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结构助词(1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言文结构助词(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结构助词(15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结构助词-第 14 页文言文结构助词目录:1、者、所 12、之、其 5常用文言文的结构有“者”、“所”、“之”、“其”。在这四个助词中,“者”、“所”有较多的共性;“之”、“其”有较多的共性,以下分两组介绍。一、 者、所主要通过:“者”、“所”的作用;与一般化自指;不同的特点等三个方面来说明:。(一)“者”、“所”的作用。1、者“者”的主要作用是用在谓词性词语的后面,构成者字短语,者字短语是体词性的注意:不仅是者字短语,还应包括所字短语、之字短语和其字短语,都是体词性短语。“者”前的谓词性词语,通常没有主语。注意:者字短语的构成为:谓词性词语+者,属性为体词性词语。由此可见,谓词性词语
2、加“者”后,能改变短语的属性。其实这就是“者”的作用。这是因为:者字短语所指称的,正是该谓词性词语的主语表示的人、物等事体这是说明谓词性短语+者后,为什么能改变属性的原因。者字短语常表示人,也可以表示物这是说明者字短语的应用范围。即:可以表示人或物,或指称人或物。例如:孟子滕文公下:御者且且: 表承接,可译为:而且;并且。羞与射者比。(“御”的意思是驾马车,“御者”是指驾马车的人。这个“驾马车的人”相当于“御”的主语所表示的人。同样“射”是指射箭,“射者”是指射箭的人。“御”和“射”都是谓词性词语,加者后变成体词性词语。)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 (“老”也就是指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
3、:“逝者如斯夫!不舍舍: 可译为:停止。例如: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昼夜。”(“逝者”是指水,水是“逝”的主语所表示的物。)注意1:主谓短语也是谓词性的,所以“者”有时也可以用在主谓短语后面,构成者字短语。这种者字短语所指称的,是给这个主谓短语做主语的那个大主语注意:主谓语虽说有主语,但在者字短语中,者字短语所指称的主语却是句子的大主语。例如: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中道:半途;中途。而废,今女画画: 可译为:谋划;策划。例如: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力不中”:主谓短语,加“者”后,指“力不中的人”。)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毛羽不丰满”:主谓短语,加“者”后,指“
4、毛羽不丰满的人”。)注意2:基数词也是谓词性的,也能构成者字短语,这种者字短语常有总括的作用。例如: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达德也。(“三者”是总括“知、仁、勇”这三种品德。)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此五者天下之通道也。(“五者”是总括前面的五种关系。)注意3:者字短语给“似”、“似若”、“如”、“伪”等做宾语时,表示“假装的样子”、“好像似的”。例如: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乡党:泛称家乡。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恂恂恂恂:温顺恭谨貌。陆德明释文:“恂恂,温恭之貌。”如也,似不能言者。(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温和恭敬,好像不会说话似的。)史记
5、信陵君列传: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魏公子无忌当听到门客的话后)于是公子立刻自责自己,好象没处存身似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田乞田乞:人名,齐国贵族,后夺姜氏齐国。伪事事: 侍奉高国高国:人名,即齐国的旧贵族:高昭子,国惠子。者。(田乞假装顺从高昭子、国惠子的样子。)2、所“所”常用在谓词性词语的前面组成体词性的短语注意:“所”字短语,也能将谓词性词语改变为体词性词语。与“所”组合的这个谓词性词语,一般不包含有宾语注意:这是组成所字短语的附加条件。虽说不是必然条件,而大多数应如此。这样一来,在谓词性词语中的“述宾”“述补”“主谓短语”就不能为所字短语。这是因为:所字短语所指称的,正是这个
6、谓词性词语的宾语所表示的事体注意:这里解释了为什么“不包含有宾语”的原因。这个事体常是事物,有时也可以是人注意:这里讲清了,“不包含宾语”的“宾语”所指称的是事物,或者人。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所至”是指“到的地方”,这个“到的地方”相当于“至”的宾语所表示的处所。)战国策赵策二:常民常民:普通百姓。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所闻”是“听说的事”,相当于“闻”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韩非子安危:所爱不亲,所恶不疏注意:“所爱”和“所恶”是宾语前置句。(“所爱”和“所恶”是指人,即喜爱的人和厌恶的人。)注意1:在所字短语之前,还可有体词性词语。一般把所字短语之前的体词性词
