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汇总.doc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汇总.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教学指要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必备实验材料自备操作建议生活中的食 物食物的营养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分组实验1.会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器材。酒精灯 镊子碘酒 滴管 白纸馒头、米饭、熟土豆、熟蛋白、肥肉、瘦肉、黄瓜、辣椒等1.在课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专门训练学生如何使用酒精灯,以免上课时分散学生注意力。2.在用火烧的实验中应该让酒精灯尽量没有黑烟,避免因酒精灯的黑烟影响食物的研究,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同时应该将食物放在酒精灯的外焰烧。 生活中的食物食物的消化探究食物的消化分组实验1.
2、 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2. 回顾进食过程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人体消化系统的剖面图面包、苹果、纯净水等食物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消化运动过程。学生在吞咽食物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饮食卫生,强调学生在吃食物时应该细嚼慢咽。学生在吞咽食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通过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人体的运行过程,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自身的感受,体验食物在人体的运行过程。2.人体消化系统的剖面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如果学校有模型更好。食物的变质探究食物的变质分组实验1. 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变质的原因。2. 知道
3、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3. 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有关香蕉等食物变质的过程图片或课件。一组是已经变质的烂苹果、发霉的馒头、已馊的米饭、已经变质的肉等;一组是没有变质的上述食物。1.由于食物的变质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在课堂上不能进行,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2.用于探究变质过程的食物也可以用其他的替代。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操作建议必备自备饮用水水是什么样 的水的认 识分组实验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2. 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
4、烧杯、烧瓶、玻璃瓶、塑料瓶、水槽等。水、油、玻璃球、木块、气球、注射器等。1. 水是学生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因此,让学生观察水,很容易出现被动无趣的局面。所以,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水的观察兴趣,如创设情境激趣。2. 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材料,教师可根据实际选用或更换。如观察水面时,可用大小形状不同的玻璃瓶。比较液体相同点时,可用牛奶、可乐、橘子汁等替代油。观察空气体积不一定时,可用注射器替代气球。3. 让学生进行观察水活动时,材料要准备充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活动过程。活动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拿主意、想办法,老师不要带着学生一个一个活动做,多给学生活动空间,但教师要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
5、的良好习惯。怎样使水变 清水的过滤实验分组实验1. 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2.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3. 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4. 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烧杯、铁架台、塑料瓶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1.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参观。2.如何选取浑浊的水是很重要的一环。选取的水让学生能观察到里面有悬浮物,有泥沙等,有利于学生实验研究。3.“将浑浊的水静置”,需要较长时间,做实验时,可以向水中加明矾,效果会更好。4组装简易过滤装置时,石和砂一定要洗干净,否则,会影响过滤质量。向瓶中装砂石时,先装石,再装一层砂,砂上面再装一层石子,砂石装得越多,实
6、验效果越明显。教学中,如果学生想到了其他方法,比如用布过滤等,只要便于在课堂上做,就尽量让学生尝试。若方法较多,可让学生分组进行。6. 教学时,要淡化沉淀、过滤等概念的出现,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方法即可。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操作建议必备自备饮用水烧开水水沸腾的观察及研究分组实验1. 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2.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3. 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4. 了解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5. 知道水的沸点。6. 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篇目单元课题
