(4n+1)(n2+1).=2.评述:本题属于解析几何与数列极限的综合题.要求极限,需先求,这就要求掌握求弦长的方法.【例7】 若数列an的首项为a1=1,且对任意nN*,an与an+1恰为方程x2bnx+cn=0的两根,其中0|c|1,当 (b1+b2+bn)3,求c的取值范围.解:首先,由题意对任意nN*,anan+1=cn恒成立.=c.又a1a2=a2=c.a1,a3,a5,a2n1,是首项为1,公比为c的
14、等比数列,a2,a4,a6,a2n,是首项为c,公比为c的等比数列.其次,由于对任意nN*,an+an+1=bn恒成立.=c.又b1=a1+a2=1+c,b2=a2+a3=2c,b1,b3,b5,b2n1,是首项为1+c,公比为c的等比数列,b2,b4,b6,b2n,是首项为2c,公比为c的等比数列, (b1+b2+b3+bn)= (b1+b3+b5+)+ (b2+b4+)=+3.解得c或c1.0|c|1,0c或1c0.故c的取值范围是(1,0)(0,.评述:本题的关键在于将题设中的极限不等式转化为关于c的不等式,即将bn的各项和表示为关于c的解析式,显然“桥梁”应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5、,故以根与系数的关系为突破口.【例8】求下列各极限:(1) (;(2)(x);(3) ;(4) 剖析:若f (x)在x0处连续,则应有f (x)=f (x0),故求f (x)在连续点x0处的极限时,只需求f (x0)即可;若f (x)在x0处不连续,可通过变形,消去xx0因式,转化成可直接求f(x0)的式子.解:(1)原式=.(2)原式=a+b.(3)因为=1,而=1,,所以不存在(4)原式=(cos+sin).思考讨论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例9】 (1)设f(x)=;(2)f (x)为多项式,且=1,=5,求f(x)的表达式.解:(1) f (x)= (2x+b)=b,f
16、(x)= (1+2x)=2,当且仅当b=2时, f (x)= f (x),故b=2时,原极限存在.(2)由于f(x)是多项式,且=1,可设f (x)=4x3+x2+ax+b(a、b为待定系数).又=5,即(4x2+x+a+)=5,a=5,b=0,即f (x)=4x3+x2+5x.评述:(1)函数在某点处有极限,与其在该点处是否连续不同.(2)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每点的极限值就等于这一点的函数值,也就是对初等函数而言,求极限就是求函数值,使极限运算大大简化.【例10】 讨论函数f (x)= x (0x+)的连续性,并作出函数图象.部析:应先求出f (x)的解析式,再判断连续性.解:当0x1时,f
17、 (x)= x=x;当x1时,f (x)= x=x=x;当x=1时,f (x)=0.f (x)=f(x)=(x)=1,f(x)= x=1,f(x)不存在.f (x)在x=1处不连续,f (x)在定义域内的其余点都连续.图象如下图所示.评述:分段函数讨论连续性,一定要讨论在“分界点”的左、右极限,进而判断连续性.【例11】 (1)讨论函数f(x)=(2)讨论函数f(x)=在区间0,3上的连续性.剖析:(1)需判断f(x)=f(x)=f(0).(2)需判断f(x)在(0,3)上的连续性及在x=0处右连续,在x=3处左连续.解:(1)f(x)=1, f(x)=1,f(x)f(x),f(x)不存在.f
18、(x)在x=0处不连续.(2)f(x)在x=3处无定义,f(x)在x=3处不连续.f(x)在区间0,3上不连续.【例12】 设f(x)=当a为何值时,函数f(x)是连续的.解:f(x)= (a+x)=a, f(x)=ex=1,而f(0)=a,故当a=1时, f(x)=f(0),即说明函数f(x)在x=0处连续,而在x0时,f(x)显然连续,于是我们可判断当a=1时,f(x)在(,+)内是连续的.评述:分段函数讨论连续性,一定要讨论在“分界点”的左、右极限,进而断定连续性.【例13】 如右图,在大沙漠上进行勘测工作时,先选定一点作为坐标原点,然后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从原点出发,在x轴上向正方向前进
19、a(a0)个单位后,向左转90,前进a r(0r1个单位,再向左转90,又前进a r2个单位,如此连续下去.(1)若有一小分队出发后与设在原点处的大本营失去联系,且可以断定此小分队的行动与原定方案相同,则大本营在何处寻找小分队?(2)若其中的r为变量,且0r1,则行动的最终目的地在怎样的一条曲线上?剖析:(1)小分队按原方案走,小分队最终应在运动的极限位置.(2)可先求最终目的地关于r的参数形式的方程.解:(1)由已知可知即求这样运动的极限点,设运动的极限位置为Q(x,y),则x=aar2+ar4=,y=arar3+ar5=,大本营应在点(,)附近去寻找小分队.(2)由消去r得(x)2+y2=
20、(其中x,y0),即行动的最终目的地在以(,0)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例14】 一弹性小球自h0=5 m高处自由下落,当它与水平地面每碰撞一次后速度减少到碰前的,不计每次碰撞时间,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解:设小球第一次落地时速度为v0,则有v0=10(m/s),那么第二,第三,第n+1次落地速度分别为v1=v0,v2=()2v0,vn=()nv0,小球开始下落到第一次与地相碰经过的路程为h0=5 m,小球第一次与地相碰到第二次与地相碰经过的路程是L1=2=10(.小球第二次与地相碰到第三次与地相碰经过的路程为L2,则L2=2=10()4.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小球第n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期末 复习 归纳法 极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