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重难点工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隧道重难点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重难点工程.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隧道重难点工程5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5.1本溪隧道 5.1.1工程概况本溪隧道位于辽宁省本溪境内隧道进口里程为改DK68+460出口里程为改DK75+175全长6715m。 本溪隧道进口至改DK68+692.1458段位于直线上改DK68+692.1456至改DK72+374.1023段位于半径R=5000的曲线上,改DK68+692.1458至改DK74+467.32776段位于直线上改DK74+467.3276至出口段位于半径R=10000的曲线上隧道进口至改DK70+450为12.6419的上坡改DK70+450至出口为3的下坡最大埋深约221m。改DK68+
2、500处的底面有一条本溪石灰厂的运矿路路面高程约为150.465m。隧道在改DK68+545处跨入人防坑道坑道顶板高程约132.0m底板高程约130.0m人防工程坑道封堵改移后隧道方可施工通过该段落隧道在改DK68+800至改DK69+500段下穿本溪石灰厂。 隧道进口上方为一条本钢选矿厂的运矿马路进口下方也有一条本钢运矿的马路位于铁路里程DK68+460右侧10m可作为施工便道交通条件便利出口右侧约500m有一条约12m宽的沥青公路可作为施工便道交通条件便利。 隧道穿越本溪市南中低山区地貌形态复杂沿线所经之处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大部山体基岩裸露奥陶系灰岩、南芬组页岩、钓鱼台组石英砂岩
3、形成直立陡壁进口及部分丘前缓坡及丘间沟谷中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地势总体程东高西低高程在155,370m之间相对高差215m。 di+eI,粉质隧道范围内丘间沟谷内表层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Q3粘土、碎石土覆盖隧道洞身通过地层较为复杂分别为石灰系本溪组,C,2b页岩、泥质砂岩,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s,白云质灰岩、石灰岩,青2白口系南芬组,Qn,泥灰岩、页岩,青白口系钓鱼台组,Qd,石英岩夹页nndi+eI岩。隧道进口处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粉质粘土、碎石3土。 隧道所在地质条件复杂洞身通过大的区域断层及物探断层岩层破碎易发生塌方、突泥涌水等地质问题。岩层产状平缓且节理裂隙发育洞顶
4、易发生塌方掉块现象。可熔岩地段由于节理裂隙发育有岩溶水发育一般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易发生突泥涌水等事故。隧道进口附近为浅埋地段本溪组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易坍塌。 隧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少量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潜水由于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基岩裂隙水能够沿节理面下渗。雨季因地表水下渗隧道洞身范围有少量基岩裂隙水。本钢采石厂在洞顶形成采石坑雨季积水沿灰岩裂隙下渗预计洞身将有大量岩溶裂隙水。 本溪隧道进口采用帽檐式洞门出口采用直切式明洞门。 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及施工工期本溪隧道采用两座无轨运输斜井1#斜井长525m从线路右侧与正洞相交于DK71+145交角70?最大坡度5.17?,2#斜井
5、长271m从线路右侧与正洞相交于DK73+510交角54?最大坡度5.66?。 隧道各级围岩长度及所占比例分别为: ?级围岩总长度为460m所占比例为6.85%,?级围岩总长度为4405m所占比例为65.60%,?级围岩总长度为1575m所占比例为23.45%,?级围岩总长度为275m所占比例为4.10%。 5.1.2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本溪隧道由隧道架子二队与三队负责施工分别安排五个作业队从隧道进口、1#斜井小里程方向、1#斜井大里程方向、2#斜井小里程方向、出口采用五个作业面的施工组织方式掘进施工。隧道架子二队驻地设臵于本溪道进口负责本溪隧道进口、1#斜井的施工。隧道架子三队驻地设臵于本溪
6、道出口负责本溪隧道出口、2#斜井的施工。进口、1#斜井、2#斜井、出口位臵均修建施工场地修通进场便道和弃碴便道完善供水、供电、供风系统修建拌合站、材料库、生产车间等生产设施房屋。 本溪隧道任务划分如下: 进口正洞工区负责DK68+460,DK69+888段施工承担长度1428m。 1#斜井主工区负责DK69+888,DK71+145段施工承担长度1257m。副工区负责DK71+145,DK72+160段施工承担长度1015m。 1#斜井副工区负责DK72+160,DK73+510段施工承担长度1350m。 出口正洞工区负责DK73+510,DK75+175段施工承担长度1665m。 5.1.3
