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袁涣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国志·袁涣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志·袁涣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国志袁涣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第 4 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
2、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乃得归太祖。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涣每敕诸县:“务存鳏寡高年,表异孝子贞妇。常谈曰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全在斟酌之间耳。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然在吾所以为之。”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时有传刘备死者,群
3、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B.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C.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D.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 )A.徵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秀才为茂才,后世也有称秀才为茂才的情况。C.太祖是古代对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死后给予的谥号,文中的太祖指曹操。D.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叫屯田。农民耕种为民屯,士兵耕种为军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涣出身权贵之家,却清静守法,举动以礼。做军的功曹官,执法严明,郡中奸吏都吓得闻风丧胆,各自逃散。B.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心系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志·袁涣传 附译文 三国志 袁涣传 高考 阅读 练习 答案 译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