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1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15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修辞学发凡读书笔记-第 14 页修辞学发凡笔记陈望道第一篇 引言一 修辞两字习惯用法的探讨1、修辞的定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2、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二 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3、三境界:(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消极手法)(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积极手法)(丙
2、)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4、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的,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5、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为其他意义所混乱。(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三 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6、三阶段:(1)收集材
3、料;(2)剪裁配置;(3)写说发表7、语辞形成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一定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语辞上常被具现为一篇文章或一场说话的主意或本旨。8、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着之间往往还有一个对于语辞力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而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这个过程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所有的现象,便是我们所谓修辞的现象。9、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可说是修辞的资料、凭藉;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据。情境是拘束的、理智的,或题旨是抽象的、概念的(这时只能用消极手法);情境是自由的、情趣的,或题旨是具体的、体验的(这时只能用积极手法)。四 修辞同情境和题旨1
4、0、切实的自然的积极修辞多半是对应情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和读听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共同的经验;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境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等,因此或相反诘,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避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感叹抒情,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随机措施。11、随情应境的手法就是根据写说时的实际情况,调动和创造各种表现手法,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地传达自己的观点、意志到对方。12、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凡是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为达成生活需要所必要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
5、,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写说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五 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13、修辞技巧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这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这要靠平时对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有充分的了解。14、平时对于修辞的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第一、精密的观察:(1)个性的观察每个具体的切实的修辞现象,都是适应具体的题旨和情境的,我们应当把每个方式就题就境看出它的个别性质,这样才见语辞是有根的是活的,是有个性的,是不能随便抄袭,用做别题别境的套语的;(2)功能的观察。第二、系统的研究:(1)每式之内的系统;(2)各式之间的
6、系统。15、精密的观察是注意方式中的小异,系统的研究却要留心方式中的大同。六 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16、修辞学原是“勒托列克”(Rhetoric)的对译语,是从“五四”以后才从西方东方盛行传入的。但最初用修辞这个熟语正名本学的,却是元代的王构(肯堂)。17、修辞学的任务:第一、各体语言文字中的修辞的诸现象;第二、关涉修辞的诸论著。18、实例是归纳的依据,它有证实或驳倒成说的实力。实例除了助成归纳之外,本身还可显示修辞如何必须适合题旨情境的实际,故在条理归纳清楚之后还当将它保存,并且记明篇章出处,借便翻阅原文,细玩它的意味。19、修辞学告诉我们以下几件事:第一、修辞方式的构成 如譬喻,应该
7、说明它由(1)思想的对象、(2)譬喻词语、(3)另外的事物三者构成。第二、修辞方式的变化 如譬喻有三种变化:(1)明喻譬喻词语指明相类,形式为“君子之德如风”。又有时隐去。(2)隐喻譬喻词语指明相合,形式为“君子之德风也”。又有时隐去。(3)借喻思想的对象和譬喻词语都隐去,单说“风”,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第三、修辞方式的分布第四、修辞方式的功能或同题旨情境的关联第五、各种方式的交互关系七 修辞学的功用第一、最大的功用是使人对于语言文字有灵活正确的了解。这包括三个小方面:(1)确定意义;(2)解决疑难;(3)消灭歧视。第二、可以顺次做系统的练习。这包括两个小方面:(1)屑屑摹仿病;(2)美