7、工期及进度安排 隧道施工遵循开挖支护、衬砌工序之间同步跟进的施工作业理念按隧道施工规定的步长关系组织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工序之间的工期安排按此规定执行。 本溪隧道计划安排总工期22个月施工准备两个月。2010年5月1日开工2012年2月29日竣工。 施工准备:2010年5月1日,2010年6月30日2个月。 进口作业队,总工期为22个月, 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7月1日,2012年12月30日18个月。 18个月。 正洞衬砌:2010年8月1日,2012年1月31日水沟电缆槽:2010年9月1日,2012年2月29日18个月。 1#斜井作业队,总工期为22个月, 斜井施工:2010年7月
8、1日,2010年10月15日3.5个月 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10月15日,2012年12月30日14.5个月。 正洞衬砌:2010年11月15日,2012年1月31日,14.5个月。 水沟电缆槽:2011年12月15日,2012年2月29日14.5个月。 2#斜井作业队,总工期为22个月, 斜井施工:2010年7月1日,2010年8月20日1.7个月 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8月20日,2012年12月30日16.3个月。 正洞衬砌:2010年9月20日,2012年1月31日, 16.3个月。 水沟电缆槽:2011年10月20日,2012年2月29日16.3个月。 出口作业队,总工期为
9、22个月, 正洞开挖与支护:2010年7月1日,2012年12月30日。18个月。 正洞衬砌:2010年8月1日,2012年1月31日。18个月。 水沟电缆槽:2010年9月1日,2012年2月29日18个月。 施工进度总体安排详见“本溪隧道施工形象进度图”。 5.1.4人员及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5.1.4.1人员配臵 架子队管理人员:18人 技术人员:50人(每作业面10人) 安全员:30人(每作业面6人) 开挖班:240人(每作业面48人,两班设臵,含开挖、立设拱架) 支护班:120人,每作业面24人,两班设臵, 钢筋加工班:20人,包括格栅加工钢筋网片的焊接, 防水板作业:30人,每作业面
10、6人, 仰拱底板作业:50人,每作业面10人, 衬砌班:60人,每作业面12人, 机械班:30人,包括泵站、空压机、输送泵等, 运输班:60人,每作业面10人包括出碴车、挖机、装载机人员, 电工班:10人 杂工班:60人,每作业面10人包括文明施工、风、水管线维护人员, 总共人员为778人。 5.1.4.2机械设备配臵 单工作面配臵情况 开挖:空压机2台风钻22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25T自卸汽车6,12台,根据出碴距离和出碴时间确定,。 支护:湿喷机2,3台,二台同时作业1台备用,。 衬砌:砼泵车1台。 该隧道投入机械设备为:空压机10台,风钻200台,湿喷机15台,挖掘机5台,装载机5台,
11、输送泵5台,衬砌台车5台,注浆机10台。 通风机:轴流通风机5台。 抽水水泵:55KW渣浆泵10台。13KW的污水泵15台。 混凝土罐车配备根据管段混凝土数量合理配臵每混凝土拌合站配臵5,7台。 5.1.5主要技术方案、方法 5.1.5.1隧道进口段上跨人防洞室施工方案 本溪隧道进口在改DK68+545处跨入人防坑道正洞属于?级围岩地段洞身浅埋表层为粉质粘土碎石土。洞身地层为页岩泥质砂岩局部夹煤线洞身全风化岩体破碎呈碎石角砾状散体结构。坑道顶板高程约132.0m底板高程约130.0m人防工程坑道封堵改移后隧道方可施工通过该段落。 1,人防坑道封堵改移 隧道施工在进入人防坑道地段前经过测量确定人
12、防坑道与隧道的交汇点位臵与标高在交汇点范围内进行模筑片石混凝土回填模筑片石混凝土强度要求C25标号。在混凝土浇注终凝后对该段进行注浆封堵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存在的顶部空洞。人防坑道封堵后从新设计人防坑道通道对人防坑道进行道路改移。 2,隧道通过人防坑道开挖方法 人防坑道与隧道正洞交汇点洞身属于?级围岩地段岩体破碎易发生塌方掉块现象。施工中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施工前对该段进行3m围岩径向注浆开挖过程中加强超前小导管施工。初期支护加强钢架锁脚支护采用锁脚钢管配合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下台阶与仰拱施做过程中发生塌陷与掉拱等现象发生。 2,隧道通过人防坑道施工注意事项 隧道通过人防坑道施工过程中加强隧道
13、监控量测点位与频率对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等量测数据及时汇集出量测回归收敛数据图根据图表信息指导开挖施工。 下台阶与仰拱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初期支护与围岩观察开挖过程中尽量对围岩进行松动爆破减小由爆破对围岩产生的震动。施工中做好下台阶与仰拱的防排水措施开挖前采用3m围岩径向注浆进行开挖面周围山体裂隙封闭防止仰拱施做过程中岩体裂隙水流入人防坑道中去。 隧道通过人防坑道施工过程中要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勤测量、强支护、早封闭、及时衬砌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5.1.5.2隧道浅埋通过村庄施工方案 本溪隧道DK73,550,900段地表为村庄隧道浅埋采用3米径向注浆封堵围岩裂隙尽