7、语分析为定语,但从语义关系看,这个名词性词语,相当于“所”之后那个谓词性词语的主语。例如:礼记中庸:舟车所至。(“舟车”一般分析为“所至”的定语,但是从语义关系看,“舟车”是“至”的主语。“舟车所至”的意思是“船和车到达的地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华周对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君所恶”的意思是“您所憎恶的人”。)注意2:“之所”的作用与“所”的作用大体相同,也是构成所字短语注意:由此可见,“之所”同属于所字短语。在“之”前一般都有定语,这个定语从语义上看,也是“所”后谓词的主语注意:这里也讲清楚了,“之所”前一般都有定语,而这个定语就是“所”后谓词的主语。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
8、欲也。(“之所”的前后分别是“人”和“欲”,意思是“人们所期求的”,这个“之所”的作用与“所”的作用相同。)史记淮阴侯列传:公之所居居:占,据有。这里的所字短语作主语。,天下精兵处也。(“之所”的前后分别是“公”和“居”,意思是“您所掌握的”,这个“之所”的作用与“所”的作用相同。)(二)“者”、“所”与一般化转指“者”和“所”都可以表示一般化的转指。这里“转指”的意思是说:由它们构成的助词短语所表示的内容,都不是谓词性词语本身的内容,而是该谓词性词语所表述的意义之外的内容。具体地说,者字短语所指称的、是谓词性词语的主语所表示的内容,而所字短语所指称的,是谓词性词语的宾语所表示的内容注意:这里
9、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谓词性词语本身的内容”与“谓词性词语的主语表示的内容”。就“者字短语”而言,是谓词性词语的主语所表示的内容;就“所字短语”而言,则是谓词性词语的宾语所表示的内容。也就是“转指”。而“一般化”的意思是说:者字短语和所字短语所指称的内容,是比名词性词语所指称的实体更为抽象、概括的一种事体。这种事体,我们称之为“一般化事体”。例如:韩非子说疑:大者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小者高爵重禄以利之。 (大者:指人)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诤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之人。諍,通“靖”。列子汤问:“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 諍人,长九寸。”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10、 (大者:指虎)礼记内则:内腥,细者为验,大者为轩。 (大者:指肉)(大者为轩:切成大片的生肉叫“轩”。)庄子秋水: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大者:指水)从上例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人、物,只要是大的,“大者”都可以代替。(由此,我觉得“一般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泛指”。)再看所字短语构成的例句。例如:战国策秦策三:人主赏所爱,而罚所恶。 (所恶:指人)孟子告子下: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所恶:指水)论语里仁: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所恶:指某种生活)荀子不苟: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 (所恶:泛指任何人、物)由上可见,不管什么,只要是“恶”
11、的对象,都可以用“所恶”来表示。而一般的名词性词语所指称的,通常是某类比较确定的人、物。从以上两组例句可以看出,者字、所字短语所指称的事体,比名词性词语所指称的某类人、物更概括,抽象,所以说,者字、所字短语所指称的是一般化的事体。正由于这个原因,有此学者将“所”和“者”归入代词,因为代词也可以指称一般化的人、物。但是代词是实词,而“者”、“所”则是虚词,所以我们不把它们归入代词。(三) “者”与“所”的不同特点“者”、“所”都有一般化转指的作用,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除了相同之处以外,“者”、“所”各自不有不同的特点。1、者“者”起初可能是代词,这个代词常与名词构成同伴短语,复指复指:“重复指”
12、或“一起指”。其前的名词性词语注意:这里所讲的是“者”的产生及演变的根源。助词“者”仍然保留了复指的这个特点,它可以与多种实词性词语组合并复指其前的词语。“者”的这种复指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五个方面。1)“者”加在各种实词性词语之后,构成复指关系,并与“也”相呼应,构成论断句注意:这里讲明了,者字短语是“实词性词语+者”所构成复指关系。同时还与“也”相呼应,并构成论断句。因此,者字短语不仅是“谓词性短语+者”,还包括了“体词性短语+者”。但,必须注意的是:者与无主语的谓词性词语组合,并复指其前的词语的“复指涵意;以及与主谓短语的谓词性词语组合并复指其前词语的“复指”涵意。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淮
