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5页).doc
《“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第 5 页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文包诗”教学例谈“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有时也选入一些“词”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相对于一般的古诗教学,
2、由于“文包诗”课文中对古诗的重点内容、深远意境,配合插图进行形象的再现,对古诗中个别比较生僻的词语和费解的诗句,也相机作出贴切自然的通俗解说。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悟也显得更为轻松,很多时候,学生通过自读也能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对诗人的情感也能做出相对准确的把握。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仅仅停留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悟上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该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这一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莫怨晓霜颜色浅,只是寒露未着深学法指导,引领提升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
3、身受用无穷”。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用教”。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已经没有多大的难度,如果一味地讲解内容,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学段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法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时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融洽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掌握学法,从而使学生可以独自去获取新的类似的知识。如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王维为什么会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生1:我从“15岁”看出王维当时离开家乡年纪非常小,只比我们大
4、了4、5岁,也是一个孩子。(课件在“15岁”下面加点,同时在“15”的右下角出示:年纪小)生2:从“两年”我读出王维离开家乡很久了。(课件在“两年”下面加点,同时在右下角出示:离家久)生3:我从“京城长安”看出王维离开家乡很远。(课件在“京城长安”下面加点,同时在右下角出示:离家远)师: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把关键的词语圈出来,将自己的感受在旁边注一注,学着老师这样试一试。师:王维那么小就离开家乡,而且时间那么久了,所以他时时都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生1: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生2: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通过教
5、师示范、总结,学生实践,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也掌握了读文批注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深刻对话,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当然学法指导还有很多,如理解词语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段特点灵活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信经过“寒露”的深入,“晓霜”必定闪现奇异的光彩!二、流云写意梅枝老,雪后青峰色更浓拓读解诗,独辟蹊径中华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幽远的艺术境界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品味。然而,如此深远的诗歌意境如果用我们现代的白话文加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论文 文包诗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