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校长发言稿(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校长发言稿(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校长发言稿-第 7 页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校长发言稿尊敬的一年级学生家长: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校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我代表学的全体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校长。今天我们能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同时也想让家长对我们徐家庄小学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从学校的角度对家庭教育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今天,为了培养孩子,我们有缘走在一起。今后我们将一同携手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让孩子度过六年的美好时光。希望家长能配合我们,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一、 学校概况您的孩子最终选择在我们学校就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
2、任,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全体家长对我们的信任,一定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在孩子进校之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学校的情况,向你们作简单的介绍:我们AAA小学目前有23个教学班,共920名学生,教师52人。学校先后获得省标准化III类学校、湖州市市少先队七星级大队、县文明单位、县“绿色学校”、县“平安校园”、 县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目前中心实现了多媒体进普通教室,图书馆拥有图书26000余册,电脑121余台。教学质量一年级共设2个班,每班43人。101班班主任AAA,小学一级教师,本科毕业,教龄10年,兼一年级年级组长;102班主任AAA,小学高级教师,本科毕业,教
3、龄11年,曾获得县优秀班主任;103班班主任AAA,小学一级教师,本科毕业,教龄2年,县中小学新教师钢笔字比赛小学组三等奖,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三等奖;102数学老师,小学一级教师,AAA,本科毕业,教龄7年,多篇论文获县一等奖;102和103数学老师AAA小学高级教师,县德育导师 ,镇十佳优秀教师,本科毕业,教龄11年,一二年级数学组长。总的来说,这是一支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队伍。二、问题一:怎样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入学对每个孩子来说,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转折转得不好,对他一生的成长都会有影响。做父母的要了解入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并为他们适应这种变化作好准备,让他们能尽
4、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一) 入学后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是两个既连续又有区别的教育阶段。说它连续,就是大班的孩子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在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多大差别;说它有区别,是小学与幼儿园在生活和教育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出现一些突变。如果儿童对这些变化没有准备,是会很不适应的。那么从幼儿园到小学有哪些变化呢? 1.首先生活制度方面幼小作息时间差距悬殊,突出表现在睡与吃的安排上。吃的方面,幼儿园午后有点心供应,而在小学是不供应点心的,也不能带零食到学校吃。总之,孩子在幼儿园里已形成的生活节奏在进入小学后会受到破坏,使孩子出现不适应的现象。2.其次,活动方式方
5、面以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负担顿时加重。从时间上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时间长,智力活动时间短,而小学却正好相反。从要求上看,差别更大。幼儿园的智力活动通常在讲故事、做游戏中进行,课后不需要做作业,更没有考试;而小学一入学每天就要上56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内要学会的知识多,要求高,如语文课上要学认字、组词、造句、写字等,还要注意坐、立和读写姿势。一天下来,往往会出现眼睛酸、手酸等疲劳现象。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就想睡觉了。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接触面也有所增大,原来基本以个人活动为主。但到了小学,主要是以集体活动为主,这对于都是独生子女的他们来说,在与小伙伴的相处中也会出现不少问题。 3.情
6、感意志方面,小学的精神压力大,要求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注意力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持久集中。幼儿园虽然也有纪律要求,但不严格,孩子可以在上课时要求小便,可以在游戏时随便走动,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要求也较低。而小学生不同,上课时读、写、算的时间偏多,也不能凭自己的兴趣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做别的事,上课时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有一定的自制力。40分钟的上课时间内,很多知识上的要点教师要讲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要掌握,注意力要能及时集中和学会分配。这时,家长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再轻易让孩子请假。即使生了病,也是坚持到学校上课或是上完了主要的课以后再回家休息。家长要求孩子感到完成学习任务是他应尽的责任