7、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操作建议一旗杆和影子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分组实验1、知道滑轮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2、知道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必备:铁架台、滑轮、钩码、测力计;自备:师:装有定滑轮的升旗台模型;生:细线、滑轮组件等。1、探究定滑轮的作用:(1)指导学生组装定滑轮;(2)猜测定滑轮的作用;(3)探究定滑轮的作用。2、用同样的程序指导学生研究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分组实验1、知道一天中影长以及影子方向的变化及太阳运动之间
8、的关系;2、知道一天中影子长短和气温的变化都是太阳的运动引起的。必备:温度计;自备:直尺、米尺、手电筒、泡沫塑料、铁钉等。1、用铁钉代表旗杆、手电筒代表太阳进行模拟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及太阳运动的关系;2、课后实践:(1)用铁钉和泡沫塑料板制成太阳影长测量仪;(2)选择一个晴天日的早、中、晚,分别测量当时的影长和气温并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3)在下一次课中组织学生集体研讨影长、气温及太阳之间的关系。二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校园里动植物的种类及颁布情况分组观察1、能描述校园里常见的动植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2、能画出校园动植物颁布图,并从中体会到校园动植物的多样性。必备:植物
9、分类卡、动物分类卡;防蚊虫叮咬的药物。自备:放大镜、小铲 子、白纸等。1、在教室讨论寻访计划;2、到校园分组寻找动植物,并按小组讨论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填入分类卡中;3、根据小组寻找到的动植物在校园里的位置,画出校园动植物颁布图;4、回到教室讨论: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它们分别长什么样?哪里的动植物多?你还有什么发现?7、观察一棵树观察树集中观察1、能比较准确地说出一棵树的特点;2、能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自备:蜡笔或油画棒、白纸、软尺、放大镜等。1、制定观察计划,选定观察对象;2、分小组观察:(1)测量树干的粗细;(2)估算树高;(3)拓印树皮;(5)观察叶型并画下来;3、小组讨论并制定所观
10、察的树的身份证;4、各组交流,从而发现:每一棵树都其自身特点。8、小动物的家观察动物的家分组观察1、知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必备:昆虫盒、防蚊虫叮咬的药物。自备:放大镜、小铲子、手套、纸盒、深色布、土壤、小水壶、饼干、水果片等,蚯蚓或蜗牛。1、制定观察方案;2、分小组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小动物的名称、生活环境填入记录表中;3、讨论:同一种动物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种动物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从而发现动物及生活环境的关系。4、课外拓展:给小动物蚯蚓或蜗牛做一个家,进一步认识动物及环境的关系。9、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分组观察1
11、、知道蚂蚁的身体结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2、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必备:昆虫盒、水槽;自备:放大镜、干净的毛刷、蚂蚁的食物等。1、讨论观察方法;2、到校园里捕捉蚂蚁装入昆虫盒中带入教室观察;3、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和外形特点;4、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主要是蚂蚁的运动方式、食物等)。10、更多的小动物观察昆虫的特征集中观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得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必备:多种小动物的标本;多种小动物的课件;自备:课前捕捉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包括蚂蚁)。1、观察自己带来的小动物,将及蚂蚁结构相似的小动物归为一类;2、集中观察课件中的小动物,看它们有什么特
12、点,并将及蚂蚁外形相似的小动物归为一类,并指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形成“昆虫”的概念。3、演绎,判断其它小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1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气温的测量分组实验1、知道怎样正确测量气温2、能制作气温变化曲线图必备:百叶箱、温度计自备:温度计、气温曲线图表1、介绍气温的测量方法;2、学生分组分别测量操场上、教室里、草坪上、水泥地上的气温;3、交流及讨论:各个地方的气温一样吗?哪个地方的气温代表校园里的气温比较合适;4、介绍百叶箱的使用方法5、指导学生课后测量一天的气温,并制作一天中气温变化图。12、追寻风的足迹测量风向和风力大小分组实验知道风力大小的划分,学会观测风力大小和风向必备:
13、风向标自备:纸条或红领巾、硬纸片、大头针、胶水、量角器等1、介绍风向的观测方法和风力的等级划分方法;2、用红领巾或纸条等轻物,观测室外的风力和风向;3、指导学生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三、明天的天气怎样13、是谁制造了风风的形成模拟实验分组实验1、会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2、能根据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解释自然界风的成因。必备:风的形成演示仪;自备:扇子或书、火柴、蜡烛、蚊香等。1、用扇子等扇动空气,体验空气流动形成风;2、推测自然界的空气是怎样流动起来的;3、利用风的形成演示仪进行模拟实验;4、利用模拟实验结果解释自然界风的成因。15、下雨啦雨的形成模拟实验分组实验1、会做雨的形成模拟实验;2、能根据雨的
14、形成模拟实验解释自然界雨的成因。必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试管夹、烧杯、水等。1、从生活中的实例中推测雨是怎样形成的;2、进行模拟实验,说说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3、解释自然界中雨的成因。16、雨下得有多大雨量的测量分组研究1、知道雨量大小的划分;2、会制作雨量器,并能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必备:雨量器自备:圆柱形塑料瓶子、剪刀、厚纸条、胶水等1、介绍生活中雨量大小划分的标准;2、介绍用雨量器测量雨量大小的方法;3、指导学生制作雨量器;4、课后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雨量自由研究雪是怎样形成的自主研究1、知道雪的成因2、经历探究的过程四我们在校园里运动19、运动及呼吸呼吸次数及运动的