14、量减少地下水流失。受施工爆破震动影响较大、基础较差的民房应考虑拆迁等稳妥处臵措施。 1,隧道浅埋开挖施工方法 本溪隧道DK73,550,900段地表为村庄隧道浅埋岩石为页岩弱风化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呈碎石角砾状结构雨季有大量基岩裂隙水。附近村庄村民人畜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为山体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潜水下渗而形成泉水及小溪隧道开挖将使这些水源遭到破坏。隧道施工中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施工前对开挖面进行3m围岩径向注浆封闭山体裂隙减少地下水流失。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初期支护与围岩观察开挖过程中尽量对围岩进行松动爆破减小由爆破对地表村庄民房的震动。 2,隧道浅埋开挖施工注意事项 加强隧道监控量测点位
15、与频率对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等量测数据及时汇集出量测回归收敛数据图根据图表信息指导开挖施工。 隧道穿越村庄时采用小炮松动爆破开挖中尽量采用机械开挖在埋深较浅地段爆破前做好地表村户安全防护工作对基础较差的民房应进行拆迁等稳妥处臵措施。 5.1.5.3施工堵水方案 5.1.5.3.1隧道堵水方案及方法 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隧道穿过持水层、断裂破碎带预计地下水较大当采用以排为主而影响生态环境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裂隙水较发育地段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径向注浆等措施将大面积淋水或局部股流封堵减少
16、水土流失。 1,堵水的必要性 本溪隧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隧道开挖后引起的地下水宣泄直接导致地下水水位的下降。 2,堵水治理的难点 本隧道地质资料显示围岩地质情况复杂裂隙发育溶隙和水平节理的连通性隧道穿越地层极可能出现多段涌水。根据以往隧道施工经验堵水过程中会在堵水点前后增加新的出水点。地下水水压较大时压注水泥浆液甚至水玻璃浆液都达不到堵水效果。需要快凝、高膨胀特殊堵水材料。 3,堵水材料选用 根据地质资料揭示,该隧道可能出现大的涌水将选用如下材料进行堵水: A、RSS浆液: 粘度:200,500Pas(23?),凝固时间:5s到20min,膨胀系数5,8,密度1.39g/c
17、m3,固结体抗渗性:2MPa,固结体抗压强度:20 MPa;渗透系数:10-6,10-8cm/s,PH值:7,8。遇水反应后对环境无害。 B、高效速凝水玻璃 水玻璃又称泡花碱,它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状溶化物的工业产品,呈黄色至灰白色;水玻璃浓度在30,40波美度。凝结时间3,10min。 C、速凝水不漏: 特种快凝超细水泥凝结时间1min。封堵水流较小的注浆孔和隧道岩壁的岩隙。 4,注浆堵水工艺 标段内地下水出露地段、节理发育地段采用如下堵水方案:在一般大面积淋水地段涌水点分散且出水压力小的情况下采用径向注水泥浆方案,在水压较大裂隙宽度较小的情况下采取径向注水泥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径向注浆方案;在
18、水压大或裂隙宽度大的情况下采取RSS浆液、水泥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不露”快凝水泥综合堵水方案。 堵水在裂隙集中处涌水处钻设分流孔使大面积岩面涌水集中到钻设的分流孔里利用水不露堵塞岩隙减少涌水面积。钻设注浆孔压水实验断定水的走式。在主要的岩石裂隙压水的过程中水量加大的部位打设注浆孔。注浆首先采用堵水剂Rss化学浆液注浆封堵可以有效解决水流大造成跑浆现象。最后采用水泥单液)双液注浆封堵加固及分流孔注浆治理。化学注浆)水泥双液采用全孔封闭纯压式水泥单液采用循环式。 在隧道堵水工程中针对隧道出水点和堵水治理的需要把一个段落内的堵水治理看成是一个整体统一制定堵水方案以解决堵水难题提高堵水效果。 5
19、.1.5.3.2方案实施注意事项 1,严格施工顺序尤其是堵水治理顺序。混乱的施工顺序会造成出水点前后串水导致注浆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堵水效率减低。 ,做好堵水治理记录记录包括:地质素描、出水点、水量、水压2不同围岩地段要测试PH值,钻孔位臵、方向、深度以及与裂隙层理的关系,注浆记录注浆量、注浆起至压力、跑浆情况等。 5.1.5.4隧道排水方案 隧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引起的地下水宣泄水位下降。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及时抽排确保隧道的正常施工。 5.1.5.4.1正洞顺坡排水 隧道进口施工管段线路坡度为12.6419的上坡隧道出口施工管段线路坡度为3的上坡施工采用顺坡自然排水。只在开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难点 工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