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虚词(37页).doc
《文言实词虚词(3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虚词(37页).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实词虚词-第 37 页【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
2、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知识要点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知识点解说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
3、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六种。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于、以、为、与。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连词可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表并列关系、表层进关系、选择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因果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 四、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的副词。 五、助词 :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
4、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 于 “着”、“地”等,或不译。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6.通“如”:好像,如同。7.通“尔”,你,你的。8.复合结构的用法:(1)“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5、。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二、何 1.什么。2.怎么样。3.哪里。4.多么。5.为什么。6.怎么。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8.何:通“呵”,喝问。(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复合结构的用法:(1)“何如”:怎么样,怎样。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5)“何为”:a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b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c作什么。例:客何为者?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6)“何意”:a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
6、好差使正不如何意?b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7)“何由”:a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b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c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10)“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11)“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12)“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5.同“
7、于”。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四、乃 1.于是,就。2.才,这才。3.却。4.是,就是,原来是。5.竟然。6.而,又。 7.你,你的。五、其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
8、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六、且 1.暂且,姑且。2.将,将要。3.而且,并且。4.况且,再说。5.尚且,还。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7.同“夫”,句首助词。8.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七、若 1.如果,假如。2.像,好像。3.你(的),你们(的)。4.此,如此,这样。 5.至于。 八、所 1.处所,地方。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 3.复合结构的用法:(1)“所以
9、”:a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所谓”:所说的。(3)“所在”:a到处。b所在之处,处所。九、为 1、成为,变成。2、做。3、作为,当作。 4、是。5、以为,认为。 6、被。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8、治理。9、装作。10、给,替。11、对,向。12.因为。13则“于”,在,当。十、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哪里,怎么。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5、相当于“之”。6、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十一、也 1、用在句末,
10、表示判断语气。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5、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十二、因 1、于是,就。2、依照,根据。3、依靠,凭借。4、趁着,趁此。 5、通过,经由。 6、因为。7、缘由,机缘。8、沿袭。9、继续。十三、于 1.对,对于。2.在。3.与,跟,同。 4.到。5.从,自。6.在.方面。7.比。8.被。9.受。10.向。11.给。 十四、与 1、解释为:和、跟、同。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3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十五.则 1.却,可是。2
11、.那么,就。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4.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5.就是。 6.原来是。7.同“辄”,总是,常常。8、原来已经。十六.以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6、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
12、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7、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8、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9、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10、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11、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十七、者 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2、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往往构成判断句。 3、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往往
13、构成判断句。 4、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5、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6、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7、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8、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9、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10、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十八、.之 1、他,她,它(们)。 2、的。 3、往,到.去。 4、这,此。 5、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6、我。 7、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8、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高中文言文160个实词哀爱安按案 拔白败拜报 暴备被倍悲 北背奔本彼 逼辟蔽毕便
14、遍表并伯薄 泊博步裁苍 操草策曾差 尝长超朝陈 称诚出除辞 驰冲传垂次 刺促错处达 殆怠旦独笃 度断夺发法 反放非分奉 服伏复盖苟 鼓固寡国过 何恨厚胡患 或疾即既将 解结矜竟就 绝堪克困怜 弥靡莫能内 迫期奇迁劝 却如若稍色 甚审识适是 书数孰疏属 率私遂涕图 徒王望微闻 恶悉相谢幸 延阳要宜狱 再造贼振志 治置诸族左 初中文言文140个实词昂傲包比鄙 兵病察彻乘 从当道得定 伐犯方负赋 更故顾观归 好号还会惠 及极济计加 假间简见节 竭尽进居举 具俱聚决类 临虑论漫灭 明名命谋难 平戚启强请 穷求取去全 任入塞善少 舍涉生胜师 施实食使释 恃属说顺素 汤通痛退亡 为务徙狭鲜 向效信行形 兴
15、修徐许寻 业遗贻夷异 易诣益阴引 盈余逾缘远 云责章知止 致质众专周 走足卒作坐 悲哀,哀悼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慨叹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悲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声音)凄清尖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给人好处、恩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爱惜,顾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舍不得,吝惜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二则) 国
16、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关心,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通“薆”、“僾”,隐蔽,隐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故天下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礼记礼运安稳,安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安定,安逸,安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怎么,哪里 沛公安在(鸿门宴)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17、)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用手下压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版)抚,握 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通“按”,考察,查办,查看 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用作动词: (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
18、论) (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吝啬,舍不得。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附虚词用法: (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如: 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用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如: A沛公安在?(鸿门宴)
19、 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 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 B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C如被冰雪。(促织) (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 A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B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 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
20、,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如: A本末倒置。(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C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根源。) (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如: A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 附虚词用法: 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 A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本说”指“原来的说法”) B本图宦达,不矜名
21、节。(陈情表,本来。) 6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如: A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 (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 (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 7兵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 (1)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2)士兵,军队。如: A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士兵。) B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军队。) (3)战争,军事。如: A兵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 实词 虚词 3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