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0页).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第 10 页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2) 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西晋使我国从分裂
2、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提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难点: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本课看似头绪较多
3、,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图片、史
4、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晋江风景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晋江名字的由来吗?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为什么晋人要南迁?思考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授新课)1西晋的建立(1)西晋的统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你们听过吗?请同学们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你能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图吗?(2)西晋的统治展示教材第79页的材料研读,提出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会带来什么后果?(1)讲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
5、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0页 年级 历史 上册 17 西晋 短暂 统一 北方 各族 内迁 教学 设计 新人 10
限制150内