8、辞堆砌病(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的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第二篇 说语辞的梗概一 修辞和语言20、广义的语言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二 “态势语”21、“态势语”就是用装态作势的动作,就是态势,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22、“态势语”同所要表示的意思极直接,一般不过用它来补助口头语言的不足,在不能用普通语言交流思想,或没有共同语言交流意思的时候,也还可以用它来做交流思想的工具。23、态势共有三种:表情的、指点的、描画的。24、描画的态势又分三种:第一种是直写事物的形状;第二种是借他物重要的特征来表示这物;
9、第三种是借适宜描画别方的行动来表示这方的事物。比如:一手支头,两眼紧闭,表示睡着,是象形的;伸出大指头表示大,伸出小指头表示小,是指事的;指着前方表示将来,指着后方表示过去,是象征的。25、“态势语”是很粗陋笨拙、暧昧不明的思想交流法,大不及声音语的简捷而明确。三 声音语26、声音语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因素的结合构成的,自然离了声音便不能存在,缺了意义也不能成立。27、声音是间接的做思想交流的工具。荀况所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荀子正名)经验既经互相认识,用以表示该经验的声音也复互相承认,随后便将那声音来做表示同样经验的约定标记,这就成了这种用声音表示意思
10、的语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组织的工具。四 文字语假若追溯源头,文字实同语言别出一源,绝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标记。文字从起初到现在约略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1)记认时期;(2)图影时期;(3)表意文字时期;(4)表音文字时期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的第一步。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便都由文字形体和意义和声音三者构成,其分别不过在文字对于意义和声音的直接间接的关系:直接表声音,间接表意义的,便是表音文字;直接表意义,又直接表声音的,便是表意文字。五 声音六 形体语言的两个因素:声音和意义。形体的固有因素大约只有下列几项:(1)笔画,如“大”字有一画,一撇,一捺;(2)个数,如“大”是一个字,“一
11、”是一个字,“一”“大”相合为“天”,也是一个字。七 意义观念是具体的,经常出没在我们知觉、记忆、想象中间;概念是由事物经过几次经验之后,抽异存同,我们的心理构成,是抽象的,概念所含的因素,是意义的“固有因素”。比如“马”,必是或黑或白,或小或大,或胖或瘦,或驯或野的马,而“马”这一个声音或这一个形体所代表的,却是包括一切具有黑白等毛色,大小胖瘦等形体,及驯野等性格的马,便是事物的概念。意义的体会常随经验而不同。常因经验不同而各人的联想感想不能互相一致。八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临时意义大抵都由情境来补充。九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可简括为三点:(1)语文合一;(2)词的构成多音
12、节化了(汉语文开始组字为词就是汉语文的词的构成开始多音节化);(3)文法组织更加精密灵便了第三篇 修辞的两大分野一 形式和内容二 内容上的准备第一、储蓄知识才能必不可少的经常方法:(1)生活上的经验主要是指社会实践的经验,不但使我们多识多知,也与一个人的思想见解趣味非常地有关系;差不多暗暗之中,做着思想见解趣味等的无形的最后裁判。(无论外延的广涉的经验,和内涵的深入的经验,都属必要。而深入的经验,更能辅助我们想象未曾经验的境界。);(2)学问实际不曾经验过的,可以借学问的力量来补充。(学问越是社会实践直接所要求的,越能给人生命,使亲近它的人得到了实际的学力。对于那种学力的浅深和广狭,也就像对于
13、社会实践经验的浅深和广狭一样,将要无可隐藏地反映在写说上。);(3)见解和趣味经验和学问积累的结果,就会形成了个人特殊的见解和趣味。(个人特殊的见解和趣味,也能左右个人以后的经验和学问)第二、临时的经心努力法:(1)观察随时细心的观察,在修养上为医治见解僵化,趣味腐倾的良药,在修辞上也是使写说新鲜活泼能够关切现实的好法。(观察的理想即灵敏而深刻,或细密而敏锐);(2)检阅临时也可检阅报章、杂志和书籍。三 两种表达的法式第一、记述的表达:以平实地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力避参上自己个人的色彩,常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细周密地记录事物的形态、性质、组织等,使人一览便知道各个事物的概括的情状。其表达的法
14、式是抽象的、概念的、理智的。第二、表现的表达: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以客观的经验做根据,采取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法式表达。四 语辞的三境界和修辞的两分野语辞的三境界:(1)记述的境界;(2)表现的境界;(3)糅合的境界修辞的两分野:第一、消极方面,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这种修辞是基本的普遍使用的抽象的、概念的修辞法;第二、积极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积极修辞方面,事实上也有为了表达情感起见,故意说得不明不白的,如所谓婉转、避讳之类的修辞都是。)五 两大分野的概观分野:消极辞格是抽象的、概念的,说事实常以自然的、社会的关系为常轨,说理论常以
15、因明、逻辑的关系为常轨;积极辞格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定。即:修辞现象:(1)消极的明确、通顺、平匀、稳密 (2)积极的辞格、辞趣辞格涉及语辞和意旨,辞趣大体只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六 两大分野的概观二(1)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对于语辞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意义明白,而且容易明白;同时也几乎就以明白为止境,对于语辞所有的情趣,和它的形体、声音,几乎全不关心;为意义的明白而讨论声音。(2)积极修辞经常崇重所谓音乐的、绘画的要素,对于语辞的声音、形体本身,也有强烈的爱好;走到极端,甚至为了声音的统一或变化,形体的整齐或调匀,破坏了文法的完整,同时带累了意义的明晰;一切