7、。面对这些巨大的变化,如果孩子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入学前朝思暮想盼着进小学,而一旦进了学校,不久就产生了恐惧和厌恶的情绪,有些还在就会害怕学习、害怕老师、害怕学校。甚至不愿意到学校来上学。所以,作为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这一阶段的发展,配合学校作好低幼过渡。(二) 具体做法1、 物质上的准备(1)文具用品力求普通实用。 (2) 上体育课要准备运动鞋。 (3) 为孩子准备一个学习场所。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物质准备。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有一块属于他的学习天地。有条件的家庭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至少应该给孩子做功课的一个专用地点。另外,要给孩子准备一个抽屉
8、或一层书橱,让孩子放学习用品。要让孩子自己整理、布置这个属于他的小天地,从而培养他们有条有理地学习、生活的习惯和管理自己物品的责任感。在孩子存放学习用品的地方附近可以贴张课程表或家庭表扬、激励的记录表等等,形成一个学习、向上的气氛。孩子放学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复习当天所学习的功课,时间从10分钟到20分钟,习惯以后,慢慢延长时间。即使当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也要让孩子在书桌前学习学习,如此每天在相同场所、相同时间复习,渐渐地,小孩就养成放学后在家用功的习惯。2、 心理上的准备(1) 激发孩子上学的光荣感、责任感。我们要给孩子谈为什么要上学,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有什么不同,使孩子明白上学是已经长大的标
9、志,上学后就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学会很多本领;上学以后可以参加少先队,戴上红领巾。因此上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每天都有学习任务,象爸爸妈妈在单位上班一样,当天的任务要当天完成等等。这样使孩子往往会产生突然长大了许多的感觉,从而对自己提出一些自我要求。这样就给孩子入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 培养孩子爱老师、爱学校的感情。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喜欢哪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讲的道理就容易听得进,学生往往会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怎么正确利用教师的权威性来教育好孩子呢?家长中间往往有两种不妥当的做法。一是把老师当作吓唬孩子的法宝。
10、这样一来,孩子对老师就有一种恐惧感。其实这样并不是在树立老师的威信,而是在拉大师生的距离。家长应该向孩子正面地介绍老师,这样孩子就会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接触第一位小学老师。在此基础上家长再具体指导孩子怎样尊敬老师,怎样接受老师的教导等等。另外家长要多与孩子谈谈学校发生的事情。每天可以利用一点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让他说说学校的学习、班级的老师、班级的同学、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等等,并适时地进行引导,让他们多与班级的小伙伴一起活动,让他们多参加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这样孩子对学校的生活产生了兴趣,对班级、对同学产生好感,觉得在学校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是非常快乐的事,帮助孩子顺利地适应崭新的学校生活。3
1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持之以恒、正确对待。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家长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坚持培养或纠正。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可以以一个要求为起点,进行强化训练,然后再提第二、第三个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达到自觉的要求,形成习惯。在此过程中,家长对于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或出现的反复都要正确对待。不要走两个极端。取得好成绩了就大大的奖励,一旦有所下降就狠很地骂一顿甚至打一顿。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多肯定、多赞许,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要冷静地帮助他分析,进行正确的归因。我相信,只要我们重在平时、贵
12、在坚持,家校一致,持之以恒,我们的孩子一定能顺利的度过这一阶段,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4.多与老师沟通作为家长要经常向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以营造家长、学校相互和谐的良好氛围。达到相互了解、共同配合、共同教育的目的。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是人的成长的根部、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1.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会的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
13、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 2.学习知识主要在学校,学习做人主要在家庭。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全家的幸福。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4.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次性的教育,一旦出错,难以有改正的机会希望在以后的交往中,我们能够经常沟通和交流,也欢迎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参与班级的建设,为我们多提好的建议。我们今后还会经常举行家长会,如果有什么合理化建议可以直接反映到班主任老师那里或者学校我这里,我们随时欢迎家长指导工作。 我坚信,有了您的配合,有我校这批爱岗敬业的,乐于奉献,充满活力,有爱心、有事业心的教师队伍,您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愉快地成长。我们真心希望学校教育能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此时,我想送给家长六句话: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谈出来的。好成就都是比出来的。经常用手摸摸孩子的头!经常用眼看看孩子的眼睛! 经常用脚和孩子同行!经常用嘴与孩子说说话!经常用心去理解孩子!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感谢各位家长朋友的聆听。最后,祝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合家欢乐,更祝愿我们共同关注的孩子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