15、关系演示实验会测量自己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知道运动会加快呼吸;能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单装置并进行测量;知道经常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必备:测量肺活量的简单装置;自备:计时工具、跳绳或其它运动器材1、认识呼吸系统;2、学习如何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有什么不同,了解呼吸及运动的关系;3、学习肺活量的简易测量方法,并测量自己的肺活量。20、运动及心跳研究脉搏及心跳的关系分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及心跳的关系。自备: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漏斗一套,模拟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等。1、制作简易听诊器,感受脉搏及心跳的关系;2、测量运动前后各一分钟的脉搏次数;3、利用乳胶管和注射
16、器模拟心跳及脉搏的关系;4、阅读资料,了解脉搏是怎样形成的。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要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操作建议一2、林中的树研究叶的光合作用演示实验1、研究植物是怎样制造养料的;2、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自备(师):1、一株绿色植物;2、一张黑纸、三个曲别针;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1、在一株绿色植物上,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黑纸将这片叶或这片叶的局部的正反两面遮严实;2、将整株植物放在阳光下;3、三天后观察遮光处理和未遮光处理的叶片有什么不同。2、林中的树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分组实验1、弄清显微镜的结构;
17、2、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操作方法。必备: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自备:(生)有条件的学生可自备玩具显微镜。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3、观察植物叶片细胞,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3、树木中的纹路观察树木横截面上的年轮分组观察1、通过观察树木横截面上的年轮,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通过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树木生长的情况、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信息;2、能对树木年轮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备:(师):1、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板;2、每组三种不同树的横截面;3、年轮观察记录表;4、有关年
18、轮的视频。(生):学生收集有关年轮的图文。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1-3种树木的横截面;2、学生分组观察,在观察记录表中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疑问;3、小组交流讨论有关年轮的资料。4、蘑菇观察蘑菇分组观察通过观察认识蘑菇必备:放大镜、小刀。自备:(师)常见的食用菌。(生)放大镜、常见的食用菌。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多种方法观察蘑菇的结构。提醒学生:对不了解的蘑菇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2、指导学生用小刀将蘑菇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蘑菇的内部特点;3、记录发现的关于蘑菇的特点。5、林中的鸟观察鸟集中观察通过对鸟的翅、喙、爪的细致观察,研究鸟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捕食方式之间的关系。必备:鸟
19、类动物标本。自备(师):一只鸡或其它鸟类动物及标本;关于鸟的课件。1、观察鸟的翅和羽毛的特点;2、观察鸟的喙和爪的特点;3、整理观察记录、交流观察发现;4、分析鸟的翅、喙、爪的特点及其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的关系。7、茅草和锯子观察外形有明显特点的几种植物分组观察通过观察典型植物的特点,了解到人类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了许多发明。必备:放大镜自备:(师)茅草、苍耳;(生)放大镜1、每组发放一套观察材料:茅草、苍耳的果实、放大镜;2、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3、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显著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 二8、鱼观察鱼分组观察通过观察典型鱼类的外形特点,能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
20、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必备:1、典型鱼类(鲫鱼)、鱼缸、水;2、鱼类的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1、发放鱼缸、水、鲫鱼;2、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身体的形状、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鱼鳃的形状等;3、汇报、讨论观察记录结果。8、鱼研究鱼鳍的作用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鱼不同的鳍的作用必备:水槽、水、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典型鱼类(如鲫鱼)自备:(生)毛巾、纱布、镊子1、用纱布依次绑住鱼的胸鳍、腹鳍,第三次用木片夹住鱼的尾部并用纱布条固定,让鱼的尾部无法摆动为宜;2、将三种情况的鱼放入水中,观察鱼的运动情况;3、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4、讨论鱼的各种鳍的作用。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教版 小学 科学 三四 六年级 上册 实验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