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2(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2(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2-第 6 页教育知识与能力(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答案】C。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将心理学和哲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体现了( )师生关系。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心理相容【答案】C。3.“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是通过奖励、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属于强化理论。4.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应(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获得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张国庆、马嘉友主编的教育学,第三章教育和人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和儿童的发展:把握儿童个体身心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2)在成熟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
3、参与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题干中的符合题意。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是( )。【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C.亟待研究解决的教育现象D.引人困惑、亟待研究解决的教育现象【答案】D。解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理清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概念。7.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下列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
4、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B.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8.“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 )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D。9.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 )。【答案】B。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10.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
5、从人民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答案】B。解析:“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此话是加里宁说。11.1905年清政府设立( ),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A.教育部 B.学部 C.国子监 D.大学部【答案】B。【答案】B。解析:师生关系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教学关系。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角色,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角色。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所以选择B选项。13.下列选项中,不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
6、程中的差异的一项是( )。【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属于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C项中课时计划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故选C。【答案】D。解析:科举制是破除门阀制度,让民间有能力的人也可以进入管理阶层。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一举奠定了一种社会选人制度。对后世也有极大的借鉴作用。这是大隋留给人类的最重大的贡献。科举制对于人才的合理流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15.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因此应做到( )。【答案】C。解析:“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
7、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6.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应做到( )。【答案】A。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选项中只有A选项完全符合这一理念要求,B选项比较片面,只说了课程选择方面,CD都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故选择A选项。17.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A项是片面的,义务教育应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BC项均不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故选D。18.某同学在做阅读时,习惯带着问题去看材料,这种元认知策略
8、是( )。【答案】A。解析: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答案】D。解析:ABC都是教师行为“十不准”中的内容,属于体罚学生的行为,是明令禁止的。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答案】D。解析:本题引用一段名人名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选项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实践,一条是通过读书等途径获得间接经验。所以A项错误。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的标准,所以C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此题选D项。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知识 能力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