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6828(13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6828(1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6828(131页).doc(1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6828-第 130 页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学校:虹桥小学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目录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 ,三角形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 ,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
2、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 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
3、会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 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难点: 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题名称)课时备注12.26 3.1开学报名,教学准备023.2 3.8四则运算433.9 3.15四则运算、单
4、元检测及分析443.16 3.22观察物体(二) 、单元检测及4分析53.23 3.29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463.30 4.5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4单元检测及分析74.6 4.12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484.13 4.19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494.20 4.26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104.27 5.3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4115.4 5.10整理与复习、单元检测及分析4125.11 5.17三角形5135.18 5.24三角形、单元检测及分析4145.25 5.3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156.1 6.7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检测及分析166.8 6.14图形的运动
5、、单元检测及分析4176.15 6.21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检测及分析5186.22 6.28数学广角鸡兔同笼、4单元检测及分析196.29 7.5总复习4207.6 7.13复习迎考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 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3.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 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4.通过数学学习, 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养成认真审题、 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分析:这一
6、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 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 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 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 的运算。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 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 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
7、抽象的运算 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科书 23 页例 1 与“做一做”,练习一第1-5 题。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 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
8、、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加减 5 分钟口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 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 长 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 1956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
9、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 ) 说明加 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 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 1142或1956 1142814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 做减法。 ( 出示减法的意义)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
10、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 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 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 11421956814 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00 350 450 800 450 350350 800 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 练习“做
11、一做” 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 4、 5 题。 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课题 :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科书 56 页例 2、3 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 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
12、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 解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 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 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 1( 1)用加法算: 3+3+3+3=12用乘法算: 3 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 说明乘
13、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 2(2)(3)( 1)问:与第(1)题相比, 第( 2)、( 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3=412 4=3(2) 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小组讨论 )(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 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 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
14、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 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 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 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5、 教学例 3. 关于 0 在除法中的特性,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 的数得什么数?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 相乘才得0,所以 0 除以一个不是0 的数商都是0
15、 学生讨论: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教师说明:如50 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相乘得 50 0 不 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 相乘都得0三、课堂巩固。完成练习二1-3 题。 四、总结、布置作业练习二 4、5 题。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任何数加上0 还是 0。任何数乘0 都等于 0。 0除以一个非0 的数还得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两个不等于0 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0不能做除数。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 教科书 9 页例 4 与“做一做”,练习三第1-3 题。 教学目标:1、
16、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 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出示例 4:96 12+4 21、说说运算顺序。12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 1
17、2+4) 2 ,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 12+4) 2=96 16 2=6 2=123 、如果在 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 ( 12+4) 2 ,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 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 (12+4) 2=96 16 2=96 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 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3三、
18、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 1) 47 与 33 的和,除以36 与 16 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 36-16B、(47+33)( 36-16 )C、( 36-16)( 47+33)( 2) 750 减去 25 的差,去乘20 加上 13 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 750-25 )( 20+13)B、( 20+13)( 750-25 )C、750-25 20+13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 1、 3 题。 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 顺序计算;在
19、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 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14课题:租船问题教学内容: 教科书 10 页例 5,练习三第4-6 题。 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 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 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 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
20、. 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 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5:( 1)师 :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 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 、解决问题15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4=7 (只) ,2(人) 7+1=8(只) 20 8=160 (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 (只) 35 5=175 (元)全租小船,但有1 条船只坐了2 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 2 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 人都安排坐1 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 条小船: 20
21、 6=120 (元) 1 条大船: 35 元。 共花: 120+35=155(元)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1第 4 题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作业练习三 4、 5 题。板书设计租船问题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 32 6=5( 条) ,2(人)5 条大船, 1 条小船一共 ;30 5+24 1=174(元 )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324=8(条) 248=192(元)16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 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新人 四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 76828 13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