13、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归类。“者”前是名词性词语。)公羊传宣公十八年:还者,事未毕也。 (解释。“者”前是动词。)战国策秦策五: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说明原因。“者”前是主谓短语。)注意1:有时即使句末不用“也”,也可以构成介绍性的论断句。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注意2:论断句表示解释时,主语的后面也可以用“也者也者:语气助词。表提示。例如: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语气助词。表疑问。例如: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例如:国语鲁语上:夫君夫君:指君王。例如:文选九
14、歌云中君:“思夫君兮太息。”也者,民之川泽川泽:河川和湖沼。泛指江河湖泊。例如:诗大雅韩奕:“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也。吕氏春秋节丧:葬也者,藏也。2)“者”与用做主语的名词性词语构成复指关系后,谓语常对事体的有关特点加以说明。在这种复指关系中,与“者”相组合的词语经常表示人,有时也表示其他事物;句末一般不用“也”。例如: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 (介绍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者,貌侵,生贵甚。 (介绍人)史记西南夷列传:夜郞者,临牂柯牂柯(zng k):亦作“牂牁”。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缆绳的木桩。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 (介绍国家)注意1:由“者”与名词性词
15、语构成的复指短语,也可以不用作被说明的对象,而是用在一般的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此时在有关的名词性词语之前常有数词,也可以没有。例如:论语先进:三子者出,曾哲后。 (用数量词“三”)(加“者”的名词性词语作主语。)战国策楚策三:今仪困秦而雎收楚,韩、魏欲得秦,必善二人者。(用数量词“二”)(加“者”的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之参乘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樊哙者注意:这里是典型的体词性短语作谓语。也。 (没有用数量词)(加“者”的名词性词语作论断句的谓语。)注意2:通常由“者”构成的复指之前常用“有”。例如:庄子逍遥游
16、:穷发穷发:极北不毛之地。成玄英疏:“地以草为毛髮,北方寒沍之地,草木不生,故名穷髮,所谓不毛之地。”之北有冥海冥海:传说中的大海。例如: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者,天池也。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3)由于“者”可以和名词性词语组合,而所字短语是名词性的,所以所字短语之后,还可以再用“者”字复指。例如: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所好”是所字短语,“者”是复指。)(我所喜好的养生之道)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所寡”是所字短语,“者”是复指。)(看我家里缺少的是什么东西。)4)“者”还可以和方位词或时间词组
17、合在一起,构成复指关系。例如:墨子尚贤中: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 (上、外是方位词)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 (暮春:时间词)5)“者”还可以用于偏正复句中的前分句句末,这样的偏正复句最常是假设关系,也可以是其他偏正复句。例如:庄子至乐: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前分句句末用“者”。假设复句。)史记楚世家: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 (前分句句末用“者”,假设复句)荀子劝学:虽有槁暴槁暴:枯干,晒干。晏子春秋杂上二三:“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復嬴矣。”,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前分句句末用“者”,让步复句)2、所“所”与“者”最突出的不同
18、是:“所”可以和介词组合在一起,而“者”不能。我们知道,“者”字短语所指称的是主语,注意:这里指明了者字短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主要是主语。介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谓语注意:介词若充当句子成分,则必须符合:“介词+宾语+谓词”的结构。详见“文言文介词”,它也就没有主语,所以“者”极少和介词组合为者字短语。可是介词可以带宾语,而“所”字短语则指称宾语注意:这里指明了所字短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主要是宾语。,所以它可以和介词,尤其是有较强动词性的介词“以”等组合在一起注意:这里讲明了所字短语为什么能合介词组合在一起的道理。“所”大约是由名词虚化而来,它更多地反映了名词跟动词性词语,乃至于介词相组合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结构 助词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