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单元教学分析(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度量》单元教学分析(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角的度量单元教学分析-第 5 页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理解角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这几种角的大小关系。3使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等一些特定度数的角。4使学生经历量角、画角等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第
2、二段就是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与二上直观认识线段和角相比,本单元内容则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如对于线段,在二年级上册结合长度单位认识的学习,仅在于帮助学生感知到线段的可测性,没有归纳提炼线段的本质特征,本单元则需要与直线、射线一起,对线段的本质特征作出归纳提炼。关于角的认识,进一步从射线出发,归纳出了角的概念。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如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对直角特点的认识,也是学习垂直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需较好地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2教材编排特点(1)注重概念
3、间的联系,强调概念认识的系统性。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与线有关的部分,包括直线、射线与线段;二是与角有关的部分,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两部分知识各自的概念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又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中,编写者着重把握这些特点,组织相关的材料。如在编排线段、直线、射线三种图形时,以“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在“角”的概念界定中,很好地利用了射线与角的关系,从两个层面对“角”作了概念说明:一为直观静态层面,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的定义;二为延伸动态层面,即“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
4、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紧紧抓住角的本质内涵进行说明。与此同时,在“角的分类”这一节内容中,又将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这五类角的关系置于动态定义的背景下完成,较好地体现了“角”的各要素(边、度量单位)在角的构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对概念的系统性认识。(2)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内容中,涉及“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
5、。如“角的度量”中在研究了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及操作工具“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后,涉及具体量一个角的度数时,呈现了量角的步骤;同样,在“画角”这节内容中,教材也是呈现了画角的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一般的步骤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者也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技能水平才能相应提高。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这方面给予了加强。(3)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作为“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基本目标。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中,抓住了几何知识的特点,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既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也
6、为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了条件。如在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编排中,采用想象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如在练习七的相关练习中,多次要求学生用先估一估、再度量的方式进行学习,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中,因为重视操作活动,强调概念知识的系统认知,能为学生后续学习类似内容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三、教学建议(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关于“角”的知识内容,本套教材分了两次进行编排。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制定本单元相应知识的教学目标。如关于“线段”的
7、认识,应定位在特征的归纳与提炼上,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又如“角”的含义的引出,应与学生已有的角的特征认识沟通起来,完善对“角”的概念的认知。再如在“角的分类”的教学中,应将学生原来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作为深入认识“角”的分类的出发点,在“角的度量”学习基础上,对直角、钝角、锐角作新的认识。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
8、自主体验,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起相关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探究的机会,以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切实到位。如在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后,可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动手画、想象说明,然后进行整理;又如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引出度量工具后,可先让学生尝试测量某个角的度数,然后再讨论方法;再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时,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
9、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无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除了本单元中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之外,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提升。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这些活动的经历,将为学生以后学习与角相关的知识积累起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5)本单元建议用4课时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