16、的积极修辞都是对于形式本身也有强烈的爱好:对于语辞的形、音、义,都随时加以注意或利用。(3)总之,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的。对于语言一则利用语言的概念因素,一则利用语言的体验因素。对于情境也一常利用概念的关系,一常利用经验所及的体验关系。第四篇 消极修辞一 消极修辞纲领消极修辞的总纲是明白,而分条可以有精确和平妥两条。要“明白”,大抵应当:(1)使它没有闲事杂物来乱意;(2)没有奇言怪语来分心。所用语言就要求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而非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因为概念的、抽象的、普通的语言,才能使它的意义限于所说,而不含蓄或者混杂有别的意思;若用感性的、具体的、特殊的语言
17、,那就无论如何简单,也总有多方面可以下观察、下解释,而且免不了有各自经验所得的感想附杂在内,要它纯粹传达一个意思,实际非常为难;又所用的语言,也须是质实的、平凡的,不是华丽的、奇特的。话语文章通例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是写说者所要表出的意思,形式方面是表出这意思的语言文字。要把意思明通地表出来,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明确和通顺两条件;要把意思平稳地传给别人,在话语文章上就需要具备平匀和稳密两条件。明确、通顺、平匀、稳密是消极修辞最低的限度,也是消极修辞所当遵守的最高的标准。内容方面明确、通顺 形式方面平匀、稳密二 意义明确努力途径两条:第一力求内容本身上的明确;第二力求表出方式上的
18、明确。表出方式上的明确有以下三端:(1)应用意义分明的词;(2)应使词和词的关系分明;(3)应分清宾主意义分明,如“以上”两字,便有两种数法:(1)作连身数,从本数数起,如说“二以上”,便是说从二数起直至无穷;(2)作离身数,从本数的下一数数起,如说“二以上”便是说从三数起直至无穷,“二”的本身却不在内。同义异词或同词异义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个“千里马”,指名叫“千里马”的马;第二个“千里马”,指真实的一种马,即千里马。)三 伦次通顺通顺能够依顺序,相衔接,有照应的。四 词句平匀五 安排稳密稳
19、词句的安排要同内容相贴切。第五篇 积极修辞一一 积极修辞纲领语言的意义带有体验性具体性每个说及的事物,都像写说者经历过似的,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响。内容方面大体都是基于经验的融合。形式方面大体是我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一切感性的因素的利用,简单说,就是语感的利用。二 辞格思想上的辞格、语言上的辞格、文法上的辞格、修辞上的辞格本书的分类,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甲类 材料上的辞格三 譬喻譬喻,又称比喻,指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譬喻有三个要素: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类似点。譬喻辞格分三类
20、:明喻、隐喻、借喻。明喻是分明用另外事物来比拟文中事物的譬喻。正文和譬喻两个成分不但分明并揭,而且分明有别;在这两个成分之间,常有“好像”、“如同”、“仿佛”、“一样”或“犹”、“若”、“如”、“似”之类的譬喻词语绾合它们。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要用譬喻,有两个重要点必须留神:第一,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类似;第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又必须在其整体上极其不相同。(倘缺第一个要点,譬喻当然不能成立;若缺第二个要点,修辞学上也不能称为譬喻。)例如“上排牙齿如同下排牙齿”;“火车的汽笛如同轮船汽
21、笛一般发响了”这样单单举了相同的事物同正文排叠的,虽然也有类似点,也有“如同”一类的绾合词,决不能算是明喻。隐喻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 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如用风喻君子之德,用草喻小人之德,在明喻应用“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一类形式的。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明喻的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合的关系。如:我们伟大的队伍是万里长城。(殷夫五一歌)借喻比隐喻更进一层的,便是借喻。借喻之中,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更其密切;这就全然不写正文,便把譬喻来作正文的代表了。明喻、隐喻、借喻都是由于思想对象同取譬事物之间有类似点构成,可是(1)譬喻越进
22、了一级,形式就越简短起来;(2)譬喻越进了一级,用做譬喻的客体就越升到了主位。四 借代借代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借代分为旁借和对代。旁借是随伴事物和主干事物的关系。事实上是多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旁借的四种方式:(1)事物和事物的特征或标记相代。例如:我拿了新闻看,长腿装着无聊的脸,坐在安乐椅子上。(鲁迅译现代日本小说集沈默之塔,长腿指有长腿特征的人,借特征代人。)(2)事物和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说大江里的流水。)(3)事物和事物的作家或
23、产地相代。例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人名,代词。伊士珍琅嬛记中卷说:“杜康造酒,因称酒为杜康。”)(4)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例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竹代音乐。)对代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对代分四组:(1)部分和全体相代。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骨代人,也以部分的骨代全体的人。)(2)特定和普通相代。例如: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苏洵管仲论,第二个“仲”字代贤者。特定代普通。)(3)具体和抽象相代具体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辞学发凡 修辞学 发凡 读书笔记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