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备课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半截蜡烛描绘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它无时无刻不给我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课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已经达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别是成功地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虽然花费笔墨不多,但简约而不简单,循一点,足可以窥见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聂将军及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
2、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要发扬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懂得有付出,有收获。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英雄群体的写。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 4、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5、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学习作家刻画人物的手法。教学重点1、教育学生要发扬勇敢、不怕
3、牺牲的精神,懂得有付出,就有收获。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课时安排13课 题5、卢沟桥烽火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及可耻
4、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及英勇。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教法学法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具准备 “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纪录片;布置了解“卢沟桥事变”关背景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2。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
5、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二、初读指导1.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 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词语。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 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
6、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四、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出示词语,指名读。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交流并相机板书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
7、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指导朗读(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6)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
8、三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2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解疑。(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5)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三、指导造句1逐步2万籁俱寂四、延伸
9、作业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三次备课板书设计 我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 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5、卢沟桥的烽火 日寇:人仰马翻、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猝不及防、 教后反思课 题6、半截蜡烛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及德军周旋的。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及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及德军周旋的。教学难点感受
10、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及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法学法分角色练读 ,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1、板书课题:6、半截蜡烛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交流词语意思厄运:困苦的遭遇摇曳:摇晃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
11、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及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谁怎么做)_。_,(结果怎样)_。 2、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四、作业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2、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2、交流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4、妙在哪儿?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3)、办法巧妙。(二)学习第37自然段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
13、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及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及勇敢。 (1)、伯诺德夫人:动作:(急忙)取、(轻轻)吹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心理:万一结束神情:镇定沉着,临危不乱 (2)、杰克动作:(慢慢地)站,(平静地)伸、端,(不快不慢)走,(从容地)搬、生火,(默默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备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