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8页).doc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第 8 页六年级下册教材:(四十二)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经常用放大镜,但是不一定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课文资料中,提示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自制放大镜的方法:(1)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碗等,这些圆柱形和球形的无色、无纹路和花纹的透明器皿装上水有放大的功能;(2)塑料袋装水后也能起放大作用;(3)凸透镜状或碗状的冰块、水滴有放大作用;(4)透
2、明玻璃球也能放大。(5)不同倍数的老花眼镜片组合起来可制作显微镜。(四十三)制作晶体实验目的: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实验材料:食盐、味精、白糖、碱的晶体玻片各25个,烧杯、滴管、载玻片、放大镜、显微镜各25个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指导学生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减少水分法,也就
3、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课本上介绍的制作的方法是蒸发法,即先制作物质的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片上,让其自然蒸发。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晶体比较小,教科书上还介绍了一种制作比较大的晶体的方法。用一只大的玻璃杯,多放些水和食盐,直到食盐全部溶解为止。用漏斗过滤溶液,将过滤后的溶液注人一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一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然后静置数天。在玻璃杯底首先出现了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然后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人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如果在杯中继续倒人饱和食盐
4、溶液,则晶体的生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制造晶体的方法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方法一蒸发的方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或碱面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一至二滴在玻片上。为了蒸发得块,滴后要轻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加热时玻片离酒精灯火焰远一些,慢慢烘干。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注意:制作食盐、白糖的晶体,在课堂中是不可行的。时间比较长,效果不明显。如果在天气干燥的晴天,一滴浓盐水在玻璃片上出现盐粒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白糖水经过二个多小时,出现的只是透明的一块,根本看不出晶体的模样。(四十四)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目的:
5、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实验材料: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壁纸刀、胶水或双面胶带、铅笔、橡皮各25份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讲解制作方法和步骤。为使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教师可以选用合适的纸筒(和放大镜的镜片直径相当,又达到一定的长度),在一侧纵切一条缝,缝的宽窄和放大镜镜柄的粗细差不多。然后把放大镜从纸筒的一端放人,柄从缝中伸出,这样放大镜既被纸筒卡住也可以上下移动。其中的物镜最好在纸筒的底端上边几厘米的地方固定,只移动目镜。纸筒的长度最好根据凸透镜的焦距来粗略地估算一下。学生用的透镜一般放大倍数较低,而焦距相对较长,可能在几厘米左右,那么纸筒要
6、有3 - 4倍焦距左右的长度。观察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把观察对象放在光线比较强的地方,还可以用手电筒或用镜子反光的方法增加观察对象的亮度。观察周围的物体,让学生用自制的显微镜去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或青苔、花粉等,看看观察效果如何。花粉一般都很小很小,教师要选择提供较大的花粉品种让学生观察。不要局限于课文中提到的物体,还可以观察前面我们曾用放大镜观察过的物体,比如昆虫的翅、眼、触角、足、口器,厥类植物的袍子,等等。并把观察到的图像和原来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进行比较。相关知识:为什么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显微镜一般构造、原理)答:用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分析、解释:两个凸
7、透镜放大倍数不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把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使物距稍大小焦距,物体在目镜的焦距内生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通过目镜的折射后进入人眼,人们就会在目镜中看到一个放得更大的正立的虚像。即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体的入射光线通过物镜成像后,再经目镜放大。(四十五)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实验目的:学习制作洋葱表皮标本。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镊子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各25份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玻片标本是生物标本的一种。从保存时间长短分,有临时玻片标本和永久玻片标本。从制作的方法来分,有切片、装片、涂片和压片等
8、。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如椴树茎的永久横切片。涂片,即用涂布的方法将动、植物中比较疏松的组织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制成的玻片标本,如血涂片。装片,是用微小的生物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如草履虫装片、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压片,是将植物或动物比较疏松的材料,用较小的压力压碎在载玻片上使其成一薄层的一种玻片标本。 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具体方法如下: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
9、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 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5.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科书第13页的资料详细介绍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简单说来可以概括为这样几步,即: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相关知识:下面介绍两种人体细胞的制作方法。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方法:先用凉开水漱口,然后用牙签在口腔的腮壁处轻轻刮一下,牙签上会附着一些上皮细胞。然后把它轻轻涂在放
10、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搅拌一下,使细胞分散开,再盖上盖玻片。最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就做成了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人血涂片的制作方法是:用蘸有7500酒精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手指尖)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另取一块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待血膜晾干后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能给血膜染色观察效果更佳。如果要制作植物的根、茎、叶的装片,就要把植物的根、茎、叶横切成极薄的薄片。装片制作方法和洋葱表
11、皮细胞的做法一样。(四十六)采集、培养微生物观察微生物就要采集或培养微生物。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微生物也可以自己利用干草培养。教科书第17页的插图介绍的是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的方法。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人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是以此为养料大量繁殖。如果池水中本来就含有草履虫,那么大约10-14天后干草培养液中就会出现大量同类生物。其他许多单细胞生物都密布在水面之下或者干草之间。过1- 2周微生物就可以大量繁殖出来。注意事项:本单元教学成功的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实验 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